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JBZZ025)
- 作品数:15 被引量:307H指数:9
- 相关作者:邓大才侯江华胡雅琼徐勇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自治重心下移:缘起、过程与启示——基于广东省佛冈县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24
- 2014年
-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可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本文以这一改革先行先试点之一的广东省佛冈县作为分析对象,认为村民自治重心下移是利用传统资源化解农村村民自治过程中传统治理基础与现代国家建构相脱节问题的一种全新探索,其本质是通过传统村治资源的现代化来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然而,在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中,随着传统因素的日益消解和政治场域的变迁,传统资源自身的限度日益突显,村民自治重心的下沉也将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挫折。
- 胡平江
- 关键词:村民自治
- 社会化小农:一个尝试的分析框架——兼论中国农村研究的分析框架被引量:14
- 2012年
- 国家与社会、政治经济学、制度主义是中国乡村研究的三大分析框架。文章通过对三大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农村研究进行梳理,认为三大分析框架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乡村治理的许多现象和问题,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横向上看,三大分析框架缺少治理主体,未能从农民个体的角度深入研究乡村治理问题;从纵向上看,缺少时间变量,未能从动态的视角解释乡村治理的变迁问题。针对三大分析框架所面临的解释难题,文章试图从农民个体出发,从经济与社会视角出发,建构一个能够包含农民、村庄、社会(包括市场)、国家的分析框架———社会化小农分析框架,以此来解释中国乡村治理及其转型。
- 邓大才
- 关键词:社会化小农
- 改造传统农业:经典理论与中国经验被引量:27
- 2013年
-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目前关于此项研究主要有三条进路:一是在理论上坚持以社会化大生产改造传统农业,在实践中又转化成以集体化为载体改造传统农业。二是以农户、村社为基础发展合作社及纵向一体化改造传统农业。三是通过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及人力资本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虽然这三种研究进路都有助于中国传统农业的改造,但当今中国小农已进入到社会化小农时期。他们既面临着全方位的市场化、社会化,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要兼顾农民能力提升、削减风险和农民增收目标,就需要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服务网络对社会化小农进行改造。对于有合作需求的农民和地区,可以通过以合作化为基础的纵向一体化方式进行改造;对于尚没有合作需求且不愿意进行合作的农民,则可以通过内外两个方面共同给力——内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农民的核心竞争能力,外部通过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既有别于集体化改造,也充分尊重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对于政府而言,还是一种积极的、操之在我的改造方式和方法。
- 邓大才
- 利益相关: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产权基础被引量:105
- 2014年
- 利益是自治的基础和核心,不同的利益相关度决定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不同的利益共同体决定不同的自治水平。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又直接来源于产权,而产权的核心部分是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以经济利益将集体成员连接在一起,形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中国农村独特的产权结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决定了只能实施村民自治,不能采取行政制,也不能采取家长制。集体所有可能是村集体、组集体、村落集体所有。村民自治单元只有与利益紧密相关的所有制单位大体一致,自治才能够有效实现,才能建构有效的实现形式。
- 邓大才
- 新型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类型与发展趋势被引量:28
- 2013年
- 从农民进城程度这一角度来考察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城镇化可分为身体城镇化、身份城镇化、生活城镇化三种模式。农民的自由选择程度和身份强制程度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类型。身体城镇化是一种农民工式的城镇化,是落后地区农民进城务工与现有的城镇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城镇化程度最低;身份城镇化是一种征地与社区建设式的城镇化,是农民被迫的城镇化,这两种城镇化均是外生型城镇化方式;而生活城镇化是一种非迁移式的城镇化,它是内生型城镇化方式,是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均等化的城镇化,可能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首选道路。
- 邓大才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土地政治:两种观点和两个视角--农村土地与政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对于中国传统经济时期土地与乡村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观点。"无关论"认为土地与乡村政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有关论"认为小块土地作为传统村庄治理的基础,与乡村政治间存在着因果或相关关系。在"相关论"的前提下,对于土地与乡村政治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存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分析视角,但已有的研究对小块土地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缺乏直接的因果论证。基于小块土地对乡村治理的实际影响可以发现,农村小块土地不仅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影响,而且在社会层面上塑造了农民的"五种性格",同时通过利益、偏好和权威三个机制实现了乡村的政治效应。
- 邓大才
- 关键词:乡村政治乡村治理
- 产权的政治逻辑:产权怎样、如何影响政治——从产权政治的功能视角考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产权与政治具有相关性,学者们多从所有权、财产权角度对此进行揭示,但是,对于产权与政治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得并不多。通过文献法梳理关于产权与政治之间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可以发现,产权对政治具有广泛的影响。从机制来看,主要体现为产权的政治保护功能、产权的权力分配功能、产权的国家形塑功能、产权的政权构造功能和产权的制度创制功能等。当然,产权政治功能的发挥因政治的层级、政治实体的规模、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财产权产生国家(阶级等)、推动产生宪政。所以列"财政权"似乎就包括了对政治的五大功能了。
- 邓大才
- 关键词:财产权政治宪政
- 产权发展与乡村治理:决定因素与模式——以粤、湘、鄂、鲁四村为考察对象被引量:9
- 2014年
- 不同村庄有不同的权力结构,如强村弱民、强村强民、弱村弱民或者弱村强民。发现这些村庄权力结构的决定因素尤其重要。研究发展,村庄的权力结构是由产权的集中性、稳定性决定的。产权集中性、稳定性或两者的组合与村庄权力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产权的集中性决定权力,产权的稳定性决定权利。产权集中性和稳定性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村庄权力结构和治理模式。
- 邓大才
- 关键词:产权发展产权转移
- 种田农户:现状、特征与合理类型——基于全国31省(区、市)4795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全国31省(区、市)4 795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近三年种田农民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中年人是种田"主力军",种田农民呈现老龄化、女性化趋势;学历较低是种田农民的共同特点;种田农民家庭收入普遍偏低,务农比较收益较低;种植规模小且有缩小趋势。基于此,从种田农户的经营规模、经济能力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未来种田农户的合理类型。
- 胡雅琼
- 关键词:适度规模经营粮食安全
- 近30年来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实证方法运用被引量:2
- 2011年
- 中国农村政治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大来源:中国传统调查研究方法和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中国农村政治研究学者主要运用传统的调查研究方法,以问题为导向;90年代不少学者开始借鉴成熟的西方田野调查方法,以理论为导向;21世纪初期两种方法论开始融合、整合。这些融合与整合,推进了中国农村政治学实证研究方法的综合发展,提升了中国农村政治学实证研究的水平,但是,这些融合与整合并不十分理想,要融合与整合两大方法还必须处理好四对关系。
- 邓大才
- 关键词: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