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342)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崔燕何俊峰余四九杨波贺延玉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牦牛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动脉
  • 2篇胎儿
  • 2篇气管
  • 2篇组织学
  • 2篇发育
  • 2篇肺动脉
  • 2篇肺脏
  • 1篇低氧
  • 1篇心室
  • 1篇心室肌
  • 1篇心脏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中膜

机构

  • 10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作者

  • 10篇崔燕
  • 8篇何俊峰
  • 3篇余四九
  • 3篇杨波
  • 2篇杨琨
  • 2篇贺延玉
  • 2篇马兴斌
  • 1篇靳新花
  • 1篇周金星

传媒

  • 4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牦牛心脏肺脏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性结构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土著动物,号称'高原之舟'。动物生活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中容易引发高山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其中以牛科动物最为明显。但是,世居高原的土著动物牦牛无上述症状发生。为此...
何俊峰贺延玉崔燕
关键词:牦牛心脏肺脏HIF-1AVEGF
文献传递
牦牛胎儿肺脏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旨在为发育生物学提供形态学资料。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①胚胎期(30~50天)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
杨琨余四九何俊峰崔燕
关键词:牦牛胎儿组织学发育
成年牦牛心室肌微血管床的形态学特征被引量:2
2007年
对6头健康成年牦牛颈静脉放血致死并取出心脏,经左右冠状动脉同时灌注甲醛碳素墨水,再经40 g/L多聚甲醛水溶液充分固定,取心室组织块石蜡包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并照相。结果显示,牦牛心室微循环床中微动脉的直径小于100μm,以分叉状或梳状发出分支,走行多弯曲,呈蛇行状或螺旋状。终末微动脉管径均小于15μm。牦牛的毛细血管直径小于10μm。毛细血管之间形成H形或Y形的广泛吻合。吻合的毛细血管主要有3种不同的来源。牦牛微静脉的直径小于300μm,呈树根样结构。一条微静脉由若干条不同来源的毛细血管结合而成。牦牛心室肌中存在着动静脉吻合。
贺延玉崔燕
关键词: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
牦牛胎儿肺脏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本实验选取40份不同胎龄的牦牛肺脏样本,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牦牛肺脏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牦牛胚胎肺脏发育分为5个时期:1.胚胎期(30~50天)胚胎出现肺芽,其分支形成主支气管,进一步分出叶支气管,上皮均为...
杨琨崔燕
关键词:牦牛胎儿组织学发育
文献传递
成年牦牛与黄牛肺内肺动脉结构组织和形态学比较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运用组织学研究方法,比较成年牦牛和平原黄牛肺动脉的结构组织和形态学差异,初步探讨成年牦牛肺动脉对低氧的适应性结构。结果表明,成年牦牛肺动脉管壁直径小于200μm时,仍含有较多的弹性纤维,在直径为50μm的肺动脉管壁中,仍存在1-2层完整的平滑肌。而成年黄牛其肺动脉管壁直径小于100μm时,其管壁中含有的弹性纤维比成年牦牛直径大小相似的肺动脉管壁中的弹性纤维少,平滑肌消失或呈月牙状分布,但外弹性膜完整。成年平原黄牛肺动脉血管中膜的MT值随管径的增加逐渐减小,成年牦牛肺动脉血管中膜MT值在管径为100-200μm时最大,然后逐渐减小。至肺门部时,其肺动脉血管中膜MT值接近相等,且差异不显著。因此,成年牦牛肺动脉含有的弹性纤维比成年平原黄牛多,该结构特点是成年牦牛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维持肺动脉较好射血功能的结构基础,此外,与成年黄牛比较可见,成年牦牛50μm直径的肺微动脉仍具有完整的平滑肌层,这一现象可能是牦牛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维持较好血流的结构基础。
周金星余四九何俊峰崔燕
关键词:肺动脉
高原牦牛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布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1日龄牦牛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以探讨牦牛肺对高原的适应性机理。结果显示,VEGF大量分布于导气部上皮的Clara细胞胞质和伴行肺动脉内皮细胞胞质内;在导气部上皮的纤毛细胞、管壁平滑肌内也有分布;VEGF在肺动脉平滑肌中的分布随着管径的减小而减少;在呼吸部上皮内没有VEGF分布,仅在肺泡壁有散在分布。表明,低氧能刺激1日龄牦牛肺导气部和肺动脉内的VEGF含量增加,从而对牦牛肺的发育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牦牛肺能适应高原低氧环境的重要因素。
何俊峰崔燕
关键词:牦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年牦牛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成年牦牛肺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探索支气管动脉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支气管动脉分布于支气管、胸膜、淋巴结、小叶间隔、肺动脉与肺静脉外膜、迷走神经鞘膜及气管腺周围,其中膜厚度占外径百分率MT(%)的均值为(33.30±11.03)%。肺外支气管动脉内皮下层无纵行平滑肌束,但进入支气管壁后其内弹性膜分叉并包绕纵行平滑肌束;中膜平滑肌结构较致密,外膜中含纵向螺旋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小支气管黏膜固有层中含有大量的支气管小动脉,数量可达(120±51)条/mm2。虽然黏膜固有层与外膜中的支气管动脉管径相差较大,但中膜平滑肌的厚度却很相近。可见,成年牦牛肺内支气管动脉管壁中的平滑肌含量非常丰富,是一种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表明低氧对牦牛肺有一定的影响。
马兴斌崔燕何俊峰杨波
关键词:牦牛支气管动脉
成年牦牛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观察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成年牦牛肺支气管动脉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探索支气管动脉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结构。支气管动脉分布于支气管、胸膜、淋巴结、小叶间隔、肺动脉与肺静脉外膜、迷走神经鞘膜及气管腺周围,其中膜厚度占外径百...
马兴斌崔燕何俊峰杨波
关键词:牦牛支气管动脉
文献传递
成年牦牛肺动脉的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9
2009年
通过HE和Verhoeffe’s Van Gession染色法观察了成年牦牛肺动脉的组织结构,并用Image-Pro Express软件测算肺动脉中膜肌层的厚度,分析了肺动脉结构特性与高原低氧适应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肺动脉的血管分支多数内、外弹性膜清楚;中膜和外膜的结构因管径不同而有差异,管径较大的血管中膜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分布较多,外膜胶原纤维含量多,管径较小的血管中膜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分布较少,外膜胶原纤维含量较少。肺动脉平滑肌含量丰富,直径17μm的血管中仍有平滑肌。肺动脉的性质多为肌性动脉和弹性动脉,伴行的多为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分支。肺动脉中膜肌层占血管外径的百分率(MT)变化幅度很大(1.89%-39.47%),其平均值为12.66%。证实成年牦牛的肺动脉富含平滑肌,即平滑肌相对增生变厚,低氧环境对牦牛肺有影响,肺动脉中膜肌层的少量增厚是对低氧的一种适应性结构。
靳新花崔燕何俊峰杨波
关键词:牦牛肺动脉
不同年龄高原牦牛肺脏的组织结构特征被引量:21
2009年
为了研究牦牛肺脏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性过程的结构基础,通过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1日龄、5月龄和成年牦牛肺脏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日龄、5月龄和成年组牦牛肺动脉中膜肌层所占管径的比例(MT%)均较高,分别为10.71%、12.53%和11.18%;1日龄牦牛细支气管管壁已形成一层完整的平滑肌层。牦牛呼吸道杯状细胞的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在颗粒中心有低电子密度的区域;Clara细胞的分泌物是有膜包裹的致密分泌颗粒、少量致密分泌颗粒和灰白色物质混合的分泌滴。1日龄、5月龄牦牛肺动脉受低氧的影响较大,内皮细胞增殖明显,呈立方状,突入管腔呈栅状排列;平滑肌细胞肥大呈立方状、细胞器显著增多;各年龄组牦牛血-气屏障厚度均很薄,与低海拔地区大鼠接近,1日龄、5月龄和成年组厚度分别为0.445、0.506和0.423μm。以上结果表明,低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在5月龄牦牛表现最为显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低氧对牦牛肺脏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弱。这种结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表明牦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肺脏逐渐适应了高原低氧的环境。
何俊峰余四九崔燕
关键词:牦牛年龄肺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