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1BAJ08B01)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 相关作者:唐丽王浩孟庆林张宇峰金玲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 豫西塬上地区下沉式窑洞民居的保护与发展被引量:1
- 2012年
- 以豫西为代表的地坑窑居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该文以豫西塬上民居为例,从院落民居的特征、建造技术、利用地方材料等方面的探讨,对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李光
- 浅析豫西南山地传统石板民居的聚落空间及建筑特征——以淅川县土地岭村为例被引量:5
- 2013年
- 以豫西南山区淅川县土地岭村传统石板民居为例,在大量实地勘察测绘基础上,从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组织、院落平面布局、结构特征及材料构成几方面,论述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聚落空间和建筑特征.对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探讨.
- 周芸唐丽华欣
- 关键词:聚落空间建筑特征
- 浅谈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营造技术特性被引量:3
- 2015年
- 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着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自然环境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民居特征。该文在详细勘探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文化因素以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从传统民居与自然、人文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从适宜性、包容性和独特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营造技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周围地区民居形态的包容关系以及自身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的独特性,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启迪及借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刘哲常艳华欣
- 关键词:传统民居
- 豫北山地石砌民居建筑形态与构造特点被引量:6
- 2013年
-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技术方法以及所用材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价值的传统山地民居建筑在面临这些变化时盲目跟风,面临着损毁或者消失的可能,如何保护现有民居及发展态势迫在眉睫。以豫北山地高家台村独有的地域性聚落为例,研究了整个豫北山地传统民居的特征,挖掘了山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及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对更好地保护和发展现山地民居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贾志峰宋海波曹晓丰
- 关键词:建筑形态
- 豫东商丘地区传统民居营造技术初探
- 2014年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建造现代可持续的居住建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态建筑理念和经验。基于这样的背景,该文以豫东商丘地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民居木作、砖瓦作的营造技术特点,分析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朴素技术和经验。在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一方面,去粗取精,将技术和经验用于探索现代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 刘玉洁唐丽
- 关键词:木作
- 潮汕传统农村住宅热环境实测研究及其现代启示被引量:9
- 2014年
- 通过对潮汕地区的一栋典型传统民居进行夏、冬两季室内外热环境的实测分析,总结了当地传统住宅中与湿热气候相适应的元素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潮汕地区夏季半开放空间综合热环境优于封闭的室内空间,传统住宅的天井在白天有显著的热缓冲作用,夜晚有热压通风的潜力,利用天井所形成的半开放空间有助于维持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传统农宅使用可变的围护结构——屏风可以改善冬季室内热环境,保证了全年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及太阳辐射;潮汕地区传统农宅室外风环境较好,应在厅井式传统住宅北向墙面合理设置开口,以利于组织有效的室内自然通风。
- 金玲赵立华张宇峰王浩孟庆林
- 关键词:农村传统民居热环境
- 河南豫中传统民居文化与建筑地域特征的探讨——以荥阳秦氏旧宅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秦氏旧宅是河南豫中传统民居的优秀范例,在对其勘察、测绘基础上,分析了秦氏旧宅的空间布局及结构特点,从民居文化和建筑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河南豫中地区民居地域性特征,对现代居住建筑中地域特征的表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唐丽施秀琴
- 关键词:民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