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43505)
- 作品数:31 被引量:969H指数:17
- 相关作者:李香云屈建军王立新缪启龙俎瑞平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气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以安西县为例被引量:57
- 2003年
- 在西北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具有直接制约作用。本文以安西县为例,对疏勒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土地变化驱动力以及与土地沙漠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自然因素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为因素对现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有直接关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增加有间接促进作用。耕地面积减少则主要与人为不合理利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有关。在林地变化中,自然条件限制着该县森林发展,人为因素对林地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人为超载过牧和破坏的结果。此外,本文还根据数据分析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导致当地土地荒漠化的最大驱动力进行判别。结果表明:引起该区荒漠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超载过牧,其次是人口压力和农业开垦,区域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要小于人为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指出,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管理,人为力量将成为优化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同时,提出了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原则建议。
- 章予舒王立新张红旗李香云
- 关键词:疏勒河流域土地利用驱动力土地荒漠化灰色关联分析
- 陕西省自然灾害分区与环境评价被引量:13
- 2005年
- 依托遥感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结合陕西省96个站点近45年的气象和地质资料,选择干旱、雨涝、沙漠化、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冰雹等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将陕西省划分为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和少灾害区等4个灾害等级区域,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特征。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灾势分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
- 刘引鸽李团胜
- 关键词:自然灾害环境评价
- 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区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分析——基于Ⅲ型乘法频率曲线
- <正> 1 引言流域的水资源系统既有受控于流域的气象、自然地理、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的一面,这是确定性的一面,即长期的变化中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一面,但同时又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的一面,水文现象的随机性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 李香云罗格平章予舒陈屹松
- 文献传递
- 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因素分析被引量:32
- 2004年
- 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是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已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基于 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人类活动的涵义和特点的探讨 ,首次全面和综合地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发展中的人类活动因素 ,包括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管理作用等。依据一定的原则 ,构建出适用于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多为量化指标并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 ,可为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中作用的更进一步 (定量 )研究提供依据。
- 李香云
-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干旱
- 甘肃疏勒河流域环境因子变异对荒漠化态势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3年
- 环境因子的变异性对区域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有决定性影响和作用。该文以疏勒河流域为例,应用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对该流域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异程度及对土地荒漠化发展态势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流域气象因子和人为因子都具有较为显著的变异性,主要气象因子年降水量和风沙活动指标自80年代以来,均在波动中呈小幅减小趋势,而区域人口、耕地面积则一直在持续增长。随着环境因子的变异,区域土地荒漠化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其中,人口、耕地面积与荒漠化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气象因子中,年均风速、沙暴日数与荒漠化具正相关,降水量与荒漠化相关性较复杂。分析认为,在疏勒河流域,荒漠化发展态势与人为因子的关系较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更为直观和显著。
- 章予舒王立新张红旗李香云
- 关键词:疏勒河流域环境因子荒漠化气象因子
- 基于GIS西北干旱区荒漠化危险度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研究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区,在行政区划上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和陕西6个省、自治区,涉及西北6省的213个县、市、旗,其面积约占西北六省的71.8%.采用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各类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经济人口数据、1∶400万的基础地理数据及NDVI数据。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影响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危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这一评价体系,建立了荒漠化危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从自然气候条件、内在危险性、土地现状和社会经济活动四个方面对研究区土地荒漠化危险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研究区荒漠化程度较为严重——研究区内以中度荒漠化、荒漠和轻度荒漠化为主,其中轻度和中度荒漠化在研究区内均有广泛分布;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荒漠的周围;潜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等高大山系的山麓以及内陆河流域流经的地方。
- 王耀庭王桥王艳姣高庆先
-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荒漠化危险度地理信息系统
- 西北干旱灾害影响趋势分析被引量:10
- 2004年
- 根据1951—2000年中国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降水资料,1951—1994年主要农作物旱灾面积和粮食减产资料,建立了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因旱粮食减产指标体系,分析了西北干旱灾害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和农业旱灾呈增加趋势,以20世纪70、90年代最严重,农业旱灾以重大旱灾事件为主,其空间变化以西北东部干旱灾害严重。采用谐波和功率谱方法分析西北干旱周期,建立了拟合预测回归模型,并对西北干旱灾害进行影响预测,表明21世纪前十年西北干旱灾害有减缓趋势。
- 刘引鸽李团胜缪启龙
- 关键词:自然灾害干旱指标体系
- 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被引量:61
- 2004年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 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讨人类活动的涵义和特点 ,综合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因素 ,包括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管理作用等。依据一定原则 ,构建出适用于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多为量化指标并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 ,可为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中作用的进一步 (定量 )研究提供依据。
- 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张红旗
-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
-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被引量:75
- 2005年
- 探讨了以灾害样本为集值的基于信息扩散的模糊数学理论模型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利用西北五省区主要农作物旱灾面积资料,对西北农业旱灾进行风险评价实例分析,通过比较表明西北农业受旱指数,成灾指数发生灾损的概率风险估计值与实际农业旱灾较吻合,该方法对灾害样本少以及小区域范围的灾害风险评价也较适合。
- 刘引鸽缪启龙高庆九
- 关键词:信息扩散气象灾害
- 干旱区人类活动指数的动态研究——以塔里木河流域1978~2000年县级区为例被引量:21
- 2004年
- 以人类活动指数来综合反映干旱区人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能力,构建出反映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计算干旱区动态的人类活动指数的计算模式,这套计算方法不仅能反映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的时序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各评价单元之间的差异.通过以典型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县级区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978-2000年间6个评价时段点计算研究区40个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中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普遍为增进过程,但增加幅度不同;增加较大的单元分布在水土组合条件好的源流区,增加较小单元位于水分条件较差和环境恶劣的区域;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差距很大,近20年间这种差距略有缩小,表明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有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管理.
- 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
- 关键词:塔里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