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810004)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相关作者:冯素坤张海柱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审计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美国预算过程及其对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启示被引量:6
- 2015年
- 目前国内学者对预算过程的研究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中美两国的预算过程有着很大的差异,立法部门预算过程的差异尤为明显。通过对美国预算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立法部门在美国预算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预算过程的运行受到大量制度安排的控制。结合国情,我国应该通过制度建设与机构改革逐步完善立法部门的预算监控职能,并通过程序控制与法律手段保证立法部门的预算意志得以执行。
- 孟金卓
- 关键词:预算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监督预算决策公共预算
- 话语与公共政策:政策制定的话语分析——以中国“新农合”决策过程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政策制定是一个围绕特定议题所展开的意义赋予与话语竞争过程,竞争的"获胜者"将主导政策场域,影响政策选择或变迁的方向。通过关注话语在"社会现象"到"政策议题"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构建出一个理解政策制定过程的解释模型。应用该模型考察新农合决策过程,可以发现,"地方互助"话语为重建传统合作医疗的政策安排赋予了合理性支持。而新农合政策的出台,是由于"国家投入"话语在众多政策倡导者的努力下,成功地与"扶贫"话语关联在一起,并取代"地方互助"话语而主导了合作医疗政策场域。
- 张海柱
- 关键词:话语公共政策新农合
- 预算调整制度的演进与政府良治被引量:9
- 2017年
- 预算处于政府治理结构的核心位置,预算制度演进的过程映射了中国政府治理的发展过程,同样地,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以政府良治的主要内容:受托责任、透明度、参与性和预期性为分析框架,阐述预算调整制度演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政府良治要求的差距,探索面向政府良治的预算调整制度改革思路。本文尝试用委托代理理论解释预算调整制度与政府良治之间的关系,并向研究政府治理的专家请教。
- 冯素坤
- 关键词:受托责任预期性政府预算编制
- 公共受托责任、政府审计与中央部门预算调整问责被引量:1
- 2016年
- 预算调整是财政问责的重要内容,预算调整的频繁无序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背离了财政问责的轨道。中国各级政府的预算调整行为频繁无序,数据分析证明:12年来中央部门预算调整金额并没有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部门预算改革使预算编制更为细化和规范,但是预算改革的推进对于规范预算执行中的预算调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预算调整问责的基本形式包括权威问责和社会问责。权威问责又分为立法权威问责、行政权威问责和审计权威问责,在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之下,国家审计问责作为一种权威问责方式是当前最有效的预算调整问责方式。
- 冯素坤
- 关键词:预算调整政府审计
- 国家建设、合作医疗与共同体认知: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过程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受中央政策共同体的认知取向影响。特定时期内国家合作医疗政策的选择与变迁,既受到国家建设取向转变的影响,也是决策者为了论证国家建设路径合理性、获得政治合法性所作的策略选择。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国家建设取向经历了理想主义、发展主义到科学发展观的转换。相应的,合作医疗政策定位也经历了从社会主义"人民福利"、"营利性"政策到"国民福利"的转变。在该过程中,农民群体的社会身份实现了"人民"向"国民"的转变。但是政治参与等积极权利的缺失表明农民群体尚未获得真正的公民资格,合作医疗也需实现由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福利赋予行为向基本公民权利的转变。
- 张海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