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4-17)

作品数:4 被引量:80H指数:4
相关作者:张小全张治军侯振宏王效科罗云建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物量
  • 2篇人工林
  • 2篇落叶松
  • 2篇落叶松人工
  • 2篇落叶松人工林
  • 2篇华北落叶
  • 2篇华北落叶松
  • 2篇华北落叶松人...
  • 1篇易氧化有机碳
  • 1篇有机碳
  • 1篇森林生物
  • 1篇森林生物量
  • 1篇生物量估算
  • 1篇生物量碳
  • 1篇生物学
  • 1篇水溶性有机碳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人工林生物量
  • 1篇竹黄

机构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大自然保护协...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国际竹藤网络...

作者

  • 3篇张小全
  • 2篇朱建华
  • 2篇罗云建
  • 2篇王效科
  • 2篇侯振宏
  • 2篇张治军
  • 1篇周程爱
  • 1篇岳永德
  • 1篇褚金翔
  • 1篇张于光
  • 1篇侯成林
  • 1篇李迪强
  • 1篇肖烨
  • 1篇高健
  • 1篇李向敏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算参数被引量:23
2010年
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个典型区域(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转扩因子、生物量扩展因子和根茎比)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和五台山林区(中山区和盆地区)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大于塞罕坝林区(P<0.05);关帝山林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林区的生物量扩展因子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小于五台山中山区(P<0.05);生物量转扩因子和生物量扩展因子随林龄、平均胸径和蓄积量的增加而减小并趋于稳定;4个区域的根茎比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根茎比随林龄和平均胸径的增加而增加(P<0.01),但与林分密度和蓄积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于不同区域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和生物量扩展因子平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故而建议按区域选择它们的值,并尽可能利用它们与林分测量指标的函数关系来确定。
罗云建王效科张小全朱建华张治军侯振宏
关键词:生物量估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茎比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被引量:6
2010年
生物量估算参数以比值的形式描述林分蓄积量、树干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间的相对生长关系。为降低区域森林生物量估算及其变化的不准确性,以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例,利用89块样地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关帝山林区、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林区等4个典型区域地上生物量(MA)与蓄积量(V)、地上生物量(MA)与树干生物量(MS)以及地下生物量(MR)与地上生物量(MA)间的回归方程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区域MA与V方程间和MA与MS方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建议按区域构建MA与V以及MA与MS的方程;不同区域的MR与MA方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整个区域的方程也有良好的回归效果(R2>0.90)。此外,利用V、MS、MA和MR间的函数关系将提高生物量估算的准确性,整体优于利用生物量估算参数和林分指标的函数关系。
罗云建王效科张小全朱建华侯振宏张治军褚金翔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土地利用变化对川西米亚罗林土壤活性碳库的影响被引量:35
2009年
为了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在四川省亚高山米亚罗林区,以原始冷杉林(M-Y)和由原始林转化成的45年龄云杉人工林(M-60)、25年龄云杉人工林(M-80)和菜地(M-C)等4种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DOC)和易氧化有机碳(LOC)的含量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含量,其中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趋势为M-Y>M-60>M-80>M-C,易氧化有机碳的变化趋势则为M-60>M-Y。土地利用变化没有改变活性有机碳各组分的垂直分布,各组分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季节变化幅度较小,但枯落物层和表层土壤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深层土壤,而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周程爱张于光肖烨张小全李迪强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
竹黄的系统学、生物学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6
2009年
竹黄菌是竹子上重要的真菌病原,它隶属于子囊菌门、假球壳目、暗球壳科。它的系统学位置一直存在争议。竹黄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之一,它的活性成分在抗肿瘤、食品色素及生物农药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其主要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等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对一直存在争议的竹黄的系统分类学及其寄主研究作简要综述,对近年来竹黄的活性成分竹红菌素、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等研究热点作了简要介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李向敏高健岳永德侯成林
关键词:竹黄寄主活性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