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570043)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霍克克廖万清潘炜华顾菊林王荫榆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复旦大学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隐球菌
  • 8篇球菌
  • 7篇新生隐球菌
  • 2篇蛋白
  • 2篇荧光
  • 2篇荧光蛋白
  • 2篇荚膜
  • 1篇电转化
  • 1篇电转化法
  • 1篇新型隐球酵母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质粒
  • 1篇生物学
  • 1篇突变株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菌体

机构

  • 8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8篇霍克克
  • 7篇廖万清
  • 6篇潘炜华
  • 3篇顾菊林
  • 2篇郭秀军
  • 2篇王荫榆
  • 1篇李波
  • 1篇任大明
  • 1篇任大明
  • 1篇张佳忆
  • 1篇朱元杰
  • 1篇刘晓刚
  • 1篇廖万清
  • 1篇王珏

传媒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生隐球菌Cap59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2004年
改进筛选新生隐球菌Cap5 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方法。采用硫酸二乙酯化学诱导新生隐球菌Cap5 9荚膜缺陷株 ,利用 5 氟乳清酸 (5 FOA)反筛选法筛选ura5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用新方法筛选到 2株Cap5 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
郭秀军廖万清任大明王荫榆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CAP60与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系统的构建
2002年
潘炜华廖万清顾菊林霍克克
关键词:荧光蛋白荚膜
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CAP60对菌体荚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新生隐球菌荚膜相关基因 CAP6 0对菌体荚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 PCR方法分离 CAP6 0基因并测序鉴定 ,将该基因导入转化载体并转化 cap6 0 ura- 菌株 ,乳胶凝集试剂盒筛选转化分子。 结果 :部分转化子恢复荚膜的表型 ,表明得到的片段具有荚膜基因功能。 结论 :荚膜基因对新生隐球菌的荚膜形成都是必须的 。
潘炜华廖万清顾菊林霍克克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荚膜聚合酶链反应
新生隐球菌高效转化方法的研究
2002年
目的:探索并建立高效的新生隐球菌转化方法.方法:采用化学转化法进行新生隐球菌的转化,利用特定试剂使隐球菌在一定环境中能摄取外源DNA,并与电转化法进行比较;利用酵母质粒稳定性测定鉴定该化学转化方法的实用性.结果:用化学转化的酵母每μg质粒DNA转化效率>1 000个转化子,其转化效率远高于传统所用的电转化方法(每μg质粒DNA 20~30个转化子).结论:在新生隐球菌的转化系统中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化学转化条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潘炜华廖万清顾菊林霍克克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电转化法
新生隐球菌CAP64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筛选和鉴定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筛选和鉴定新生隐球菌 CAP6 4荚膜缺陷株 ura5突变株。方法 :(1 )用体外基因重组技术将 G4 1 8抗性基因插入到新生隐球菌 1 .2 kb的 ura5基因中 ;(2 )用电转化方法将体外重组片段导入受体菌 ;(3)利用 5 -氟乳清酸 (5 - FOA)反筛选法筛选 ura5突变株 ;(4 )用遗传学鉴定营养缺陷株的方法鉴定突变体。结果 :1株突变株 ura5基因的序列与重组片段相同 ;其Southern杂交显示在 2 0 kb和 7kb处出现 2条杂交条带 ;该突变株能在 SDU、SDU和 YEPD/ G4 1 8平板上生长 ,不能在 SD平板生长 ;其生长曲线显示突变株生长速度依赖于尿嘧啶的提供量。 结论 :获得了 1株新生隐球菌 CAP6 4荚膜缺陷株 ura5突变株 ,建立了新生隐球菌 CAP6 4荚膜缺陷株转化系统 ,为 CAP6
郭秀军廖万清任大明王荫榆霍克克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突变株
新生隐球菌cap60荚膜缺陷株转化系统的构建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构建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60的转化系统。方法与结果①在新生隐球菌的荚膜缺陷株cap60中利用 5 -氟乳清酸 ( 5 FOA)反选择法筛选到一个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 (cap60ura5 ) ;②利用带有以新生隐球菌ura5基因为选择标记的质粒载体 pCntel1 d通过电转化法和化学转化法成功地转化该ura5突变株 ;③经质粒稳定性检验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质粒载体pCntel1 d在新生隐球菌cap60ura5菌株中能以整合和游离两种状态存在。结论首次建立了新生隐球菌cap60荚膜缺陷株的转化系统 ,这不仅为克隆与荚膜形成有关的新基因提供了基础 ,还为以基因中断、基因替代方法研究基因功能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王珏霍克克廖万清
关键词:隐球菌
新型隐球酵母cap70荚膜缺陷株转化系统的建立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构建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cap70的转化系统。方法  (1)在新型隐球菌的荚膜缺陷株cap70中利用 5 氟乳清酸 (5 FOA)反选择法筛选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 (cap70ura5 ) ,并用Southern杂交和PCR方法对突变株作进一步验证 ;(2 )利用以ura5及ura3为选择标记的质粒载体pCXJ18及pCXJU ,用电转化法和化学转化法转化ura5突变株。结果 筛选到ura5突变株 ,经验证该突变株尿嘧啶合成功能缺失 ;首次用化学转化法在新型隐球菌的转化中获得高效率转化。结论 首次建立了新型隐球菌cap70荚膜缺陷株的转化系统 ,为克隆与荚膜形成有关的新基因提供了基础 ,并为以基因中断。
潘炜华廖万清霍克克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隐球菌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的融合表达系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构建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系统。方法PCR法扩增CAP60基因片段,测序验证其准确性。将其与多个必需基因共同连入穿梭质粒。结果获得6150bps大小的质粒,该质粒含有荚膜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及荧光蛋白的基因。结论将新生隐球菌荚膜基因与荧光蛋白基因融合表达,将会有利于对荚膜的生化合成途径作进一步研究。
潘炜华廖万清刘晓刚朱元杰霍克克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绿色荧光蛋白
新生隐球菌稳定载体的构建
2002年
潘炜华廖万清霍克克李波张佳忆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质粒分子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