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1AA635090)
-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3
- 相关作者:于志刚米铁柱甄毓蔡青松李荣秀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核酸探针技术及其在海洋浮游植物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李秀芹于志刚米铁柱蔡青松甄毓
- 关键词:海洋浮游植物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态系统海水环境群落结构
- 分子生物学在微藻分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3
- 2006年
- 通过与传统微藻分类方法的比较,说明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从线粒体DNA(mtDNA)、叶绿体DNA(cpDNA)和核基因组DNA(nDNA)3个方面列举了分子分类技术在微藻鉴定和生理生态方面的应用,着重说明了核基因组在藻类分子检测中的作用。并对微藻分子分类技术的问题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 甄毓于志刚米铁柱
- 关键词:微藻分子分类线粒体DNA叶绿体DNA
- 用双特异探针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微型原甲藻被引量:5
- 2006年
- 针对微型原甲藻核糖体大亚基和小亚基RNA分别设计了大亚基探针(LSU probe)和小亚基探针(SSU probe),发展了对微型原甲藻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双特异探针技术.分析数据表明针对微型原甲藻核糖体大亚基RNA的LSU probe能够特异地将微型原甲藻和其他7种微藻分开,而且检测信号的强弱在一定的范围内与细胞数呈线性关系;由于针对微型原甲藻核糖体小亚基的SSU probe探针由于与具齿原甲藻存在核酸序列一致性,该探针与具齿原甲藻有严重的交叉反应,但未发现与海洋原甲藻和其他藻的交叉反应.另外,研究还优化了破碎微型原甲藻细胞所需的超声时间以及获得探针的特异性所需的S1酶反应温度.本研究为实现对微型原甲藻海水样品的快速准确监测奠定了基础.
- 蔡青松李荣秀甄毓米铁柱于志刚
- 关键词:核糖体RNA
- 免疫学方法在有害赤潮藻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 2007年
- 亓海刚米铁柱甄毓辛泽毓李荣秀于志刚
- 关键词:赤潮藻免疫学方法细胞检测海水养殖业赤潮监测
- 红色裸甲藻实时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英文)被引量:7
- 2009年
-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赤潮藻鉴定和定量检测方法,以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作为研究对象,将快速检测手段--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技术应用于赤潮藻的种类鉴定中.首先以红色裸甲藻18S rDNA序列为靶区域,设计出适合用于RFQ-PCR技术的红色裸甲藻引物和TaqMan探针,并通过引物PCR验证确定其种特异性;进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红色裸甲藻快速检测方法.与显微镜计数方法比较,两者所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该方法的检测限远低于红色裸甲藻爆发赤潮时的藻密度,因此该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红色裸甲藻的检测,从而为红色裸甲藻赤潮的预警预测奠定基础.
- 何闪英于志刚
-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RDNA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