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5AA304B03)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5
相关作者:邹萍王红祥李宾公邵诗颖唐晓琼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中心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干细胞
  • 6篇内皮
  • 5篇心肌
  • 5篇祖细胞
  • 5篇内皮祖细胞
  • 4篇脂肪基质干细...
  • 4篇基质干细胞
  • 4篇分化
  • 3篇心肌样细胞
  • 3篇诱导分化
  • 3篇脂肪基质细胞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淋巴
  • 3篇基质细胞
  • 3篇肌样细胞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心肌梗死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武汉市中心医...
  • 2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王红祥
  • 16篇邹萍
  • 12篇李宾公
  • 10篇邵诗颖
  • 8篇赵智刚
  • 8篇唐晓琼
  • 5篇李秋柏
  • 3篇占平云
  • 3篇曾秋棠
  • 3篇赵湜
  • 2篇陈智超
  • 2篇吕建
  • 2篇游泳
  • 1篇毛红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3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上的吲哚胺2,3-过氧化酶(IDO)活性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而探讨MSCs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经200U/ml IFN-γ作用后的MSCs以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IDO mRNA和IDO蛋白表达。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分别以1×105、5×104、1×104、5×103个MSCs与5×105个外周血异基因T淋巴细胞(MSCs∶T数量比为1∶5、1∶10、1∶50、1∶100)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LR),以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为对照组,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MLR体系上清中IDO活性。结果:IFN-γ作用后的MSCs出现IDO mRNA和IDO蛋白的表达。当MSCs为1×105、5×104、1×104(即MSCs∶T为1∶5、1∶10、1∶50)时,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IDO活性显著升高;加入1-MT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及IDO活性均恢复。当MSCs为5×103(即MSCs∶T为1∶100)时,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率轻度升高(P>0.05),IDO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SCs通过IDO活性在体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唐晓琼赵智刚王红祥李秋柏邹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脂肪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内皮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分离培养脂肪基质细胞(ASCs),探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活性作用。方法:人脂肪组织用胶原蛋白酶Ⅰ消化后培养获得A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ELISA法测定其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等,RT-PCR测定相应mRNA表达。ASCs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计数测定内皮细胞的增殖,AnexinⅤ/PI双染色法测定内皮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培养获得ASCs,表型为CD34+、CD105+、CD31-、CD45-,VEGF、HGF、SDF-1α的含量分别为(75±16)、(637±157)、(482±113)ng/L,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降低其凋亡(P<0·05),并能上调其bcl-2的基因表达(P<0·05)。结论:ASCs能分泌细胞因子,且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有明显作用。
李宾公曾秋棠王红祥邵诗颖占平云邹萍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细胞因子内皮细胞
心肌细胞裂解液诱导人脂肪基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分离培养人脂肪基质干细胞(ASCs),观察心肌细胞裂解液诱导ASCs分化为类心肌细胞的情况。方法人脂肪组织用胶原蛋白酶Ⅰ消化,贴壁法培养获得A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向ASCs培养体系中加入乳鼠心肌细胞裂解液,培养2周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法分析分化后细胞的心肌特异性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培养获得ASCs,表型为CD44+、CD105+、CD31-、CD45-。心肌细胞裂解液诱导培养2周后,细胞表达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结蛋白,同时也表达心脏特异性基因cTnT、ANP、αMHC。结论心肌细胞裂解液可在体外诱导ASCs分化为类心肌细胞。
李宾公曾秋棠王红祥邵诗颖占平云邹萍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分化心肌细胞
他汀类药物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迁移功能以及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比较其作用效应。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0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研所实验室完成。采集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体检的正常人自愿者外周血标本36份,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1周后,将贴壁细胞随机分成4组:①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M199培养基。②阿托伐他汀组:用1mmol/L阿托伐他汀处理培养基。③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用100IU/L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培养基。④联合组:用1mmol/L阿托伐他汀与100IU/L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处理培养基。培养24h后,检测并比较各组15个随机选择的×200视野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结果:①内皮祖细胞数量: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内皮祖细胞迁移能力: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他汀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联合用药组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他汀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间并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前三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和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均能在体外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迁移能力以及增殖能力,且联合用药该效应更加明显。由于内皮祖细胞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两类药的联合应用将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邵诗颖邹萍王红祥李宾公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内皮细胞外周血祖细胞
脂肪基质干细胞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2008年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SC)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作用,探讨ASC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方式和可能机制。方法:将ASC上清和ASC分别与异基因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AnnexinⅤ法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中CD4+CD25+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T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水平,RT-PCR法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ASC上清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影响。ASC对T淋巴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其凋亡无影响。ASC上清和ASC均能增加CD4+CD25+T细胞在T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增加T细胞分泌IL-10和TGF-β1的水平,上调Foxp3基因的表达。结论:ASC能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和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分别作用于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
王红祥赵湜李宾公邵诗颖李秋柏邹萍
关键词:脂肪基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的体外研究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rhEPO分别作用于15例处于肾衰竭期的患者以及15例健康志愿者EPCs,MTT法检测其增殖,Annexin-V法检测其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蛋白激酶。结果:100U/L、600U/L及1200U/L rhEPO均能提高实验组和对照组EPCs的数量及增殖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组EPCs数量及功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00U/L rhEPO能显著降低EPCs的凋亡率,提高Akt蛋白激酶的表达。加入Wortmannin后能阻断这一效应。结论:rhEPO可以显著提高健康人群和肾衰竭患者EPCs的数量与功能,且这一效应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邵诗颖王红祥李宾公邹萍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方法:获取并培养正常人的A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ASCs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巢蛋白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A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ASCs表达相关抗原CD29和CD105,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不同扩增代数的ASCs经诱导剂的作用可呈现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形态,巢蛋白基因及NF、NSE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SCs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以及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是一种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种子细胞。
王红祥李宾公唐晓琼赵智刚李秋柏吕建邹萍
关键词: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
脂肪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基质干细胞(ASCs)移植于梗死心肌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ASCs,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将SD大鼠左前降支结扎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心肌处植入DAPI标记ASCs(实验组)或DMEM培养液(对照组)。移植后1及4周,超声检查心功能。并取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移植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毛细血管密度测定。RTPCR、ELISA法测梗死区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培养获得ASCs,表型为CD44+、CD105+,CD31-、CD45-。植入梗死区的AS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VEGF基因及蛋白水平在移植后1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移植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ASCs移植可以促进大鼠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李宾公曾秋棠王红祥邵诗颖占平云邹萍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移植于梗死心肌的增殖分化情况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其CD34+、CD133+和Flk-1+的表达。将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制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在梗死心肌处植入DAPI标记的EPCs(实验组)或M 199培养液(对照组)。移植后1周及4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并对梗死区心肌组织进行移植细胞形态学检查及毛细血管密度测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梗死周边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培养获得EPCs,其表型为CD34+、CD133+和Flk-1+。植入梗死区的EP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实验组梗死心肌处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且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在移植后1周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移植后4周,实验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而移植后1周,两组大鼠超声检测心功能各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同种异体EPCs移植到梗死心肌大鼠缺血心肌能分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王红祥李宾公邵诗颖赵智刚唐晓琼邹萍
关键词:心肌梗塞内皮祖细胞细胞移植
脂肪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SCs)的分离、纯化、扩增以及在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方法获取并培养正常人的AS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5-氮胞苷诱导ASCs在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心肌样细胞的形态,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相关基因ANP、cTnT、cT-nI和αMHC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TnT和结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onnexin 43的表达。结果ASCs呈纤维样贴壁生长,体外培养易扩增;ASCs表达相关抗原CD29和CD105,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ASCs经5-氮胞苷的作用可呈现典型的心肌样细胞形态,ANP、cTnT、cTnI和αMHC基因及cTnT、结蛋白和Connexin 43均呈阳性表达。结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的ASCs具有体外大量扩增并保持低分化状态的特性,以及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能力,有望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种子细胞。
王红祥李宾公邵诗颖唐晓琼赵智刚邹萍
关键词:脂肪基质干细胞心肌样细胞5-氮胞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