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LT2010070)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姜凯陈旭罗智博刘海云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结石
  • 1篇胆结石患者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造影
  • 1篇造影结果
  • 1篇证候
  • 1篇证候要素
  • 1篇排石汤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证
  • 1篇中医证候
  • 1篇中医证候要素
  • 1篇西医
  • 1篇利胆
  • 1篇利胆排石
  • 1篇利胆排石汤
  • 1篇结石

机构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作者

  • 1篇姜凯
  • 1篇刘海云
  • 1篇罗智博
  • 1篇陈旭

传媒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文献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寻找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近11年文献中所包含的302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取证候要素,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观察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为主,其他次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以气滞、阴虚证候要素为主,在三支病变中以血瘀、痰浊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不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刘海云陈旭罗智博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冠脉造影
利胆排石汤对胆结石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利胆排石汤的临床疗效,以探究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磺胺脒、熊去氧胆酸、阿司匹林等常规西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40例,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胆排石汤(柴胡10 g,枳实10 g,青皮10 g,陈皮10 g,虎杖根30 g,银花30 g,生大黄12 g,金钱草30 g,茵陈30 g,郁金12 g,川楝子12 g,元胡10 g,白芍12 g),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液分析(胆红素代谢、血清酶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铁与铜的含量)、影像学(B超)检查(胆囊内结石数量及大小)以及中医症状(包括腹部痛甚、心下痞满、憋闷气短)等参数。结果:1治疗后两组血中1 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有所下降,且实验组(35%)优于对照组(47%);血清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有所下降,且实验组(37 U/L)优于对照组(45 U/L);血清铁与血清铜的比值有所上升,且实验组(0.8)优于对照组(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胆囊内结石数量及大小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9个、0.5cm)优于对照组(21个、1.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腹部痛甚、心下痞满、憋闷气短等中医症状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9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利胆排石汤可有效降低1 min胆红素与总胆红素之比,降低血清酶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升高血清铁与血清铜的比值,减少结石数量、减小体积,对中医各症状有较显著优化作用。研究表明利胆排石汤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药物,对其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姜凯黄立秋
关键词:利胆排石汤胆结石中西医结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