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80067)
-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 相关作者:于晓东张春宝张纯一钱来程虹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市人民中学南京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体育学习评价的整体观——基于新中国体育学习评价的思考
- 在简评新中国体育学习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学习评价的整体观。认为:从总体看,新中国体育学习评价存有片面性,应该树立体育学习评价的整体观,在评价功能上,坚持发展与甄别的统一;在评价内容上,坚持全面与重点的统一;在评价形式...
- 于晓东
- 关键词:新中国体育学习整体观
- 文献传递
- 反思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中不同的观点
- 2012年
- 我国自2001年实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至今以来已有11个年头,在此其间发生了不少重要的问题,出现过许多争议,当然同时也有许多问题得到了纠正.所以,作为基层教师来讲,我们始终认为本次体育课程改革主流是好的,改革的方向也是正确的,尽管在改革中遇到过一些挫折,这些都是难免而可以理解的.
- 张春宝于晓东张纯一
-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基层教师课程标准
- 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反思与前瞻被引量:12
- 2012年
-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理性分析等方法,在反思建国以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研究认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不完整,甚至存有某些错误倾向;可以参照三维目标结构体系的构想,进一步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服务。
- 于晓东
-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
- 新中国体育课程形态的回顾与反思
-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首先分析了三组常见的体育课程基本形态的内涵、特征及相互关系,其次回顾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体育教育实践中的基本课程形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寻找问题,提出建议,对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于晓东
- 关键词:新中国
- 文献传递
- 南京市城区36所学校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2013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城区36所学校各年龄段的中学生在2010年与2011年生理指数和身体素质指数方面进行了对比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下降。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及有效对策。
- 张纯一于晓东张春宝
- 关键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身心发展
- 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研究:回顾、反思与建构被引量:13
- 2012年
-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理性分析法,在回顾、反思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逻辑起点,结合建国以来形成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思想体系。
- 于晓东
- 关键词: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
- 整体需要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通过文献资料法、理性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在界定整体需要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回顾、反思了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认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缺乏对需要的整体关注,影响了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此,从整体需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体育课程的新模式,对深化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于晓东
-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模式
- “负荷性”游戏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应用性研究
- 2012年
- 本文通过问卷法、分析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京市人民中学初一年级6个班的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行研究,着重以有氧和乐趣及技能为主的体育"负荷性"游戏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性的对比研究。
- 于晓东张春宝张纯一
- 关键词:游戏教学身心健康人格培养
- 新中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反思:学科·儿童·社会
- 从学科、儿童、社会三个视角回顾了新中国不同时期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寻找问题,提出建议,对深化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认为:新中国体育课程实践未能处理好学科、儿童、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取向单...
- 于晓东
- 关键词:体育课程学科儿童社会
- 文献传递
- 2008年和2009年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状况的调查研究
- 2010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全体体育教师2008年和2009年的科研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旨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规律,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科研管理提供现实依据,为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 胡延福张春宝于晓东
-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