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8213)

作品数:12 被引量:544H指数:7
相关作者:龙瀛毛其智杨东峰沈振江殷成志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城市
  • 2篇住房
  • 1篇演进
  • 1篇支付
  • 1篇智能体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密度
  • 1篇人口普查
  • 1篇商品房
  • 1篇商品房价
  • 1篇商品房价格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数据获取
  • 1篇刷卡
  • 1篇通勤
  • 1篇通勤出行
  • 1篇人地关系
  • 1篇住房价格
  • 1篇住房建设
  • 1篇住房建设规划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6篇北京市城市规...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金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7篇龙瀛
  • 5篇毛其智
  • 2篇杨东峰
  • 2篇沈振江
  • 1篇吴康
  • 1篇张宇
  • 1篇殷成志
  • 1篇王静文
  • 1篇崔承印
  • 1篇姚月
  • 1篇宋宁
  • 1篇胡卓伟
  • 1篇张永平

传媒

  • 4篇城市规划
  • 3篇地理学报
  • 1篇小城镇建设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住区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口密度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从2000年到2010年被引量:126
2015年
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是折射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最直接表征。本文利用乡镇和街道尺度的"五普"和"六普"人口资料,对2000-2010年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初步考察,并基于人口密度视角提出城镇化格局的识别指标,进而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格局的演变特征。研究旨在廓清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再分布的变化规律,深化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基本判断。
毛其智龙瀛吴康
关键词:人口密度城镇化城市群人口普查
城市系统微观模拟中的个体数据获取新方法被引量:29
2011年
目前自上而下的城市系统宏观模拟并不能解决城市这一复杂系统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城市系统微观模拟(如多主体系统MAS)已经成为城市系统模拟的新思路,其主要是基于个体数据(如个人、家庭、公司或建筑物)开展的。国际国内这方面的应用都受到个体样本稀缺的限制。微观模拟所需要的个体样本数据是原有的统计制度所不能适应的,尤其是在中国,个体样本在统计公报或年鉴中不公开,仅可通过典型调查来补充。本文旨在探索稀疏数据环境下构建城市系统微观模拟的个体样本数据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已有的多源统计数据、典型调查数据以及个体的通用规则,反演出个体样本的属性信息和空间分布,进而可以以GIS图层的形式直接作为微观模拟的数据基础。通过本方法获取的样本,能够符合已有的统计资料,并遵照了样本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现有数据条件下的微观模拟模型的数据输入。同时该方法的应用简单,统计意义上的准确度高,适合我国统计制度下的微观模拟模型的构建。
龙瀛沈振江毛其智
关键词:反演多主体系统
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方法、开发及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对城市增长起控制作用的因素(即控制要素,或限建要素)很多,各类控制要素对城市增长的控制不仅体现在控制等级方面,还包括控制用地类型、控制城市活动、控制建设高度、控制地下开发等多个方面,文章提出了考虑多种控制要素的负城市形态,并将其作为城市增长控制规划的最终载体;开发了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用于支持城市增长控制规划。该系统可系统地考虑大量的控制要素,根据各控制要素的控制导则计算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方案,并具有自动输出规划方案为标准规划图则的功能,可以显著提高城市增长控制规划研究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龙瀛沈振江毛其智胡卓伟
关键词:控制导则城市增长边界
利用规划师主体制定用地规划方案
2016年
用地规划方案的制定是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旨在已有的规划支持系统研究基础上,提出利用规划师主体(Planner Agents)支持用地规划方案制定的方法框架,明确规划师的角色,强调不同主体间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已有规划方案的数据挖掘等方法识别规划师的规划规则,结合综合约束条件和专项规划制定用地规划方案。该方法首先在虚拟空间进行验证,然后运用于北京实例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能促进用地规划方案的制定更科学、合理化。
张永平龙瀛
百年来盘锦城乡空间格局演进初步研究——基于人地关系视角
2015年
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辽河入海口城市——盘锦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百年来盘锦城乡生产、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格局演变。依据盘锦城市发展特征。总结其整体城乡空间格局的演进规律,揭示人地关系的作用机制。提出盘锦未来人地协调的空间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当代盘锦城市转型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宋宁
关键词:城乡空间人地关系演进
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被引量:311
2012年
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技术为研究城市系统的时空动态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已往多基于移动通讯(GSM)、全球定位系统(GPS)、社会化网络(SNS)和无线宽带热点(Wi-Fi)数据开展研究,但少有研究利用公交IC卡刷卡数据进行城市系统分析。普遍存在的LBS数据虽然具有丰富的时间和空间信息,但缺乏社会维度信息,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基于2008年北京市连续一周的公交IC卡(Smart Card Data,SCD)刷卡数据,结合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地块级别的土地利用图,识别公交持卡人的居住地、就业地和通勤出行,并将识别结果在公交站点和交通分析小区(TAZ)尺度上汇总:①将识别的通勤出行分别从通勤时间和距离角度,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其他已有北京相关研究进行对比,显示较好的吻合性;②对来自3大典型居住区和去往6大典型办公区的通勤出行进行可视化并对比分析;③对全市基于公交的通勤出行进行可视化,并识别主要交通流方向。本研究初步提出了从传统的居民出行调查和城市GIS数据建立规则,用于SCD数据挖掘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龙瀛张宇崔承印
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城市建设--矛盾困境与范式转型被引量:8
2012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议题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城市地区既被视为造成全球不可持续问题的现实根源,又被认为是迈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审视现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统范式对城市建设实践的影响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困境。究其原因,一是在历史维度上,可持续发展传统理念的现实模型—抽象模型—政治模型对真实世界的扭曲歧义,导致了其对城市建设影响的内在偏差;二是在空间维度上,可持续发展传统理念的全球南北分歧和地方对抗冲突,造成了其对城市建设影响的逐步消解。展望未来,我们应该顺应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范式转型趋势,通过嵌套—融合的新模型,采用历史—系统的新方法,为化解城市不可持续问题和建设可持续城市提供真正的转机。
杨东峰殷成志龙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探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被引量:9
2014年
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扩张过程中空间结构变化最大、土地利用转变最快的地区,以过渡性、复杂性、动态性为突出特征。研究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演变对认识城镇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海淀区空间发展历史渊源的基础上,采用了RS/GIS技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淀城市边缘区的范围、空间扩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系统论方法,探索影响海淀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的若干因素。研究发现:海淀城市边缘区空间发展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渊源,且在政策、经济、人口、交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处于不断动态变化之中;呈现出沿环线不规则分布、边界由清晰变模糊、整体向西北推移的空间特征;总面积逐渐增加、年扩张速率先升后降;1995-2007年以向外扩张为主,其他阶段以内部填充型发展为主;空间分布及扩张强度在不同乡镇街道具有区域差异性等。本文将RS/GIS技术与系统分析相结合,来研究城市边缘区相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
姚月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GIS技术
北京住房建设规划对住房可支付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通过比较中心城和郊区的住房市场表现(住房产量、市场价格和套型面积),探索住房建设规划是否可能降低住房可支付性。初步结论是,规划的限制性土地利用政策可能会减少住房总产量、提高商品住房的市场价格和单套面积,从而降低尚无住房的中低收入居民通过住房市场获得住房的机会。
胡若函
关键词:住房建设规划
北京商品房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2002-2014)被引量:2
2016年
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在近12年增长了约3.6倍,但平均值不能反映价格的空间特征。利用平均房价等值线,分析2002年至2014年上半年住房价格的空间分布变化,并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角度进行解释。研究发现,这一时期新建住房区位向郊区迅速扩展,郊区与南部地区的相对房价出现了增长,使不同地区的价格差距得以缩小,但近年来郊区价格的增长趋势有所减缓。从交通基础设施来看,北京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显著降低了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差异,引导住房建设向郊区与南部地区转移;但交通改善本身不足以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变起决定性作用,郊区就业与服务的发展速度落后于交通设施,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住房市场。
胡若函毛其智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