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0750)
-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4
- 相关作者:袁成松包云轩严明良谢晓金丁秋冀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一次苏南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其对交通能见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0.5°×0.5°的GFS分析场数据和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1年6月17—18日发生在江苏省南部地区覆盖沪宁、沿江及宁常高速公路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经过AWMS实测数据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的验证,得到如下结论:(1)WRF模式对此次大暴雨过程的模拟结果较为理想,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2)高低空急流的耦合是本次降水过程爆发的主要动力机制,西南低空急流为此次降水提供了水汽输送通道;(3)雨区上空的垂直螺旋度在低层为正、高层为负;(4)干空气的活动对强降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5)强降水是导致公路交通能见度降低的重要因素,且水平能见度与降水强度成负指数关系。
- 汤继涛袁成松包云轩谢晓金
- 关键词:暴雨WRF数值模拟水平能见度
- 沪宁高速公路路面低温过程的数值模拟和预报研究
- <正>1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高速公路低温气象条件并及时做出准确的预报,一方面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疏通(冰雪天气洒盐、扫雪、铲冰等)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使得这些道路行车更安全;另一方面可为交通调度和营运...
- 滕雅文
- 关键词:沪宁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标准差
- 文献传递
- 沪宁高速公路团雾发生规律及局地性分析被引量:31
- 2013年
- 为探索高速公路团雾天气的发生规律和局地性特征,根据布设于中国沪宁高速公路沿线的AWMS系统实测资料,对2006--2009年期间该公路上发生的团雾和大雾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团雾发生的气象和地形、地貌条件,并对临湖环境的公路东部路段和临江环境的中西部路段的团雾特征作了比较。研究表明:(1)沪宁高速公路上团雾和大雾的季节变化有着相似的季节分布,都是秋、冬、春季发生频率高,夏季发生频率低。(2)团雾和大雾因路段和站点不同而差异较大,大雾的分布是东少西多,团雾的分布趋势则是东部的临湖路段中有4个站点发生频率高,其余站点低,西部的临江路段则发生频率普遍高。(3)一般,团雾发生的气象条件是温度在-4~30℃,相对湿度在85%-95%,风速在3m·s^-1以内;团雾的主要发生时段在00-06时之间,通常在生成后的4h内消散。(4)东部路段中的临湖环境,提供了团雾形成的有利条件,中西部的临江路段,则由于丘陵地形作用和水汽及气溶胶输送通道而成为团雾高发的区域。(5)在夏季大气对流运动频繁,城市近地层污染物易于扩散,雾和霾都不易形成;而冬季近地层大气对流不活跃,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使得城市雾和霾的容易形成且不易消散。
- 丁秋冀包云轩袁成松严明良
- 沪宁高速公路高温预警指标及预报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利用沪宁高速公路实时监测数据,筛选出30个典型高温天气过程,应用WRF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对输出结果作统计分析后,提取了沪宁高速公路高温天气的几个数值预警指标,建立了梅村、河阳两站的高温预报模型。研究表明:(1)利用WRF模式对沪宁高速公路沿线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模拟是可行的;(2)提取的沪宁高速公路高温数值预警指标有:前一日14时的地表温度Ts≥40℃、地面潜热通量Fl≥350 W.m-2、近地面相对湿度Hr≤60%、当日08时的地面感热通量Fs为负值且绝对值≥70 W.m-2、地面水平风速Vs≤3 m.s-1,当各项指标同时满足时,可预报当日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3)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梅村和河阳站的高温天气预报模型,经检验所建模型预报准确率较高。
- 袁成松严明良王秋云包云轩
- 关键词:高温WRF模式
- 沪宁高速公路路面高温过程数值模拟和预报模型研究
- <正>1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高速公路高温气象条件并及时做出准确的预报,一方面可为道路养护和应急疏通提供决策依据,以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使得这些道路行车更安全;另一方面可为交通调度和营运管理提供重要信息,以降低因高温...
- 滕雅文
- 关键词:沪宁高速公路路面温度标准差
- 文献传递
- 长江航道江苏段强风和强横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利用长江航道江苏段2009-2012年AWMS实测数据,分析了强风和强横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大气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强风和强横风发生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该航道的风压分级预警机制。研究表明:(1)强风和强横风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相似。(2)每月极端最大风速都超过10 m/s,达到了最大风和极大风事件的标准。(3)局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不同航段强横风发生频率有不同的影响。(4)强风盛行风向多属于强横风,整体上,偏北风频率高于偏南风,偏西风频率高于偏东风。(5)综合考虑风向和风速的时空变化,建立了水上交通风压的"四级预警"机制,回代计算发现风压预警等级的分布与地形分布密切相关,呈中间等级高、频率多,东、西段等级低、频率少的格局。
- 刘菡包云轩袁成松谢晓金
- 关键词:强风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