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955900)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宋友桂张艳华宋慧明刘禹刘卫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树轮
  • 3篇树轮宽度
  • 2篇暖期
  • 2篇盆地
  • 2篇气候
  • 1篇东北部
  • 1篇伊犁盆地
  • 1篇英文
  • 1篇油松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质
  • 1篇雨量
  • 1篇增温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溶解有机碳
  • 1篇盛冰期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磁化率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2篇刘禹
  • 2篇宋友桂
  • 2篇刘卫国
  • 2篇宋慧明
  • 2篇张艳华
  • 1篇尚华明
  • 1篇程鹏
  • 1篇张同文
  • 1篇陈峰
  • 1篇李云
  • 1篇魏文寿
  • 1篇宋少华
  • 1篇张瑞波
  • 1篇蔡秋芳
  • 1篇曾蒙秀
  • 1篇鲜锋
  • 1篇杜花
  • 1篇王欢业
  • 1篇秦莉
  • 1篇袁玉江

传媒

  • 4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Pedosp...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土壤有机质对现代土壤磁化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磁化率是黄土-古土壤序列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调查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三种类型土壤的磁化率、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比值等指标。样品采集自黄土-沙漠过渡区、黄土塬面和森林地区,代表了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结果显示:黄土塬面、林区、黄土-沙漠过渡区土壤的磁化率变化区间分别为26.6×10^(-8)—61.4×10^(-8) m^3?kg^(-1)、68.6×10^(-8)—107.5×10^(-8) m^3?kg^(-1)、8.5×10^(-8)—44.4×10^(-8) m^3?kg^(-1)。黄土塬面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05%到0.62%之间变化,而林区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在1.19%到3.35%间变化。黄土塬面的土壤C/N比值也较低,在0.6到6.1之间变化,林区样品C/N比值在6.2到11.83之间变化。黄土-沙漠过渡区土壤磁化率较低,森林地区土壤磁化率较高,土壤磁化率与有机碳含量、C/N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对土壤的磁化率增强有明显贡献。有机质含量较高时,更适宜土壤中磁性细菌的生长。同时,较高的有机质含量指示着较高植被覆盖,这也对土壤中磁性矿物增加有一定贡献。燃烧有机质还会使非磁性矿物更易转化为磁性矿物。这些因素都会增强土壤的磁化率。
张博刘卫国
关键词:土壤磁化率有机质黄土高原
开都河流域天山桦树轮宽度年表的建立及其气候响应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开都河流域中段采集的天山桦树芯样本,建立了这一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该年表的特征参数与其他地区已有的桦木树轮宽度年表相近,且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天山桦树轮宽度变化的基本特征。该年表与研究区内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在全频域、高频域及低频域上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树木生长气候响应分析结果显示,天山桦树轮宽度与降水量的相关则不显著;而与上年12月呈显著正相关(r=0.346,P〈0.01,n=59),与当年6月的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312,P〈0.01,n=60)。该年表存在2.1、4.0a和-50a变化准周期,并且其与3月多元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指数存在相似的变化趋势。
张同文袁玉江魏文寿张瑞波喻树龙陈峰尚华明秦莉
关键词:开都河树轮宽度气候响应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eservation Methods for Nitrogen Isotopes of Soil Extractable NO3^-
2018年
Nitrogen(N) isotope ratio(δ^(15)N) of soil extractable NO_3^-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study of N biogeochemical circulation in ecosystems. However, the NO_3^-concentration and its isotope composition of soil samples are unstable, making sample storage critical for preserving the N isotope composition of extracted soil NO_3^-. Nevertheless, studies on the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storage methods after soil sampling are scarce.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two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storing soil samples and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N isotopes of soil NO_3^-.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NO_3^-concentration and δ^(15)N value occurred in the samples stored at-18?C. However, the soil NO_3^-concentration markedly increased, and NO_3^-δ^(15)N valu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air-drying storage. Meanwhile, we also found that NO_3^-and its δ^(15)N were well preserved in the filtered soil extracts after 1 month. In contrast, the NO_3^-concentration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e^(15)N in NO_3^-was gradually enriched in the bactericidal agent-containing soil mixture solution during the storage period. Overall,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 isotopes of NO_3^-could be effectively preserved in frozen-stored soil samples or filtered soil extracts. For field investigations conducted in remote areas and continued for a long-time period(and lacking a refrigerant supply), soil extraction/filtration using a CaSO_4-saturated solution may be a superior preparation and storage method for analyzing N isotopes of soil NO_3^-.
LIU JunchiLIU WeiguoHU Jing
关键词:AIR-DRYINGFREEZINGISOTOPICFRACTIONATIONISOTOPESOILSOIL
基于树轮宽度重建的河南石人山地区1850年以来季节最低温度及20世纪增温(英文)被引量:9
2015年
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原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地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极为重要。目前我们对这一地区过去几百年气候变化历史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历史文献记载,缺乏自然地质记录的证据。本研究从河南石人山地区获取了一组油松树轮样本,在树轮宽度和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统计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转换方程,重建了石人山地区1850—2011年上年10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最低温度。重建对观测温度(1958—2011年)的解释方差达到48.8%。重建中较暖时段有1892—1906年和1995—2011年;较冷期主要发生在1875—1890年、1910—1932年和1967—1980年。石人山地区自20世纪10年代以来持续增温,20世纪80年代以后增温更为显著(重建的10个高温年中9个都出现在1998年之后),表明石人山地区的温度重建结果能够捕捉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信号。树轮宽度和温度的正相关关系也表明如果石人山地区未来持续变暖,将为油松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本文重建中的冷暖时段与研究区附近其他地区温度序列中的冷暖时段较为一致,表明我国中部温度变化在较大区域范围内较为同步。空间场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分析。此外,重建温度与全球海温(SST)的空间场分析表明石人山地区温度变化与西太平洋海温、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变化密切相关。
刘禹张艳华蔡秋芳宋慧明马永永梅若晨
关键词:树轮宽度
柴达木盆地末次盛冰期与全新世大暖期风沙活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1∶500 000地质图为基础,利用Map GIS对柴达木盆地进行数字化。根据Google Earth的卫星图和Google Maps的地形图,结合野外考察,进行柴达木盆地现代沙漠范围的勾画。从数字化的地质图中提取盆地内全新统(Q_h)和上更新统(Q_3)的风成堆积层,结合已有文献资料,绘制出全新世大暖期和末次盛冰期盆地内沙漠的分布图。特征时期沙漠分布图显示,全新世大暖期盆地内沙漠范围大大收缩,比现代沙漠范围小,对暖湿的气候有着很好的响应;末次盛冰期盆地内沙漠范围迅速扩张,比现代沙漠范围大,对干冷的气候有着很好的响应。
陈涛宋友桂李云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风沙活动气候变化柴达木盆地
青海湖老碳效应的时空变化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周边的湖水和河流DOC、DIC浓度、^(14)C浓度,以及1F孔不同深度13个碳酸盐的^(14)C年代分析,厘清青海湖老碳效应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空间上,青海湖DIC和DOC的^(14)C的老碳各条河流分布极不均匀,南边的老碳效应明显比北边小,河流的老碳明显比湖水偏老,引起青海湖沉积物老碳效应的原因极有可能是由于北边主要河流将流域内的老碳输入湖区引起,并非由于湖水和大气的交换不畅引起的碳库效应。在时间尺度上,碳酸盐^(14)C的老碳平均值比有机碳的^(14)C老碳平均值偏老。由于入湖物质的变化,在全新世前,有机碳和碳酸盐的老碳比全新世后偏老。
程鹏卢雪峰杜花BURR G S宋少华鲜锋
关键词:溶解有机碳溶解无机碳碳酸盐
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中的矿物组成及其风化意义被引量:12
2013年
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对处于西风区的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中的138个全岩样品和9组分粒级样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该剖面的矿物组分、含量及其粒径分布信息。昭苏黄土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绿泥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钾长石、白云石和白云母组成;方解石在各个粒级组分中分布相对均匀;石英、白云石、斜长石、普通角闪石和钾长石主要赋存于粗颗粒中;绿泥石在细颗粒中的含量明显较高;白云母在16~32’m粒级组分中含量较低,在其它粒级组分中的含量则相对更高。各矿物学指标揭示了昭苏黄土剖面的化学风化程度整体较低且变化幅度不大,但古土壤层的化学风化程度稍强于黄土层;物理风化则经历了由强到弱的两个波动过程。
曾蒙秀宋友桂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序列矿物化学风化伊犁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湖距今12ka以来的四醚指标BIT记录:对古环境重建的启示被引量:4
2016年
早期的研究认为湖泊沉积物中的支链GDGTs(b GDGTs)主要来自陆地土壤细菌,而奇古菌醇由水生奇古菌产生,因此湖泊中表示b GDGTs与奇古菌醇比值的BIT指标可用于衡量陆源有机质的输入程度.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湖泊环境中普遍存在着自生的b GDGTs,这样,湖泊沉积物中的BIT指标可能不能用来指示陆源物质输入.尽管如此,最近对非洲Challa湖的研究表明BIT仍可作为一个有效的古水文指标,但是在不同的湖泊中BIT对古水文变化的响应可能有所不同.本文调查了距今12 ka以来青海湖沉积物中的BIT及其相关GDGTs含量的变化.结合已发表的表层样品数据发现,青海湖沉积物中BIT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奇古菌醇含量的变化,而不是细菌b GDGTs含量的变化.在青海湖中,由于奇古菌醇含量与水深正相关,因此BIT与水深负相关.这与Challa湖BIT与湖面或降雨正相关的情况相反,表明不同湖泊中BIT对水文变化的响应有所差异.因而在应用BIT重建特定湖泊古水文变化时,需要先确定控制其沉积物BIT值的主要因素.
王欢业董海良张传伦蒋宏忱刘卫国
关键词:BIT降雨量古水文
High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natural warm periods of late Holocene than recent decades被引量:4
2014年
The large-scale syntheses of global mean temperatures in IPCC fourth report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was likely the highest in at least the past1,300 years and the 1990s was likely the warmest decade.However,this remains debated and the controversy is centered on whether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recent half centur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the 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AD 800–1300)and the Roman Warm Period(RWP,BC 200–AD 400),the most recent two natural warm periods of the late Holocene.Here the high resolu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of two time windows around AD 990(±40)and AD 50(±40),which located in the MCA and RWP respectively,were reconstructed by the Sr/Ca ratio and d18O of Tradacna gigas shells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ean SSTs around AD 990(±40)and AD 50(±40)were 28.1°C and 28.7°C,0.8°C and 1.4°C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AD 1994–2005,respectively.These records,together with the tree ring,lake sediment and literature records from the eastern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imply that the temperatures in recent decades do not seem to exceed the natural changes in MCA,at least in eastern Asia from northwest China to northern SCS.
Hong YanLiguang SunDa ShaoYuhong WangGangjian Wei
关键词:海洋表面温度自然变化暖期全球平均气温
河南神农山过去162年树轮季节降水重建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河南神农山白皮松轮宽序列,重建了该地区1850—2011年上年9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序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为42.4%。重建序列显示,在过去162年中,神农山地区经历了4次持续时间超过5年的严重干旱时段:1860—1879,1888—1913,1917—1945,1992—1998,以及三次较为湿润的时段:1882—1893,1946—1991,1999—2006。发现研究区在1945年之前干旱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在1945年之后,持续性干旱事件较少发生,降水量有上升趋势。神农山降水重建序列与由历史文献记录划分的洛阳和郑州二地旱涝指数及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APO)相关显著。序列中的干旱事件发生时间与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干旱出现较为一致。空间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建序列和观测序列分别与CRU TS3.10.01降水序列相关显著且表现出相似的空间相关模式,表明神农山降水重建序列较为可靠,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更大空间范围的降水变化。功率谱分析表明,降水重建序列存在2.69年,2.47年,2.06年的准周期,暗示研究区降水变化可能受到与海陆耦合相关的准两年波动和ENSO的影响。
张艳华刘禹宋慧明雷莺马永永王艳超
关键词:白皮松树轮宽度降水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