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2300)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许建平刘增宏鲍献文卢少磊李宏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ARGO
  • 3篇盐度
  • 3篇浮标
  • 2篇盐度分布
  • 2篇年际
  • 2篇年际变化
  • 2篇剖面浮标
  • 2篇ARGO资料
  • 1篇多变量
  • 1篇盐含量
  • 1篇遥感
  • 1篇数据来源
  • 1篇台风
  • 1篇同化
  • 1篇暖池
  • 1篇气候
  • 1篇气候观测
  • 1篇全球海洋
  • 1篇热含量
  • 1篇网格化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作者

  • 6篇许建平
  • 4篇刘增宏
  • 1篇鲍献文
  • 1篇余为
  • 1篇曹敏杰
  • 1篇丁扬
  • 1篇李宏
  • 1篇吴晓芬
  • 1篇张扬
  • 1篇卢少磊
  • 1篇杨小欣
  • 1篇李宏

传媒

  • 3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预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南半球微波遥感SST与Argo浮标NST的异同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得到的近表层温度数据(NST),与两种卫星微波传感器(TMI和AMSRE)反演的海表温度(SST)进行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半球海域SST与NST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但两者之间的差异(△T)还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TMI还是AMSR-E反演的SST,与Argo NST相比,△T均存在昼夜和季节变化:△T夜间较白天大,冬季达到最大,而春季则是最小。此外,△T还表现出沿纬线呈带状分布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造成南半球海域SST与NST的差异主要由风速所致,且与海面流速和大气水汽含量也有一定的关系。为此,建议改进卫星遥感SST反演方法,缩小其与实测NST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南半球乃至全球海域多源SST融合提供更加可靠的统计学依据。
卢少磊许建平刘增宏
关键词:微波遥感ARGO海表温度南半球
Argo区域实时海洋观测网建设与推广应用
2023年
全球海洋观测网(Argo)计划于2000年启动实施,设想用5~7年时间在全球海洋建成由3000个自动剖面浮标组成的实时海洋观测网,旨在快速收集全球海洋0~2000米深度范围内温、盐度剖面资料,为人类认知海洋长期变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等提供重要数据来源.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于2007年正式建成,已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和气候观测系统(GCO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获取海洋内部观测资料最为有效的手段.
许建平刘增宏梅每山吴森森卢少磊王德亮吴晓芬陈幸荣李宏李睿张春玲孙朝辉尹朝辉张素伟戚劲
关键词:全球海洋剖面浮标气候观测防灾减灾数据来源
海洋温盐度资料多变量同化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早期海洋资料同化仅考虑温度的调整而忽略盐度的变化,这往往会带来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密度场被严重恶化,同化后的结果甚至比没有同化任何观测资料时还要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海洋资料同化中的一些温、盐度多变量调整方案便被提出来了。本文对广泛应用于多变量分析的资料同化方法及不同温、盐度多变量调整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指出了不同调整方案的适用条件及应用现状,最后对Argo资料在海洋资料同化中的重要性及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张春玲李宏许建平王振峰
关键词:ARGO资料网格化海洋模式
基于Argo观测的太平洋温、盐度分布与变化(Ⅰ):温度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基于客观分析方法重构的Argo网格资料(未同化其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太平洋海域(60°S-60°N、120°E-80°W)温度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29℃等温线的包络范围(暖池),夏季显著增大,位置也明显偏北,且其厚度仅限于约100 m上层;在亚热带海域次表层(约150 m),形成南北两个高温(南部大于27℃,北部大于24℃)中心,呈马鞍形分布,但并不以赤道为对称中心,而是偏向北半球8个纬度;在南、北纬40°附近海域,等温线十分密集,形成"极锋";在新西兰东南海域存在低温水舌由南向北的入侵现象,从表层至1 000 m深层始终可见,似是终年存在的一个水文特征。温度的年变化规律表层最明显,每年呈一高一低的分布趋势,亚热带海域尤为显著,北半球温度年较差大于9.5℃,南半球约为6.0℃,且北半球的最高、最低温度值分别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和2月份,南半球则相反。表层以下,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远不如表层明显,至500 m中层,整个太平洋海域的温度最大变幅仅为1.0℃。赤道海域表层温度明显存在3年的周期性年际振荡,北亚热带表层也表现为3-6个月的周期性年际变化,中层年际振荡较缓,振幅也较小,而亚南极海域从表层直至500 m中层,均存在不规则年际振荡。
张春玲许建平
关键词:温度分布年际变化
海洋混合层深度时空分布及其与风、浪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应用一个经验证的全球尺度FVCOM海浪模型,模拟了2012年全球海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分析了海表面风场、海浪场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及相关性。综合观测资料和模型结果显示,海表面10 m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随季节发生显著的变化,并且其分布态势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从相关系数的全球分布来看,海表面10 m风速在印度洋低纬度海区(纬度0°~20°)与混合层深度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5;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相关系数大于0.5的网格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和印度洋北部。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在部分海区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些网格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海区(纬度0°~30°)。统计结果显示,有效波高、海表面10 m风速和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25和0.12。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有效波高较谱峰周期能更有效地表征波浪能对海洋上层混合的影响;相比于海表面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存在更强的相关关系,其变化对海洋上层混合有更显著的影响。
张扬张扬丁扬李宏丁扬
关键词:FVCOM海浪混合层深度
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应用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7年
简要阐述了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对台风预测预报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卫星跟踪的自动剖面浮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少量来自海上的自动剖面浮标观测资料,在天气/气候领域的基础研究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呈现了自动剖面浮标在台风海域组网实施实时海洋监测及其有望提高对台风强度和路径,乃至生成源地预测预报水平的广阔前景。
曹敏杰刘增宏王振峰许建平
关键词:海洋环境台风
基于Argo观测的太平洋温、盐度分布与变化(Ⅱ):盐度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基于客观分析方法重构的Argo网格资料(未同化其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太平洋海域(60°S-60°N、120°E-80°W)盐度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别位于南、北亚热带海域的两个高盐(北部约为35.2,南部为36.4左右)中心,呈马鞍形的双峰分布,对称中心不在赤道,而是偏北12个纬度;在南、北纬40°附近海域,盐度等值线十分密集,形成"极锋";在新西兰东南海域存在低盐水由南向北的入侵现象,且由表层至1 000 m深层终年存在。盐度在亚极地海域每年大致呈一高一低的周期性变化,亚北极海域更明显,最高盐度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份,最低盐度值则出现在每年的9月份,高低盐度差在0.30~0.45之间。表层以下,盐度的周期性变化远不如表层明显,至500 m中层,整个太平洋海域的盐度最大变幅不超过0.10。赤道海域的表层盐度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有明显的异常减小,最大振幅约为0.8,年际变化周期约为3年;北副热带和亚北极海域的表层,盐度表现出3-6个月的年际振荡,振幅约为0.2;中层盐度几乎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张春玲许建平
关键词:ARGO年际变化
西太平洋暖池海域上层海洋热盐含量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2001年1月—2014年7月期间的Argo温盐剖面资料,利用循环平稳经验正交函数(CSEOF)分解、最大熵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海域上层海洋热盐含量的空间分布、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暖池海域次表层热含量的变化要远远大于表层,盐含量以表层变化为主,次表层变化不大,且热含量受ENSO事件影响较大,而盐含量受ENSO事件的影响并不大,以气候态变化为主;CSEOF分析表明,暖池海域热含量第一模态空间场具有显著的东-西反相位年际振荡,盐含量第一模态则呈正-负-正的三极子变化模态,时间序列显示,热含量在2007年以后伴随ENSO事件经过了3次位相调整,盐含量在2007年以后只经过一次位相调整。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含量变化主要受到ENSO、局地风和纬向流的影响,而引起盐含量变化的原因更为复杂,其中纬向流和淡水通量对研究海域盐含量的影响均为正反馈效应。
杨小欣吴晓芬刘增宏
关键词:热含量盐含量ARGO资料西太平洋暖池
基于海温参数模型推算Argo表层温度被引量:11
2014年
Argo浮标观测已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支柱,但因缺乏表层观测,使得Argo观测资料在海洋和大气研究中的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一个简化的海洋温度参数模型,由Argo剖面观测及气候态数据所确定的垂向海洋温度参数,得到表层与次表层温度的函数关系,进而利用太平洋海域的Argo次表层温度数据来推算表层温度场。其中,海温参数模型的相关参数采用最大角度法求得,利用此方法得到的混合层深度,温跃层梯度,温跃层下边界等参数较以往的迭代法更精确。与传统采用外插方式得到的表层温度场及卫星反演的SST相比,推算的Argo表层温度与GTSPP、Argo NST等实测资料的标准差有了显著地降低;与Argo NST现场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推算的表层温度与实测资料有着更好地一致性;通过相关分析检验,在理论上验证了在太平洋海域利用海温参数模型推算海表温度的可行性。本研究为弥补当前Argo资料缺乏表层观测的缺陷,构建完备的Argo网格化温度数据集提供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张春玲许建平鲍献文王振峰刘增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