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033)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巧兰更多>>
- 相关机构:石家庄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河北晋语区方言的儿化读音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河北属晋语区方言的共涉及35个县市,这些方言的儿化读音从类型上看都属于化合型的读音,但从具体音值上看,有单纯韵母变化型、混合变化型、边音韵尾型三种类型。与河北境内的官话相比,这些县市的儿化读音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儿化韵数量较官话少,二是有些县市儿化韵的音值较特殊。究其原因,由于"儿"本身的读音差异和"儿"尾与"子"尾竞争导致的结果。
- 李巧兰
- 关键词:河北方言晋语儿化读音
- 基于电子语料库的儿化词衍生机制及过程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儿化词的产生是建立在"儿"由单用的实义词变成意义较虚的词缀语素的基础上,最早的儿化词是"表动物的名词+儿"这个偏正结构词汇化的结果,其中的"小"义凸显,就使"N+儿"成了"儿化词的构词框架",在这一框架的类推作用下,推及到了"儿"可以附在非名词上。儿化词最早的家庭成员是表动物的名词,而后发展到了其它词类,过程如下:儿附于表有生命的动物名词→儿附于无生命的器具、人体、服饰、抽象名词、称谓、地理建筑、方位、时间名词后→儿附于数词后→儿附于量词、动词、形容词后→儿附于副词后→儿附于的字结构后→儿附于拟声词、固定结构、名词重叠式后。
- 李巧兰
- 关键词:儿化词
- 河北方言中特殊语法功能的“X-儿”形式的来源被引量:2
- 2013年
- 在河北方言中有许多具有特殊语法功能的"X-儿"形式,通过对河北多个县市方言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1)河北方言中特殊语法功能的"X-儿"不是儿化功能的扩展。(2)"X-儿"形式是一种同形异源的叠置结构,即"X-儿"的来源有两类:来源于"儿"和"非儿"。(3)特殊语法功能的"X-儿"的形成是两类来源的儿化读音趋同的结果。
- 李巧兰
- 关键词:河北方言
- 河北邢台县方言的Z变音
- 2019年
- 河北邢台县方言中有34个基本韵母,这些基本韵母中只有9个有Z变韵的形式,其他25个韵母只有相应的?藜变独立音尾式读音,4个调类在Z变音中合并成了3个长调形式。邢台县方言Z变音从语法功能上看,大体相当于北京话名词后的“子缀”。Z变音是一个合音过程,邢台县Z变音的读音,反映的是处在合音的初始阶段或尚未完成变化的情况。这个合音过程始终都是一个受语音条件制约的过程,前行音节韵母的语音特征和“子”读音的特征是否冲突,即“可共存发音的同时性”原则制约着合音发展的快慢次序。
- 李巧兰
- 关键词:语法功能
- 河北方言中功能性变音的一形多能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2
- 2020年
- 河北方言中功能性变音主要有三种:儿化变音、D变音和Z变音。这三种变音存在着一形多能现象,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各个虚成分或词缀由义虚而音轻,首先获得轻声特征,可以说是在轻声直接推动下,各个虚成分的声母不断弱化直到脱落成零声母,韵母也趋于央化,最后都弱化成了一个央元音[],在快速的语流中完成了与前行音节的合音,合音的结果必然是相同的读音形式承担多种语义或语法功能。
- 李巧兰
- 关键词:河北方言
- 河北邢台县方言的D变音被引量:3
- 2019年
- 邢台县方言中的D变音从读音看,34个韵母中有16个有D变韵,其他的韵母只有相应的藜变独立音尾形式,D变音的声调,不论原来声调是何调值,在D变音中一律变为一个长调;邢台县方言D变音从语法功能来说,大体上相当于北京话的完成体标记"了1"、持续体标记"着"、终点格标记"到"和处所格标记"在"的语法功能。在邢台县方言中,除了用D变音的形式表达上述语法意义外,还有与其并存的两种语法结构形式。
- 李巧兰
- 关键词:语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