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B2007085)
- 作品数:4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新宇李冰毕新慧傅家谟盛国英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的检测方法被引量:9
- 2008年
- 采用分粒径撞击法监测细菌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征,并与沉降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分粒径撞击法和自然沉降法测得空气细菌总数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沉降法获得的细菌总数约占撞击法18%,并与撞击法第一级采集的细菌总数基本一致(p>0.05).约70%的细菌分布在撞击法3~6级,该粒径范围的细菌与人体下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结果表明,计数空气中细菌数量可能能够反映与细菌性疾病流行的关系,而细菌在不同粒径的气溶胶中分布可能对特定疾病如呼吸道细菌感染更为重要.分粒径进行细菌计数可能对监测空气质量更有意义.
- 陈新宇毕新慧李冰
- 关键词:粒径自然沉降法
- 广州市秋季室内外大气中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索广州市细菌气溶胶的分布情况。方法选择灰霾天气期间,采用分粒径采样对广州市普通住宅小区室内外细菌气溶胶进行连续检测,时间为2005年10月19~28日。结果不同楼层、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室内细菌气溶胶总数介于204~2530cfu.m-3(几何平均2.72±0.32cfu.m-3),室外细菌气溶胶总数介于95~1717cfu.m-3(几何平均2.53±0.31cfu.m-3)。室内外空气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基本一致,呈偏态分布,其中69.8%~72.9%的细菌气溶胶颗粒沉降在3~6级。结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虽然低于国家标准,但其中约70%的细菌可沉降于人体下呼吸道,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 陈新宇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李冰
- 关键词:住宅小区粒径
- 广州市夏季微生物气溶胶细菌谱和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广州市市区不同功能区微生物气溶胶细菌谱和粒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灰霾天气进行采样,采用分粒径采样对清洁区和人口密集区细菌气溶胶进行连续的种类、粒径、数量检测。结果在清洁区内共出现共8属15种空气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4属10种,革兰氏阴性菌4属5种,革兰氏阳性菌占66.5%;在人口密集区共出现4属10种空气细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属9种,革兰氏阴性菌1属1种,革兰氏阳性菌占88.9%。清洁区的优势细菌依次为里昂葡萄球菌(S.lugdunensis)、模仿葡萄球菌(S.simulans)、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人口密集区的优势细菌依次为人葡萄球菌(S.hominis)、里昂葡萄球菌(S.lugdunensis)、模仿葡糖球菌(S.simulans)。清洁区和人口密集区的空气气溶胶粒径分布基本一致,其中77.6%~93.7%的细菌气溶胶颗粒分布在2~5级,相当于人的下呼吸道。人口密集区的细菌浓度明显高于清洁区的细菌浓度;两个地区在12:00时和17:00时两个时段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8:00时和23:00时。结论清洁区环境特征对细菌气溶胶能起到一定得抑制作用,为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 宋超杰谭启明陈贤亮史蓉婕陈新宇
- 关键词:细菌谱人口密集区
- 广州市秋季室内外空气细菌谱及其气溶胶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研究广州市普通住宅小区室内外微生物气溶胶细菌谱与粒径分布的特征。方法选择灰霾天气期间,采用分粒径采样对广州市普通住宅小区室内外细菌气溶胶进行连续的种类、粒径、数量检测。结果室内空气中共出现8属18种空气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属11种,革兰阴性菌4属7种,革兰阳性菌占79.5%,室外空气中共出现8属15种空气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属9种,革兰阴性菌4属6种,革兰阳性菌占82.4%。室内外优势细菌依次为藤黄微球菌(M.luteus)、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芳香产碱杆菌(A.Odoratum)。室内外空气细菌气溶胶粒径分布基本一致,呈偏态分布,其中69.8%-72.9%的细菌气溶胶颗粒沉降在3—6级。室内外气溶胶中同种细菌粒径分布并非一致,说明细菌形成气.溶胶后粒径发生变化,可能与形成气溶胶的成分有关。结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虽然低于国家标准,但其中约70%的细菌沉降于人体下呼吸道,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 陈新宇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李冰
- 关键词:住宅小区粒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