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050)

作品数:11 被引量:133H指数:6
相关作者:夏继红林俊强王为木严忠民刘海洋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密西西比大学海宁市水利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浙江省水利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河岸带
  • 3篇潜流
  • 3篇河岸
  • 2篇正弦
  • 2篇水槽
  • 2篇水槽试验
  • 2篇微弯
  • 2篇流层
  • 2篇河流
  • 2篇河流健康
  • 1篇动态过程
  • 1篇研究方法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建设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水文
  • 1篇水文学
  • 1篇特性试验
  • 1篇农村
  • 1篇小扰动理论

机构

  • 10篇河海大学
  • 2篇密西西比大学
  • 1篇海宁市水利局

作者

  • 10篇夏继红
  • 7篇林俊强
  • 4篇严忠民
  • 4篇王为木
  • 2篇刘海洋
  • 1篇鞠蕾
  • 1篇蒲前超
  • 1篇王丹
  • 1篇姚莉

传媒

  • 3篇水科学进展
  • 3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Water ...

年份

  • 8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健康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5
2009年
为全面、有效地诊断河流的健康状况,构建了基于GIS、数据库管理和决策支持等先进技术的河流健康诊断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资料管理、诊断模型管理、健康诊断与决策及专题图管理.采用多库联动式智能诊断设计,实现了河流健康的智能诊断与康复措施的决策生成.应用该系统对海宁辛江塘进行了健康诊断,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对河流健康做出较为有效的诊断.
林俊强夏继红韩玉玲胡玲罗帷蒲前超
关键词:河流健康GIS
河岸带的边缘结构特征与边缘效应被引量:37
2010年
河岸带是一个典型的边缘区,根据河岸带纵向空间的镶嵌性、横向空间的过渡性、垂向空间的成层性以及时间分布的动态性等边缘结构特征,提出了河岸带边缘效应的概念.指出河岸带边缘效应是河岸带在结构、状态、行为和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独特性,这种边缘效具有过渡性、动态变化涨落、易超承载运行等特点,并具体表现为地理边缘效应、生态边缘效应、缓冲边缘效应以及社会边缘效应等.
夏继红林俊强姚莉王丹
关键词:河岸带
浙江省河流健康诊断体系构建被引量:11
2009年
浙江省河流众多,自成体系,构成完整的河流系统,河流系统具有独立性、整体性、关联性、自适应性、脆弱性。河流系统的健康状况主要受外部作用的影响,是通过"水清"程度、"流畅"程度、"岸绿"程度以及"景美"程度等系统状态变量的变化来表征的。河流健康诊断是根据河流健康的内涵和特征,诊断病症、确定病因、提出康复措施,并利用GIS技术,集成诊断指标、诊断模型、诊断方法和资料数据,形成基于GIS的浙江省河流健康科学诊断平台。
韩玉玲胡玲夏继红严忠民
关键词:河流系统河流健康
弯曲河岸侧向潜流交换试验被引量:19
2013年
为揭示河岸形态引起的侧向潜流交换规律,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双循环水槽系统,通过10组正弦型微弯河岸与4组直线型河岸的潜流交换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河岸振幅a、地表水流速u、河流水深h条件下的潜流交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垂向潜流交换机理类似,侧向潜流交换也存在对流(泵吸交换)、扩散和微循环3种交换形式。河流雷诺数Re的增大,将加强紊动扩散与微循环作用。河岸弯曲形态的出现,将引起泵吸效应,大大加剧了河岸的潜流交换,且随着河岸振幅与河流流速的增大,河岸形态引起的泵吸交换将逐渐成为潜流交换前期的主要形式。
林俊强严忠民夏继红
关键词:河岸水槽试验侧向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ow-Reynolds number flows past two tandem cylinders of different diameters被引量:3
2013年
The flow past two tandem circular cylinder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The diameter of the downstream main cylinder (D) was kept constant,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upstream control cylinder (d) varied from 0.1D to D. The studied Reynolds numbers based on the diameter of the downstream main cylinder were 100 and 150. The gap between the control cylinder and the main cylinder (G) ranged from 0.1D to 4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gap-to-diameter ratio (G/D) and the diameter ratio between the two cylinders (d/D)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 pressure distributions around the cylinders, vortex shedding frequencies from the two cylinders,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Yong-tao WANGZhong-min YANHui-min WANG
微弯河岸沿线扰动压强分布特性试验被引量:6
2013年
河岸沿线的压强梯度是河岸侧向潜流交换及河岸带物质和能量传递的主要驱动力。为揭示微弯河岸边界的扰动压强分布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室内变坡水槽系统,制作不同体形的正弦形河道模型,实测一个周期波长的河岸表面压强水头,研究河岸不同分层、不同弯曲程度和不同水流条件下的沿线压强分布特性,并进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缓流条件下正弦形微弯河岸的沿线扰动压强分布呈曲线形波动,不同分层的压强分布规律大体相同。在河岸弯曲程度较小时,压强波动的峰值与谷值分别出现于凹岸和凸岸的曲率最大位置。河岸沿线扰动压强的变化主要受河岸振幅与波长比a/λ和来流弗劳德数Fr的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a/λ比Fr的影响更为显著。
林俊强严忠民夏继红
关键词:河岸水槽试验
基于小扰动理论的微弯河岸沿线扰动压力分布被引量:1
2013年
为揭示微弯河岸沿线的扰动压力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水流运动的二维浅水方程为基础,运用小扰动理论对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进行线性化处理,推导正弦型微弯河岸缓流情况下的扰动压力分布公式,并进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压力分布的解析解与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在缓流条件下,正弦型微弯河岸的扰动压力分布呈正弦曲线变化,扰动压力的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凹岸和凸岸的最大曲率位置,弯曲河岸的振幅与波长比a/λ是影响其沿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用于估算河流地表水与河岸地下水交换的边界条件,将有利于河岸侧向潜流交换机理及河岸带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林俊强严忠民夏继红
关键词:小扰动理论解析解
国外河流潜流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研究方法被引量:11
2013年
国外关于河流潜流层的研究经历了初始认识、概念完善、理论发展、体系形成等4个阶段,采用了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等方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潜流层理论体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河流的特点,综合应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从多学科、多方向、多尺度等方面开展河流潜流层水动力机理、溶质迁移、生态过程、健康诊断、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夏继红林俊强陈永明韩玉玲王为木胡玲
关键词:河流河岸带
河岸带适宜宽度要求与确定方法被引量:26
2013年
根据河岸带结构特征,分析河岸带水文、水动力、生态及溶质迁移等主要动态过程,提出河岸带最小、最大和最优的不同宽度要求。综述了目前国外确定河岸带宽度的定量计算方法,归纳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河道管理中河岸带宽度的参照值。据此,提出我国在河道建设和管理中河岸带宽度确定的总体思路和方法。
夏继红鞠蕾林俊强陈永明王为木韩玉玲胡玲
关键词:河岸带计算方法河道管理参照值
河岸带潜流层动态过程与生态修复被引量:42
2013年
河岸带潜流层是河岸带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生态交错带,在水文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上含义不尽相同。河岸带潜流层具有复杂的垂向、横向、纵向结构特征,其边缘效应显著,表现为泥沙、水流、生物、环境化学因子之间的复杂动态过程,主要包括水动力动态过程、生态学过程、溶质循环与化学过程等。水动力动态过程是驱动条件,氧气浓度是生态过程、溶质循环和化学过程的决定性因素。在各动态过程的驱动下,河岸带潜流层具有调蓄洪水、削减污染、净化缓冲环境和提供适宜栖息地等功能。针对河岸带潜流层功能退化的问题,需开展健康诊断,明确致病机理,实施适宜的生态修复。未来中国在开展河岸带潜流层研究时,应根据中国河岸带特点,采用示踪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集成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多尺度下,水文条件、地形变化、土壤渗透系数、河岸带建设方式、植被分布等对河岸带潜流层水文、热传导、生化、生态等的影响机制,准确界定河岸带潜流层区域范围,制定适宜的生态修复策略。
夏继红陈永明王为木韩玉玲刘海洋胡玲
关键词:河岸带潜流生态修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