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40)
- 作品数:21 被引量:29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冀青任曜新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饶应祺与斯坦因之交往——兼及斯坦因著作的第一个中译本被引量:1
- 2022年
- 斯坦因于1900~1901年在新疆境内进行第一次中亚考察期间,新疆巡抚饶应祺通过喀什噶尔道道台黄光达、和阗直隶州知州潘震、于阗县知县韩瑶光等官员的申文汇报,自始至终监控着斯坦因的活动。斯坦因结束考察前夕,饶应祺命潘震索要一部分古文书标本,但遭斯坦因拒绝。斯坦因只承诺从喀什噶尔寄回两套古文书标本照片,以代替原件,但后来也食言未寄。斯坦因返回英国后,英属印度政府给饶应祺写了一封感谢信。斯坦因的考察《初步报告书》于1901年出版后,给饶应祺、潘震和韩瑶光各寄送一册。饶应祺收书后,于1902年6月命万荣将其翻译成中文,成为斯坦因著作的第一个中译本。
- 王冀青
- 关键词:斯坦因
- 近代印度学体系中的牛津大学佛教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英国牛津大学是近代欧洲东方学重镇,其梵语研究乃至整个印度学研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佛教研究于19世纪初兴起后,牛津大学的印度学研究很快与中国学研究相结合,在梵语、汉语佛教文献学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本文以近代国际东方学的发展为背景,揭示了佛教研究在19世纪牛津大学印度学学科体系中的成长脉络。本文还探讨了牛津大学印度学家威尔逊、缪勒等人介绍中国西行求法高僧游记、推动在华寻找梵语原典等活动。
- 王冀青
- 关键词:印度学佛教缪勒
- 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藏斯坦因第一次中亚考察所持中国护照照片的史料价值被引量:1
- 2019年
- 作者于1989年、1995年在英国搜寻斯坦因历次中亚考察期间所持中国护照,但只发现其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中亚考察所持中国护照的原件,未找到其第一次中亚考察所持中国护照的原件。本文根据2002年在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发现的一幅斯坦因第一次中亚考察所持中国护照照片,对这份护照的历次还原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并提供一份比较准确的录文文本。
- 王冀青
- 关键词:斯坦因
- 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与流散被引量:3
- 2016年
- 近代中国考古史上最具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当属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藏经洞出土的数万件古代文献、绘画品和其他文物,在发现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流散到了世界各地,导致国际东方学研究的面貌在20世纪焕然一新。但因资料缺失,关于藏经洞的发现及其文物流散的过程,迄今仍有许多真相隐藏在迷雾中。1907年7月23日,敦煌县爆发农民起义,知县衙门遭到打砸抢烧,与发现藏经洞有关的原始档案毁于一旦。1913年7月23日,
- 王冀青
- 关键词:流散文物
- 近代欧洲法显研究之起源——中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游记西译开笔200周年纪念被引量:6
- 2016年
-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游记中,法显《佛国记》是最早受到欧洲学术界关注的一部书。旅法德国汉学家克拉普洛特于1816年开始法译《佛国记》,法国汉学家雷慕沙于1830年开始法译《佛国记》,但他们生前都未能完成翻译工作。法国汉学家兰德瑞瑟于1835年接手克拉普洛特和雷慕沙的未竟译稿,在此基础上继续翻译,并在法国印度学家布尔诺夫的协助下,最终完成了《佛国记》法译本,于1836年在巴黎出版。今年是欧洲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代西行求法高僧游记的200周年纪念,也是《佛国记》第一个西译本问世180周年纪念,本文简述《佛国记》法译本的翻译背景及过程,以示纪念。
- 王冀青
- 关键词:法显印度学中国学
- 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相关事件杂考被引量:7
- 2017年
- 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与北京学界有过学术交往,直接导致中国"敦煌学"的起源。北京学界为了结社集资、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曾在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但由于史料缺乏、混乱,关于伯希和访问北京、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等事件的相关日期和细节等,长期存在着争议和未解之谜。此文依据最近刊布的几条新资料,对作者以前曾探讨过的相关事件主要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确证了北京学界于10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0月11日离开北京等日期的正确性,确定了公宴参加者"宾主廿四人"中19人的姓名,并修正了以前的某些观点。
- 王冀青
- 关键词:伯希和敦煌文献
- 蒋孝琬生年考证被引量:3
- 2014年
- 本文分析了英国藏档案中涉及蒋孝琬生年的5种不同说法,认定1858年应被视作蒋孝琬的确切生年。
- 任曜新王冀青
- 关键词:喀什噶尔斯坦因
- 李希霍芬首创德语词组“丝绸之路”的早期法译形式被引量:1
- 2018年
-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6年用德语首创"丝绸之路"词组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各种语言中陆续出现该词组的对应翻译形式,其中英译形式出现最早,法译形式紧随其后。本文从法语文献中检出4种与"丝绸之路"法译形式有关的论著:(1)法国地理学家佛鲁德瓦于1894年在法国《地理学年鉴》上发表短文《在中亚的欧洲人探险活动》,其中提到"古代的丝绸商路";(2)法国东方学家卡洪于1896年出版《亚洲历史导论》,其中至少4次出现"丝绸之路"的标准法译形式;(3)法国地理学家波里奥克斯于1898年在法国《里昂地理学会会刊》上发表《欧洲人在中亚并前往赛里斯国(即中国北部)的最初旅行》一文,法国地理学家加卢瓦于1899年在《地理学年鉴》上评论该文,其中提到"这条道路便是丝绸之路";(4)法国地理学家兹莫曼于1901年在《地理学年鉴》上发表评论文《保宁先生横穿中亚的旅行》,其中提到"古代丝绸之路"。这4种文献反映的"丝绸之路"法译形式虽不是最早的法译本,但从"丝绸之路学"研究史的角度看,应排入"丝绸之路"的早期法译本序列。
- 王冀青
- 关键词:丝绸之路
- 蒋孝琬晚年事迹考实被引量:3
- 2013年
- 蒋孝琬是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1906—1908)的主要助手,两年间帮助斯坦因在中国新疆、甘肃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将大量中国西北文物走私出境。蒋孝琬于1907年在敦煌莫高窟代表斯坦因从王圆禄道士手中骗购数千件藏经洞出土文物,于1908年在新疆和阗为敦煌文物初编目录,因而成为"敦煌学"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结束后,蒋孝琬于1908年被新建的英国驻喀什噶尔领事馆聘为汉文秘书。该领事馆于1911年升格为总领事馆后,蒋孝琬仍任汉文秘书。1918年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马继业退休前夕,考虑到蒋孝琬不懂英语,继任各总领事又不懂汉语,很难合作共事,遂建议英属印度政府尽快物色懂英语的汉文秘书人选,以替换蒋孝琬。虽经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北京多方寻觅,仍长期无人应聘。于是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不得不一年一聘蒋孝琬,直到他于1922年3月17日去世。本文主要利用英国藏蒋孝琬档案,对1908—1922年间的蒋孝琬晚年事迹进行一次梳理。本文通过例示蒋孝琬崇洋媚外、倚洋自重的品行,揭示近代中国西北文物外流过程中一个不可被忽视的内因。
- 王冀青
- 关键词:斯坦因喀什噶尔
- 斯坦因在安西所获敦煌写本之外流过程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英藏敦煌写本的主体部分,是斯坦因1907年10月初坐镇安西遥控私购的第3批藏经洞出土写本约230捆,其数量远大于斯坦因1907年5月28日、6月6日在敦煌莫高窟私购的第1批、第2批藏经洞文物之总和约140—150捆。以往学界研究英藏敦煌写本的来源时,多关注斯坦因1907年5月21日至6月12日间在敦煌莫高窟的购买活动。文章主要根据英藏斯坦因档案资料,首次对斯坦因1907年10月初在安西私购敦煌藏经洞写本的事件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复原了这批文物在随后的外流过程路线图。
- 王冀青
- 关键词:斯坦因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