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2007B2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荣明刘观燚马维虎蒋伟宇孙韶华更多>>
- 相关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椎后路经关节内固定技术的最新进展
- 2010年
-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
-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
- 不同长度的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侧位X线片评价
- 2008年
- 目的 评价侧位X线片在了解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中不同长度螺钉钉尖安全位置的作用。方法 选用7具尸体颈椎标本,从C3、4~C5、6直视下依次置人经关节螺钉,分别置人螺钉钉尖仅为四层皮质固定(0mm)和超出皮质2、4、6mm各42枚,分别摄标本侧位X线片。根据X线片,将每个椎体分为前Ⅰ、Ⅰ、Ⅱ、Ⅲ和Ⅳ区。逐一记录螺钉钉尖在X线片上相应椎体各区的位置。结果 共有87枚螺钉位于前Ⅰ区,其中42枚是当螺钉钉尖为四层皮质固定时(100%);37枚是当钉尖超出下位椎体上关节突侧前方皮质2mm时(88%);8枚是当钉尖超出4mm时(19%)。共有71枚螺钉位于Ⅰ区,其中5枚是当钉尖超出2mm时(2%);34枚是当钉尖超出4mm时(80%);32枚是当钉尖超出6mm时(76%)。10枚位于Ⅱ区的螺钉均是当钉尖超出6mm时的投影。没有发现螺钉钉尖位于Ⅲ区和Ⅳ区。不同长度的经关节螺钉钉尖在侧位X线片上的投影位置在颈椎各节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评价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中不同长度的螺钉钉尖安全位置方面,侧位X线片有一定意义。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理想长度的钉尖位置应该位于前Ⅰ区。
- 徐荣明夏华杰刘观燚马维虎阮永平孙韶华黄雷蒋伟宇
-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经关节螺钉
-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固定稳定性更好。
- 徐荣明刘观燚马维虎毛路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王以进
- 关键词:颈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生物力学
-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效果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下颈椎经颈后正中入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的固定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7年10月,对22例患者通过后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行内固定治疗,男14例,女8例;年龄24-73岁,平均43岁。其中下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13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例,颈椎管狭窄伴Ⅱ型齿突骨折1例,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4例。结果共置入经关节螺钉45枚,其中C4,5 2枚,C5,6 39枚,C 6.7 4枚;共置入侧块螺钉12枚,C3、C4各6枚;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1枚,其中C2 4枚,C3 2枚,C4 6枚,C7 21枚,T1 8枚。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3年8个月,平均17个月。植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发现1例患者的2枚经关节螺钉松动,部分脱出,经加强颈托制动,术后4个月获得融合。结论通过后路固定下颈椎时,采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均可取得较好的固定效果。
- 马维虎刘观燚徐荣明孙韶华胡勇赵刘军蒋伟宇顾勇杰
- 关键词:颈椎内固定器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