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基金(0800561J01)

作品数:3 被引量:12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扬陈劭锋张云芳苏利阳邹秀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中国农业
  • 1篇人均碳排放
  • 1篇人口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农业
  • 1篇经济增长
  • 1篇库兹涅茨
  • 1篇库兹涅茨曲线
  • 1篇化肥
  • 1篇环境库兹涅茨
  • 1篇环境库兹涅茨...
  • 1篇环境影响
  • 1篇EKC
  • 1篇IPAT方程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陈劭锋
  • 3篇刘扬
  • 1篇邹秀萍
  • 1篇张云芳
  • 1篇苏利阳

传媒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949年以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演变被引量:12
2010年
从IPAT方程出发,发现了环境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或时间的演变依次遵循三个"倒U型"曲线规律,即环境影响强度的倒U型曲线、人均环境影响的倒U型曲线和环境影响总量的倒U型曲线。根据此规律,可以将该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到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阶段、人均环境影响量高峰到环境影响总量高峰阶段以及环境影响总量稳定下降阶段。在环境演变的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前阶段,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增长更多地由资源或污染密集型技术进步驱动;在资源消耗或污染物强度高峰到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阶段,主要由经济增长驱动;而在人均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高峰到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峰阶段以及总量高峰以后的发展阶段,则主要由节约高效技术或污染减排技术进步来驱动。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目前环境与发展关系基本上处于经济增长主要驱动的环境影响强度高峰向人均环境影响高峰过渡阶段,这同时意味着中国要在短期内实现人均环境影响和环境影响总量高峰的跨越是异常困难的。
陈劭锋刘扬邹秀萍苏利阳
关键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影响
中国农业EKC研究:以化肥为例被引量:49
2009年
针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演变问题,开展农业环境库兹尼茨曲线研究,验证农业经济增长与农用化肥使用量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对中国及31个省市1949到2007年间的化肥、人口、农业总产值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4个省市外,中国化肥施用量无论是人均还是总量都与人均农业总产值间存在着EKC关系,但在形状上分别表现为倒U型、N型和上升型,其中7个省市为倒U型、10个为N型和10个为上升型。虽然中国化肥施用量总体上呈现出化肥EKC曲线关系,但除7个省市的化肥施用量出现倒U型的右侧曲线外,大多数省市仍处于上升和不稳定状态,可见,除了收入水平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影响因素,诸如技术进步、生产方式、价格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化肥EKC问题的复杂化,因此,对于农业EKC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刘扬陈劭锋张云芳
关键词:人口
基于IPAT方程的典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被引量:59
2009年
文章基于IPAT方程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间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碳排放随经济增长的变化,依次遵循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总量三个倒U型曲线高峰规律;采用典型发达国家碳排放历史数据进行了验证;对深化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研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刘扬陈劭锋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