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20)

作品数:31 被引量:211H指数:10
相关作者:董双林王芳田相利高勤峰陈伟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汕头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养殖
  • 9篇刺参
  • 6篇对虾
  • 4篇盐度
  • 3篇鼠尾藻
  • 3篇温度
  • 3篇牡蛎
  • 3篇凡纳滨对虾
  • 3篇池塘
  • 3篇存活
  • 2篇氮磷收支
  • 2篇栽培
  • 2篇中国明对虾
  • 2篇生态观察
  • 2篇水质
  • 2篇饲料
  • 2篇同位素
  • 2篇泥沙
  • 2篇拟穴青蟹
  • 2篇青蟹

机构

  • 15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汕头大学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韩山师范学院
  • 3篇山东省海水养...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淡水水...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潮州市农业科...
  • 1篇济南市淡水养...

作者

  • 12篇董双林
  • 7篇田相利
  • 7篇王芳
  • 6篇高勤峰
  • 4篇查广才
  • 4篇陈伟洲
  • 3篇王华
  • 3篇杨凤
  • 2篇刘丹
  • 2篇金玉林
  • 2篇孔令锋
  • 2篇陈博
  • 2篇姜宏波
  • 2篇王树启
  • 2篇吴文婷
  • 2篇李美真
  • 2篇金波昌
  • 2篇李远友
  • 2篇郑玉忠
  • 2篇韩耀龙

传媒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齐鲁渔业
  • 1篇科学养鱼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水产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澳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以牡蛎和龙须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两个阶段不同投放比例的室内模拟混养试验,试验周期均为4周,各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龙须菜单养组、牡蛎单养组、牡蛎龙须菜低密度混养组、牡蛎龙须菜中密度混养组和牡蛎龙须菜高密度混养组,其中除对照组和龙须菜单养组外,各试验组牡蛎密度均为27只/m3,第一阶段龙须菜密度分别为:0,47,0,47,94,188g/m3,第二阶段龙须菜密度为:0,158,0,158,316,854g/m3。定期采样测定水体中营养盐(NO2-N,NO3-N,NH4-N,PO4-P)的含量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第一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试验组与未投放牡蛎的试验组水体氮、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第二阶段试验结束时,投放牡蛎的各试验组磷酸盐和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混养组的磷酸盐含量和硝酸盐含量与牡蛎单养组相比分别降低了43%、30%,说明龙须菜明显吸收了水体中的氮、磷,混养系统氮、磷利用更为合理,其中龙须菜854g/m3,牡蛎27只/m3的高密度混养组投放密度最为合理。
李杰雷驰宙陈伟洲
关键词:混养牡蛎龙须菜
鼠尾藻池塘越冬栽培生态观察
<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系大型海藻,属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大型藻类。鼠尾藻含有丰富的褐藻多酚、多糖类活性物质,在医药、保健、化工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
胡凡光王志刚李美真徐智广王翔宇
文献传递
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对脆江蓠生长及其生化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在不同温度(14℃、17℃、20℃、23℃和26℃)和不同盐度(5、10、15、20、25、30和35)条件下培养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观察测定其生长及藻体生化组分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4~26℃,最适温度为17~20℃,在此温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温度高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脆江蓠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要比高温强。脆江蓠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30,在此盐度条件下藻体可以保持最快RGR,盐度低于20时脆江蓠的生长受到抑制。高盐度培养条件下脆江蓠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等方面强于低盐度培养条件。
金玉林吴文婷陈伟洲
关键词:温度盐度生化组分
三疣梭子蟹和凡纳滨对虾混养系统的氮磷收支的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海水池塘陆基实验围隔,研究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不同混养系统的N、P的收支、利用率和养殖效果等。结果表明:投喂饵料(包括对虾饲料与蓝蛤)是围隔中N、P的主要来源,分别占N总输入量的79.77%~91.53%和P总输入量的94.31%~98.43%;其次为水层中带人的N、P,分别占到N总输入量的7.06%~16.22%和P总输入量的1.12%~4.53%;由于放养的养殖生物个体太小,对整个养殖系统中N、P的贡献极小。在支出项目中,N、P的支出主要在底泥积累中,分别占N总支出量的40.29%~65.89%和P总支出量的76.11%~86.54%,其次为养殖生物和水层积累,其中N在水层中输出的比例较大,而吸附、渗漏的较少,而P在水层中输出的比例较小,吸附、渗漏的较多。研究表明,各混养组梭子蟹N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单养蟹组(P〈0.05)。综合养殖结果和各系统N、P利用率数据表明,在本研究中,三疣梭子蟹和对虾混养的最佳配比为三疣梭子蟹6只/rn2,凡纳滨对虾45尾/m2。
董佳田相利董双林张凯奉杰何瑞鹏
关键词:氮磷收支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
光色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耗氧率昼夜变化节律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流水装置测定了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稚虾在4种光色处理下耗氧率的昼夜变化。实验设四种光色处理,分别为自然光(590nm)、黄光(580nm)、绿光(525 nm)和蓝光(435nm),光照周期为14L∶10D,水温为25.0±0.5℃,实验虾的规格为(5.507±0.147)g。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在自然光、黄光和绿光下,中国明对虾耗氧率的昼夜波动较大,对虾耗氧率的高峰出现在夜间,低谷出现在日间,且对虾在夜间的平均耗氧率显著高于日间(P<0.05);在蓝光下,中国明对虾耗氧率的昼夜波动较小,对虾耗氧率的高峰出现在日间,低谷出现在夜间,且对虾在夜间和日间的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2、在自然光、黄光和绿光下,中国明对虾的日平均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虾日平均耗氧率在蓝光和自然光下的差异显著(P<0.05)。
刘伟王芳钟大森黄国强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光色耗氧率昼夜节律
泥沙悬浮物对菲律宾蛤仔幼贝生长和滤水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在水温为(17.5±0.5)℃的条件下,研究了泥沙悬浮物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幼贝(壳长为7.28 mm±0.40 mm)存活、生长和滤水率的影响。急性试验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均为实测浓度)在9888 mg/L以下时,蛤仔幼贝96 h的存活率为100%。亚急性试验(20 d)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浓度的增加,试验水中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CODMn)的含量随之增加;悬浮物浓度为300 mg/L或以上时,对蛤仔幼贝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滤水率试验(胁迫12 d)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为300 mg/L时,对蛤仔幼贝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对蛤仔幼贝生长和滤水率没有影响的悬浮物最大允许浓度在188~300 mg/L。
何阳阳杨凤王华曾超刘丹马贵范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悬浮物滤水率存活率
浅谈高效生态现代渔业的发展
2011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期问,要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我国为世界水产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水产养殖产量高于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3大问题密切相连。因此大力发展健康渔业经济,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高效生态渔业就显得十分必要。
刘超张红高云芳李秀启王钦东刘峰
关键词:渔业经济生态渔业水产养殖业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连典型滩涂养殖区菲律宾蛤仔体内Pb含量及溯源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评价滩涂养殖区贝类体内重金属Pb的污染情况,并追溯贝类体内Pb的可能来源,本研究选取黄海北部的大连金石滩、大李家和皮口3个典型滩涂养殖区为监测点,以滩涂养殖区内的菲律宾蛤仔为周年监测对象,并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追溯菲律宾蛤仔体内Pb的可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典型滩涂养殖区海水中Pb的周年监测结果均优于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中Pb的潜在生态风险性属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菲律宾蛤仔体内Pb的含量周年内均小于无公害水产品的限量标准。同时,菲律宾蛤仔体内Pb稳定同位素206Pb/207Pb值与表层沉积物的比值相接近,表明菲律宾蛤仔体内Pb可能主要来源于表层沉积物。
王华石振家刘萱杨凤赵力强王立军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PB
皱纹盘鲍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及其在家系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3年
为提高微卫星分型效率,从以往报道的皱纹盘鲍微卫星中筛选出易扩增、特异性好的微卫星位点进行组合扩增,并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反应体系、引物浓度等条件,开发了4组多重PCR扩增体系。运用CERVUS 3.0软件对12个皱纹盘鲍全同胞家系的372个子代进行家系鉴定,验证了这4组多重PCR在家系鉴定中的效率。结果发现,仅用1组微卫星多重PCR模拟和实际家系鉴定的成功率分别为86%和90%,两组则达到100%。结果表明,微卫星多重PCR技术能准确地把任意子代鉴定至其所属家系,可以进行大批量家系材料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聂鸿涛李琪孔令锋
关键词:皱纹盘鲍微卫星标记多重PCR
环境胁迫下对虾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对虾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是全球重要的经济动物,在水产养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代表有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门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等。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规模化的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高密度养殖和过剩投饵等导致对虾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低溶解氧、水温骤升骤降、养殖密度过高、水质恶化等环境胁迫对对虾生存的影响日益严重。对虾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和保护机制,然而如果外界胁迫没有及时解除,
刘昂查广才张振霞杨培奎庄东红郑玉忠
关键词:环境胁迫水质恶化节肢动物门中国明对虾对虾养殖业高密度养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