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PJ200900907)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陆清声景在平裴轶飞冯翔杨阳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腔内隔绝
  • 2篇腔内隔绝术
  • 2篇主动脉
  • 1篇动脉弓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假体植入
  • 1篇一体化
  • 1篇植入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治疗
  • 1篇腔内
  • 1篇主动脉弓
  • 1篇主动脉弓部
  • 1篇主动脉瘤
  • 1篇主动脉瘤腔内...
  • 1篇纤维蛋白胶
  • 1篇瘤腔内
  • 1篇内漏
  • 1篇降主动脉

机构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2篇景在平
  • 2篇陆清声
  • 1篇王烈
  • 1篇洪毅
  • 1篇袁良喜
  • 1篇冯家烜
  • 1篇包俊敏
  • 1篇林晨
  • 1篇聂冰
  • 1篇赵志青
  • 1篇黎成金
  • 1篇杨阳
  • 1篇冯翔
  • 1篇裴轶飞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Ⅰ型内漏的纤维蛋白胶栓塞治疗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总结单中心应用纤维蛋白胶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Ⅰ型内漏的经验,研究其可行性及长期有效性。方法2002年8月至2010年6月953例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患者中,51例(5.4%)使用纤维蛋白胶栓塞术治疗术中Ⅰ型内漏。其中男性45例,女性6例,年龄49~88岁,平均年龄(72±8)岁。在栓塞术前后监测瘤腔内压力,在术后3、6和12个月及此后每年采用CT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经过栓塞治疗之后,50例(98.0%)Ⅰ型内漏消失,瘤腔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差和平均压力指数均有明显降低。围手术期3例死亡(5.9%),其中1例高龄患者是由于Ⅰ型内漏无法消除,转开放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2例死因与主动脉疾病无关。48例获得长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腹主动脉瘤最大径从术前的(62±15)mm减至(49±10)mm(P=0.000)。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瘤体持续增大压迫肾动脉造成的肾功能衰竭,另2例死因与主动脉无关;这3例患者随访期CT血管造影均未发现内漏。结论纤维蛋白胶栓塞能有效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Ⅰ型内漏,未见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在栓塞术前阻断内漏入口近端血流能增强该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冯家烜陆清声景在平杨阳聂冰包俊敏赵志青冯翔洪毅裴轶飞袁良喜
关键词:主动脉瘤血管假体植入
一体化单分支支架对部分主动脉弓部行腔内隔绝术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设计制作新型一体化带单分支的主动脉腔内支架,以此种支架对动物行主动脉弓分支区腔内血管重建的实验,探讨其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制作适合于动物实验的一体化单分支覆膜支架,其分支针对左锁骨下动脉(LsA);在x线透视引导下,对猪行主动脉弓腔内血管重建;术后第3个月观察支架形态结构、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内漏发生状况。结果8例均完成支架的植入,平均手术时间(93.5±12.1)min;术后第3个月造影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冠状动脉及分支动脉血流通畅,未发现支架贴壁不良的情况;头部CT未发现脑梗塞;支架植入后第3个月,LSA的血压为(138.0±8.8)mmHg(1minHg=0.133kPa),降主动脉的动脉压为(141.3±8.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架周围的血管壁组织切片检查未发现血管内膜损伤。结论应用一体化单分支支架部分重建猪的主动脉弓在技术上可行,有助于探索腔内重建人体主动脉弓。
林晨陆清声王烈黎成金景在平
关键词:腔内隔绝降主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