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7JJ6161)

作品数:3 被引量:114H指数:3
相关作者:陈胜华徐达传周小兵钟光明吴坤成更多>>
相关机构:南华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三维重建
  • 1篇动脉
  • 1篇旋股外侧动脉
  • 1篇旋股外侧动脉...
  • 1篇血管三维重建
  • 1篇三维重建技术
  • 1篇皮瓣
  • 1篇前外
  • 1篇组织瓣
  • 1篇外侧皮
  • 1篇降支
  • 1篇股前外侧
  • 1篇股前外侧皮瓣
  • 1篇股外侧
  • 1篇分叶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徐达传
  • 3篇陈胜华
  • 2篇周小兵
  • 1篇丁红梅
  • 1篇谭建国
  • 1篇何慧
  • 1篇安高
  • 1篇田喜光
  • 1篇李泽宇
  • 1篇吴坤成
  • 1篇刘畅
  • 1篇唐茂林
  • 1篇彭田红
  • 1篇钟光明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管三维重建与传统解剖学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将显示血管等结构的三维重建方法与传统的解剖学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优劣。方法:新鲜成人下肢标本各2侧,分别从动脉与静脉灌注显影剂,CT扫描后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分割与重建;解剖扫描后的标本,分别显示其血管系统。将三维图形与标本照片进行比较。结果:利用三维软件可分割与重建出独立的骨、血管、皮肤、肌肉,所重建的图形可以分别单独显示,也可以组合显示。可从不同角度与层面观察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等情况,但有显示误差,不适合数据采集。剥制标本上可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系统,可观察任一支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与吻合等情况,可以进行数据测量,但不能同时显示多层结构。结论:血管灌注结合三维重建的方法对于观察人体血管的三维状态、不同角度与不同层面的走行与分布具有优势,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剥制标本。
陈胜华唐茂林徐达传丁红梅刘畅李泽宇田喜光
关键词:三维重建血管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在组织瓣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组织瓣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鲜人体标本1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前后两次CT扫描,利用三维软件分别重建出骨、肌肉、筋膜、皮肤与血管,并对血管进一步分割,构建出单支血管及其分支,并对所构建的三维图像进行单独显示与组合显示。结果灌注前数据可轻易重建出骨、肌肉、筋膜与皮肤,灌注后的数据可构建出血管,组合显示后可得到血管在某个局部的具体分布状况,为组织瓣的临床个性化设计与基础研究提供准确的血管解剖学基础。结论三维重建方法对于组织瓣基础研究和临床手术的个性化设计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
陈胜华徐达传彭田红谭建国何慧周小兵
关键词:三维重建组织瓣血管造影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设计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02
2010年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下肢标本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重点观察动脉进入股外侧肌的部位,及其在股外侧肌内的分支、分布与吻合情况。结果 (1)80.8%的降支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外径(3.7±0.9)mm,于股直肌深面,沿股外侧肌前缘下降,在起始下方(9.0±3.5)cm处分为内、外两侧支。(2)外侧支营养股外侧肌,肌外血管蒂长(8.1±3.3)cm,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6.6支口径1.0mm的肌支或肌皮支,平均支间距(1.9±0.9)cm。(3)股前外侧部出现皮支(2.5±1.2)支,外径(0.8±0.3)mm,其中肌间隙穿支占23.8%,而肌皮穿支占76.2%。57.7%(15侧)肢体有高位皮动脉出现。结论 (1)可以设计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并用不同部位的血管支的距离来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修复不同的创面。(2)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临床修复复杂创面的一种极佳选择。
陈胜华徐达传周小兵安高钟光明吴坤成
关键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股前外侧皮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