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6052)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张早校张计鹏傅秦生王玉琪郭权发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氢化物
  • 4篇金属
  • 4篇金属氢化物
  • 4篇化物
  • 3篇性能系数
  • 3篇制冷
  • 3篇热泵
  • 2篇性能分析
  • 2篇制冷循环
  • 2篇热力学分析
  • 1篇压缩机
  • 1篇压缩机驱动
  • 1篇热工学
  • 1篇热能回收
  • 1篇化学热泵
  • 1篇回收
  • 1篇工质
  • 1篇反应器
  • 1篇反应器设计
  • 1篇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张早校
  • 3篇傅秦生
  • 3篇张计鹏
  • 2篇王玉琪
  • 1篇杨福胜
  • 1篇郭晓坤
  • 1篇肖跃雷
  • 1篇尹建国
  • 1篇梁博
  • 1篇冯霄
  • 1篇郭权发
  • 1篇雷军拓

传媒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流体机械
  • 1篇制冷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金属氢化物反应器的设计与过程模拟被引量:10
2006年
针对工业废热回收装置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盘式化学热泵反应器.该反应器采用多组配对环盘装填金属氢化物,环盘面积取壳体截面积的50%~80%,具有结构紧凑、反应传热均匀、工业调控方便等优点.应用多元价值取向模型进行的多种反应器方案的系统评估表明,新型反应器的综合评价指标优度为0.898,明显优于其他类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对描述反应器动态过程的非局部热平衡模型进行了离散求解,模拟结果证明新型反应器的工作过程较为快速和均匀,操作周期在0.5h内,适用于工业热能的回收利用;同时,为平衡氢化/脱氢过程反应传热的不对称性,应尽可能强化氢化传热过程与脱氢反应过程.
王玉琪杨福胜张早校冯霄郭权发
关键词:金属氢化物化学热泵反应器设计热能回收
氢工质热泵在制冷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通过对国内外在氢工质热泵方面研究的总结,分析了金属氢化物的储氢特性以及单级和两级氢工质热泵的工作原理,对氢工质热泵在制冷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指出了在氢工质热泵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梁博
关键词:热泵制冷性能系数
废热驱动金属氢化物热变换器的性能分析
2004年
以 LaNi4.5Al0.5/LaNi5 为金属氢化物热变换器的工质对,建立了考虑反应器相对质量和比热容、热回收率等因素的金属氢化物热变换器能量分析和 分析模型,分析了热源温度、反应器相对质量和比热容、热回收率以及氢气的转化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金属氢化物热变换器的性能。
肖跃雷傅秦生张早校张计鹏
关键词:性能系数COP性能分析
升温型金属氢化物热泵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考虑到金属氢化物床的传热和换热器间显热回收等实际因素,提出了升温型金属氢化物热泵性能系数计算公式,为合理选择金属氢化物对,以及调整热泵的各种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强化金属氢化物床的传热、采用平台倾斜度小的金属氢化物、减小反应器材料的比热和质量,以及换热器间高效率的显热回收,是提高热泵性能系数的有效措施.金属氢化物热泵的性能系数随驱动热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升幅度随驱动热源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梁博张早校王玉琪
关键词:金属氢化物热泵性能系数
压缩机驱动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2007年
为了提高压缩机驱动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性能,建立了该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热源温度、反应器的比热、氢化物与反应器的质量比和传热系数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结论,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雷军拓傅秦生张计鹏尹建国张早校
关键词:金属氢化物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
阀门控制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建立了阀门控制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模型,针对阀门控制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分析了热源温度、反应器的比热、氢化物与反应器质量比、传热系数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温热源温度的增高将会降低COP、火用效率和制冷率;反应器的比热容对COP火、用效率和制冷率影响较小;增加氢化物与反应器质量比时COP、火用效率将增加,但制冷率将下降;增加传热流体与反应床表面的传热系数将会较明显提高COP、火用效率和制冷率。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张计鹏傅秦生郭晓坤张早校
关键词:热工学金属氢化物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