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AZW001)

作品数:22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古远清赵敏俐王小舒张立群吴相洲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新诗
  • 6篇诗歌
  • 4篇文学
  • 4篇现代诗
  • 3篇中国诗歌
  • 3篇台湾新诗
  • 3篇七言
  • 3篇七言诗
  • 3篇香港新诗
  • 3篇后现代
  • 3篇国诗
  • 3篇本土意识
  • 2篇新诗创作
  • 2篇山鬼
  • 2篇诗创作
  • 2篇诗论
  • 2篇诗学
  • 2篇诗学观
  • 2篇通史
  • 2篇现代主义

机构

  • 11篇中南财经政法...
  • 9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1篇古远清
  • 7篇赵敏俐
  • 2篇张立群
  • 2篇王小舒
  • 1篇吴相洲

传媒

  • 3篇文史哲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文献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艺术广角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荆门职业技术...
  • 1篇广东教育学院...
  • 1篇石家庄学院学...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八十年代香港新诗述评被引量:1
2007年
作为华文诗歌一种的香港新诗从20世纪50年代“反共复国”的滥情、呐喊,到60年代迈向内心探索,70年代本土意识确立,再到80年代本土诗意识进一步深化和高扬,后现代主义诗作开始出现,香港成了两岸甚至中西诗脉贯通的桥梁,以及“九七诗”体现的彷徨怀疑情绪,有更多的作者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抒写中国的历史文化,为大时代的变化作见证,说明香港新诗道路越走越宽广,香港诗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比以往更为重大。
古远清
关键词:香港新诗本土意识后现代主义
汉代乐府官署兴废考论被引量:11
2009年
无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文化史上,汉乐府的兴废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说:“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在《汉书·艺文志》和《两都赋序》中也有相似的说法。以此而言,汉乐府应该是在汉武帝时代才开始设立的。然而同在《汉书·礼乐志》中,班固又说过这样的话:“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日《安世乐》。”《史记·乐书》也说:“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令小儿歌之。
赵敏俐
关键词:汉代乐府考论官署中国文学史文化史
论覃子豪的诗作与诗论被引量:4
2007年
覃子豪的诗“稳实而圆熟,明澈而含蕴”。他的诗作,受了浪漫派、巴拿斯派、象征派诗人诸多的影响,但没有食洋不化,而是诗风严谨,细腻,充满着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在诗坛上独树一帜。覃子豪的诗论以宏观上把握现代诗的特质、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和细致深入分析艺术问题相结合为特色,做到了立论有据,评价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在台湾当代诗歌批评史上,写下了这位“诗的播种者”带有奠基性的一页。
古远清
关键词:台湾现代诗
回归后的香港新诗创作
2007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诗坛并未因九七回归导致香港新诗主体性的消失和创作自由的失落,反而由于有“艺术发展局”的资助,诗刊、诗集的出版显得更加丰富多元。在诗体建设方面,颂歌的勃兴和散文诗的崛起,是最值得重视的现象。“立足香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香港新诗,就这样以自由的独特风姿屹立在新世纪的两岸四地诗坛中。
古远清
关键词:香港新诗文学主体性
多民族特点与世界性眼光——略论新世纪的中国诗歌史观被引量:7
2012年
源自于中华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以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奠定了以"言志"为核心的中国诗歌传统、创作观念与评价标准,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的美学风范,也开启了中国诗歌以关注现实生活为指向的发展之路和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中国诗歌在现实生活中承担着多种文化功能,赋予中国诗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了中国诗歌多样化的诗体和独特的语言形式之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与诗歌的多民族特点,展示了各民族大家庭之间的政治一体、经济互补、文化互动和血缘互渗关系。历经无数次朝代变更而不衰的中国诗歌,成为中国人的心灵寄托和文化理想,体现了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即此而言,"通古今之变"和"观中西之别",应该成为中国学者在全球化视野下所要确立的新的诗歌史观念。
赵敏俐
关键词:中国诗歌文化功能民族精神
“蓝星”诗人群被引量:3
2008年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古远清
关键词:台湾新诗现代诗
歌诗与诵诗:汉代诗歌的文体流变及功能分化被引量:15
2007年
中国的诗歌从汉代开始明显地分为歌诗与诵诗两大类别。"不歌而诵"的骚体赋是典型的抒情诗,是汉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汉代的歌诗与诵诗,会发现它们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队伍等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汉代诗歌研究当中,不但要兼顾到歌诗与诵诗两大基本类型,而且要充分关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诗歌所承担的不同的艺术功能和不同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群体,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对汉代诗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汉代诗歌的艺术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赵敏俐
关键词:歌诗诵诗文体流变
评台湾叶维廉的诗论
2008年
作为台湾当代文学史上有重要贡献的诗人、学者,叶维廉在从事诗歌创作时,还专注于诗文学理论的研究。从现象学到诠释学的运用,他不仅出入自如,而且能结合中国文学进行反思。他的"纯诗"、现代和后现代的诗论,在台湾诗坛具有广泛影响。
古远清
关键词:纯诗后现代
唐诗繁荣原因重述被引量:7
2009年
揭示唐诗繁荣的原因,关键在于把唐诗看作一种活动。诗歌活动在唐人的生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是高品质生活的元素,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是步入上流社会的资质。皇帝的提倡开启了崇尚诗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广大士人创作激情的充分释放创造出了大量高品质的诗作,以歌传诗的传播方式造就了庞大的诗歌欣赏群体。
吴相洲
关键词:唐诗
“蓝星”诗人群——《中国诗歌通史》之一章
2007年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古远清
关键词:台湾新诗现代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