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5CB121103)

作品数:96 被引量:1,218H指数:20
相关作者:张佳宝朱安宁王全九陈效民韩晓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2篇土壤
  • 27篇水分
  • 23篇小麦
  • 21篇土壤水
  • 18篇冬小麦
  • 16篇施肥
  • 13篇土壤水分
  • 10篇黑土
  • 9篇红壤
  • 8篇植被
  • 8篇作物
  • 7篇玉米
  • 7篇农田
  • 7篇黄淮
  • 7篇黄淮海
  • 6篇叶绿
  • 6篇叶绿素
  • 6篇植被指数
  • 6篇土壤动物
  • 5篇氮素

机构

  • 67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研...
  • 1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0篇西安理工大学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国家农业信息...
  • 5篇宁夏大学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浙江林学院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海大学

作者

  • 41篇张佳宝
  • 15篇朱安宁
  • 15篇王全九
  • 12篇陈效民
  • 11篇韩晓增
  • 10篇张丛志
  • 10篇邓建强
  • 10篇杜臻杰
  • 9篇张俊华
  • 8篇方堃
  • 8篇宇振荣
  • 8篇朱强根
  • 7篇张焕朝
  • 6篇樊军
  • 6篇黄平
  • 6篇李良皓
  • 6篇王伯仁
  • 6篇信秀丽
  • 6篇黄晶
  • 6篇王守宇

传媒

  • 12篇土壤通报
  • 10篇灌溉排水学报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土壤学报
  • 4篇土壤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Pedosp...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大豆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冰川冻土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0篇2010
  • 31篇2009
  • 21篇2008
  • 14篇2007
  • 4篇2006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自动盘式吸渗仪测定土壤导水率被引量:4
2007年
盘式吸渗仪已成为测定田间土壤水力参数的重要工具之一,自动监测装置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并加快试验进程。该文介绍了一种试验装置,通过连接在储水管上下两端的传感器实时压差监测,以此确定入渗水量的变化过程,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对试验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将试验装置应用到实际测定土壤水力参数中。试验结果表明:自动监测装置通过测定储水管的压差,并通过相应关系代换为储水管水位变化来采集试验数据的方法是可靠的。通过与人工读数方法测定的结果对比表明,其精度可以达到试验要求;对于本试验土壤,用自动监测装置采集的数据来确定吸渗率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 s^4 min之间。
王琳芳樊军王全九
作物产量差研究与展望被引量:22
2009年
作物实际产量与潜在产量间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田块间作物产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广泛存在。缩小该差距对于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开展作物产量差研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产量差的内涵、研究尺度的扩展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有关作物产量差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产量差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分析了目前作物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未来作物产量差研究的发展方向。
王纯枝李良涛陈健刘明强宇振荣
关键词:作物产量作物生长模型研究方法
砂壤土中目标物的GPR图像解译及土壤含水量反演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砂壤土人工土槽试验,对探地雷达技术在土壤剖面特征探测和土壤含水量测定方面的应用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合理处理和解译,可以很好地获取土壤中异常体的位置特征信息;分析雷达波在土壤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明确基于探地雷达的土壤剖面平均含水量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探地雷达技术在土壤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刘恒柏张佳宝朱安宁
关键词:探地雷达砂壤土图像解译
红壤地区典型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3
2008年
研究了湖南祁阳红壤地区旱地、水田的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并分析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等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44.8×10^-4~1.94×10^-4cm/s之间,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变化于2.59×10^-4~1.09×10^-4cm/s之间;同一水稻土剖面上的饱和导水率基本呈现由上向下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原状土的饱和导水率普遍大于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与土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显示,土壤容重是影响饱和导水率的最主要因素,而其它如有机质含量和粘粒含量等因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方堃陈效民张佳宝王伯仁黄晶甘再福
关键词:红壤地区饱和导水率影响因素
原状土与扰动土导气率、导水率与含水率的关系被引量:31
2008年
为分析土壤导气特性与土壤导水特性间的关系,该文通过研究陕西杨凌小麦试验田土样导水率和导气率随含水率的变化特征,比较原状土与扰动土导气和导水特征,分析相对导水率和相对导气率与饱和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导水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且无论导水率还是导气率原状土都比扰动土大,证实土壤结构及孔隙特征对水和气的传输有巨大的影响,扰动土和原状土变化趋势虽然基本相同,但曲线不重合,说明扰动土和原状土的孔隙连接性和弯曲程度不尽相同。
王卫华王全九樊军
关键词:导水率饱和度
利用叶绿素计进行冬小麦变量施肥及其效应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为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利用叶绿素计测定拔节期倒一叶和倒二叶的SPAD值代替实验室土壤养分测定,进行变量施肥。试验选用能反映植株氮素时空分布规律的归一化SPAD值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对照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冬小麦植株氮素营养的空间分布特性及其变量施肥效应。对不同生育时期变量施肥处理和对照处理的倒一叶与倒二叶SPAD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变量施肥能满足冬小麦一生对氮素的需要,并延缓植株的衰老;变量施肥提高了冬小麦的产量及子粒蛋白质含量。应用地统计学软件(ArcGIS 10.0)进行了空间差值分析,结果表明,变量施肥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空间变异均较对照区有所降低。
蒋阿宁黄文江刘克礼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
关键词:冬小麦变量施肥蛋白质含量
微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5
2010年
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非常紧缺,水资源日益缺乏与粮食需求日益增多之间的矛盾尖锐。充分利用微咸水资源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1997-2005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微咸水灌溉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充分淡水、充分淡咸水、关键期淡水、关键期淡咸水和不灌溉等5个处理下土壤饱和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动态呈受灌溉和降雨影响的短期波动和受季节更替影响的长期波动;在正常降雨年份,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是可行的,不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微咸水灌溉虽然导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降低10%~15%,但节约淡水资源60%~75%。如果降雨量达到多年平均水平以及微咸水灌溉制度制订合理,微咸水用于冬小麦/玉米田间灌溉前景广阔。
马文军程琴娟李良涛宇振荣牛灵安
关键词:水份灌溉电导率含盐量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黑土水分动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方法,研究黑土区平水年大豆地、草地和裸地3种覆盖类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空间垂直动态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基于变异系数(Cv)将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分为4层,即水分速变层、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不同覆盖类型下,土壤水循环深度依次为大豆地〉草地〉裸地,土壤水循环强度依次为草地〉大豆地〉裸地;3种覆盖类型的土壤剖面含水量在作物生长季节内呈增长型变化特征,裸地0~20cm土层各时段土壤含水量均高于草地和大豆地;30cm土层以下土壤水分含量依次为草地〉裸地〉大豆地。该区土壤储水量主要受降雨调控,3种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水分的总蒸散量依次为草地〉大豆地〉裸地。
王风王树起韩晓增王凤仙张克强
关键词:黑土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循环土壤深度蒸散
不同灌溉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1
2008年
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对玉米的生长状况,生理特性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处理(FI)的植株株高、茎粗与叶面积长势优于其它处理,而地上部分及根系的干物质累积量低于其它处理。相同的灌溉量条件下,分根交替灌溉处理(PRD)的植株产生的脯氨酸含量高于调亏灌溉处理(DI),说明PRD处理能够使植株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在产量构成中,FI处理的植株产量最高,PRD 75%(灌水量为充分灌溉的75%)处理的植株产量略低于FI处理,二者差异不显著,其次为D I75%处理(灌水量为充分灌溉的75%)。尽管FI处理的植株绝对产量最高,但是以牺牲水分利用率为代价的,而其它处理尽管绝对产量较FI处理略低,但由于其耗水量也低,水分利用率反而高于FI处理。特别是PRD 75%处理的植株绝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率都有较好的表现。
王艳张佳宝张丛志陈金林
关键词:灌溉方式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脯氨酸
河北平原冬小麦水分生产率分析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增强水分管理,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对于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作物生长模型,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模拟...
陈健刘云慧宇振荣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生产率作物模型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