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704B01)
- 作品数:61 被引量:681H指数:17
- 相关作者:杨旭鲁志松袭著革杨丹凤晁福寰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烹调油烟雾诱导核酸氧化损伤及其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形成机制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烹调油烟雾的遗传毒性效应。方法 以核酸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对烹调油烟雾染毒的小牛胸腺DNA及Wistar大鼠气管灌注染毒的肺组织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有机成分和原子吸收法(AAS)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混合污染物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推断了烹调油烟雾造成DNA氧化损伤的分子机理。结果体外试验表明烹调油烟雾的各组分,包括油烟冷凝物、残留油、油烟颗粒物、油烟挥发性有机物均能能诱导DNA氧化产生8-OHdG,产生量的顺序为残留油>冷凝物>油烟颗粒物>油烟挥发性有机物。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油烟冷凝物可诱导大鼠肺组织DNA的氧化且具有剂量一反应关系和时间一效应关系。结论烹调油烟雾具有明确的遗传毒性,可诱导核酸氧化产生加合物8-OHdG,其机制可能是烹调油混合污染物中存在痕量金属离子如Fe2+、Cu2+等,介导Fenton反应生成羟自由基,直接进攻DNA造成氧化损伤。
- 袭著革李官贤孙咏梅晁福寰
- 关键词:8-羟基脱氧鸟苷DNA损伤
- 成人过敏性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导致成人过敏性哮喘及其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收集102例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和394例健康对照人群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健康状况、吸烟史、职业接触史、室内环境状况以及家族史等信息。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均显示: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职业粉尘接触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OR=1.78);住房类型为平房/筒子楼较多层/高层楼导致过敏性哮喘或其发作的可能性大(P<0.05,OR=3.24),哮喘患者家中床褥晾晒频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10,OR=1.53);哮喘患者家中起居室地面使用木板比例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OR=2.33);室内油烟污染程度哮喘患者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OR=2.52);同时还发现,双亲中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或哮喘疾病史可增加其子女患过敏性哮喘的危险性(P<0.01,OR=2.32)。结论 室内环境因素中住房状况差、床褥晾晒频率少、起居室地面使用木板、室内油烟污染可能是成人过敏性哮喘的危险因素,同时职业接触粉尘、双亲有慢支或哮喘疾病史也与该疾病具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成人过敏性哮喘是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复杂疾病。
- 岳伟潘小川丁剑
- 关键词:成人过敏性哮喘流行病学遗传易感性
- 家庭装修室内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被引量:28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室内装修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程度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春市选择装修6个月内的住户,监测甲醛、氨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浓度,同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家庭装修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暴露量每增加5 mg/m3,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眼、鼻、喉刺激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833,8.751,2.452和3.102倍;随着TVOC暴露量的增加,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呼吸道系统反应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776和2.044倍。结论室内装修中甲醛暴露量与人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眼、鼻、喉刺激症状、呼吸系统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有关。TVOC暴露量与人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和呼吸系统反应有关。
- 李曙光刘亚平林丽鹤曹鹏远霍斌张伟
- 关键词:家庭装修空气污染健康
- 金属离子介导活性氧引起DNA氧化损伤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8
- 2003年
-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技术 ,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研究了 11种不同价态金属离子体外诱导核酸 (DNA)氧化损伤产生 8 羟基脱氧鸟苷和DNA链断裂的化学机制 .结果表明 ,能够氧化为高价态的金属离子如Fe2 + 、Cu2 + 、Cr3 + 等能够介导活性氧造成DNA的氧化损伤 ,介导能力呈现Fe2 + Cu2 + >Cr3 + 的顺序 .另外一些金属离子 ,如V3 + 、Ni2 + 、Cd2 + 、Zn2 + 、Co2 + 、Fe3 + 等 ,不能介导核酸氧化损伤形成 8 OH dG加合物及引发DNA断裂 ,但可能诱导核酸链交联的发生 .
- 袭著革晁福寰孙咏梅杨丹凤张华山李官贤李媛
- 关键词:金属离子DNA过渡金属毒性
- 2种燃料燃烧颗粒物致突变性及其联合作用
- 2007年
- 目的比较液化石油气(LPG)燃烧颗粒物和蜂窝煤燃烧颗粒物的致突变性以及二者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Ames法,应用鼠伤寒沙门菌突变型菌株TA 98及其衍生菌株YG 1021和YG 1024进行致突变试验研究,并根据致突变试验结果评价其联合作用。结果2种颗粒物对YG菌株的致突变作用均高于对TA 98的作用;LPG燃烧颗粒物比蜂窝煤燃烧颗粒物的致突变作用更强,前者约相当于后者的8倍;二者的联合作用呈相加类型。结论煤和LPG燃烧颗粒物均具有很强的直接和间接致突变作用,主要致突变作用来源于硝基和胺基多环芳烃,2种颗粒物同时存在可加大致癌风险。
- 闫洪涛刘君卓孔祥环刘红温天佑金晓滨尹学钧潘小川
-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燃烧产物AMES试验
- 外界物质对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 2003年
-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外界物质对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得知三硝基甲苯、花粉和紫外线等导致血液SOD活性升高;高压氧、微波辐射、铅和锰等使血液SOD活性降低;同时对SOD活性改变的生理学意义和几种重要的SOD测活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 甘耀坤段丽菊杨旭
- 关键词: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
- 彗星试验分析指标的进展和应用被引量:35
- 2004年
- 乔琰鲁志松姚汉超杨旭李睿
- 关键词:彗星试验
- 气态苯染毒对大鼠多组织细胞DNA损伤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建立气态苯动式吸入染毒大鼠的实验模型,探讨苯所致大鼠多组织细胞DNA损伤作用,同时为室内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提供早期灵敏的生物标志物。方法苯吸入染毒组(处理组)大鼠每天吸入苯浓度为106 mg.m-3的空气4 h,连续7 d,染毒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脑、肺和肝组织并分离活细胞,应用彗星实验检测各组织细胞的DNA损伤情况,以DNA移动距离(慧星尾长)来表示损伤程度,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结果彗星实验发现,处理组肝细胞、脑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P<0.05);在加入蛋白酶K(PK)孵化后,处理组肺细胞、脑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移动距离的增加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细胞经过PK孵化后,处理组细胞DNA移动距离的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此种染毒剂量下苯可致大鼠肺细胞、脑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DNA断裂损伤,苯致上述细胞DNA发生DNA蛋白质交联的能力很弱,或者不产生DNA蛋白质的交联。而苯所致肝细胞DNA损伤方式以DNA-蛋白质交联为主。
- 杨丹凤袭著革张华山刘焕亮张伟晁福寰
- 关键词:吸入染毒DNA损伤
- 吐温修饰脂肪酶的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分别用甲醛和戊二醛作为偶联剂,共价连接吐温80和猪胰脂肪酶,回收共价修饰脂肪酶,并且比较修饰酶与自然酶在性质上的差异。当甲醛和戊二醛浓度相同时,用甲醛连接的修饰酶的活力最高,而用戊二醛连接的修饰酶的氨基连接效率高。当用不同浓度的甲醛修饰时,发现浓度为1.25mg·mL的甲醛连接的修饰酶的活力最高。在碱性条件下,修饰酶比自然酶的活力高,在中性、酸性条件下。
- 赵玮袁均林杨旭丁书茂
- 关键词:吐温-80甲醛戊二醛
- 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损伤作用被引量:6
- 2004年
-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研究了典型环境污染物乙醛对脱氧核糖核酸 (DNA)分子的损伤效应 .结果表明 :乙醛不仅可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发生链断裂 ,还可引起DNA DNA ,DNA 蛋白质交联 ;乙醛与小牛胸腺DNA的体外作用较弱 ,但在铁离子介导下对DNA的氧化能力增强 ,可产生一定量的 8 羟基脱氧鸟苷 (8 OHdG)加合物 ;动物实验表明 ,乙醛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生成 8 OHdG ,提示乙醛具有潜在遗传毒性 ,可能与引起DNA交联及氧化有关 .
- 袭著革晁福寰杨丹凤孙咏梅李官贤张华山张伟杨玉花刘焕亮
- 关键词:乙醛8-羟基脱氧鸟苷脱氧核糖核酸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污染物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