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69)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周光纪蔡波马丽徐明锋张薇华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葡萄糖对人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人胰腺干细胞体外扩增及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剪碎消化法从孕4~6月龄引产的人胎儿胰腺中获得胰岛组织,选用差速贴壁法从胰岛中分离胰腺干细胞,经扩增后定向诱导成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样结构的胰岛样细胞团,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对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诱导分化以及胰岛样细胞团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扩增前后nestin阳性细胞和ABCG2阳性细胞.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试验,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1×105个扩增细胞经定向诱导后形成的胰岛样细胞团释放的胰岛素量,比较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对定向分化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15代连续扩增,nestin阳性细胞和ABCG2阳性细胞分别扩增了27.9倍和37.8倍.扩增后的细胞经15 d定向诱导后形成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样结构的细胞团.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试验显示,当诱导培养基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为0、5、10、15μg/L时,5.6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5.00、12.93、14.91和11.23μU;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9.91、35.53、47.43和23.33 μU.诱导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浓度为0、2.8、5.6和11.2 mmol/L时,5.6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9.07、14.21、6.91和3.53 μU;25.0 mmol/L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26.64、48.97、37.63和34.20 μU.结论 人胰腺中nestin和ABCG2阳性胰腺干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外扩增能力.扩增后的胰腺干细胞仍然具有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功能,经体外诱导后能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在胰腺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适当浓度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葡萄糖有利于胰岛样细胞团的形成和胰岛素分泌.
- 马丽周光纪王燕虹徐明锋蔡波钟平
-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胰岛素
-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治疗:移植排斥与安全性问题被引量:2
- 2015年
- 背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自发现以来一直是再生医学的研究热点,但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它的运用性却忽略了安全性。目的:通过综述目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在动物移植研究中的表现,分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安全性问题及可能原因,为今后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研究及临床运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英文检索词为"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safety,immune,immunogenicity,tumorigenicity,cancer,epigenomic,transplantation,Generation,Reprogramming,genomic,mutation"由第一作者检索2006至2014年Pub Med数据库,查阅近年来与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安全性相关的文献,进一步从Cell Press数据库和Nature数据库中获得文献全文阅读,最终保留发表时间较近的28篇文献。结果与结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安全性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免疫原性、潜在的致瘤性与表观遗传学变异问题是其临床应用的主要隐患。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来自于重编程过程,"插入式基因操作"比非插入式操作具有更大的致瘤风险。体细胞重编程后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表观遗传学变异,这些变异多与被重编程细胞的"遗传记忆"有关。
- 吴鹏飞周光纪
- 关键词: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重编程移植排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胰腺侧群细胞与胰腺干细胞
- 2008年
- 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都可以被诱导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nsulin-producingcells,IPCs)并试用于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但从胰腺外组织干细胞分化来的IPCs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较差,使其临床运用前景受到质疑。胰腺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并能有效地诱导为胰岛素分泌功能良好的胰岛-β样细胞,提示胰腺干细胞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有良好的运用前景。
- 王燕虹周光纪
- 关键词:胰腺干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实验性糖尿病体外培养条件
- 细胞重编程与肿瘤发生
- 2011年
- 以体细胞重编程技术为代表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热点。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在基因转录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维持干细胞多能性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综述细胞重编程中的特定转录因子引起的表观遗传学变化与肿瘤发生关系的新进展。
- 张薇华周光纪
- 关键词:细胞重编程IPS肿瘤发生DNA甲基化
- 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及干细胞移植抗排斥策略
- 2010年
- 吴伟全周光纪
- 关键词:干细胞免疫原性排斥
- 白藜芦醇对小鼠胰岛样细胞团的抗移植排斥作用及其IL-2、IL-10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小鼠胰岛样细胞团(ICCs)的抗移植排斥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B/c-ES在体外定向诱导形成ICCs,DIPA标记后移植至近交系昆明小鼠皮下。将小鼠随机分为环孢素A(CsA)组(阳性对照)、Res组、CsA+Res组和PBS组(阴性对照),每组6只,移植前3d开始给药(CsA及Res剂量均为50mg/kg),每天1次直至取材日。分别于ICCs移植后第5天和第10天取移植物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免疫排斥情况,部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2、IL-10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后第5天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植排斥反应,除不用免疫抑制剂的PBS组外,其余各组均有移植细胞存活;Res组和CsA+Res组IL-2表达率分别为17.5%及14.5%,明显低于CsA组(59.5%,P<0.05),而Res组与CsA+R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组和CsA+Res组IL-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和48%)明显高于CsA组(12.5%,P<0.05),且CsA+Res组明显高于Res组(P<0.05)。移植后第10天,仅CsA+Res组有少量移植细胞存活,其余各组未见移植细胞;CsA组IL-2和IL-10表达明显减弱,其余各组几乎不表达IL-2和IL-10。结论 Res可抑制小鼠ICCs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2表达及上调IL-10表达有关。
- 马丽张薇华周光纪吴洪福蔡波徐明锋
- 关键词:白藜芦醇胰岛样细胞团移植排斥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
- 胰腺干细胞的分子标志及其获得途径
- 2009年
- 胰岛移植是目前治疗I型糖尿病的最佳方法,但供源的匮乏限制了此方法的应用。寻找胰岛细胞新来源已成为糖尿病研究的热点。胰腺干细胞的研究为糖尿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胰腺干细胞的分子特征及其获得途径的研究进行综述。
- 吴伟全周光纪
- 关键词:胰腺干细胞分子标志糖尿病
- 免疫豁免与移植物耐受被引量:1
- 2012年
- 组织、器官来源短缺和移植排斥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的临床运用。随着分子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发现有些天然免疫分子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后能够诱导免疫细胞的凋亡,在形成局部免疫耐受的同时又不会造成全身性免疫抑制,这对克服移植排斥有重要意义。
- 刘雪周光纪
- 关键词:器官移植免疫豁免免疫耐受
- 肝脏固有免疫功能对肝再生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肝细胞、肝间质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星形细胞、Kupffer细胞)和"过客淋巴细胞"共同组成了肝脏的固有免疫系统,是全身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除了参与肝脏的免疫应答外,肝固有免疫系统在肝损伤修复、肝再生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肝间质细胞的激活启动了肝再生过程,肝间质细胞与实质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肝再生。肝间质细胞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既是肝再生的促进因素,也是制约因素。肝损伤时适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肝再生,过强的炎症反应则容易造成肝损伤,不利于肝再生。本文着重归纳炎性反应在肝再生中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强调抗炎作用对肝再生的重要性。
- 周航周光纪
- 关键词:肝脏固有免疫肝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