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ZH047)

作品数:13 被引量:577H指数:10
相关作者:郭文黄震方王丽周玮李红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旅游
  • 3篇周庄古镇
  • 3篇旅游地
  • 3篇古镇
  • 2篇水乡
  • 2篇文化旅游
  • 2篇旅游资源
  • 2篇江南水乡
  • 2篇公园
  • 2篇感知
  • 2篇城市
  • 1篇傣族园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行动者
  • 1篇行动者网络
  • 1篇遗产
  • 1篇遗产地
  • 1篇游客
  • 1篇游客感知
  • 1篇游客感知价值

机构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无锡商业职业...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南京工业职业...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9篇郭文
  • 7篇黄震方
  • 4篇王丽
  • 3篇周玮
  • 2篇曹芳东
  • 2篇李红波
  • 2篇吴丽敏
  • 1篇郑四渭
  • 1篇赵志霞
  • 1篇殷红卫
  • 1篇张小林
  • 1篇吴江
  • 1篇张荣天

传媒

  • 3篇人文地理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旅游学刊
  • 2篇无锡商业职业...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人才培养与教...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外公共旅游资源管理经验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启示——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被引量:4
2013年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实践验证的对平衡公共旅游资源保护和发展的成功模式。以美国国家公园为例,追溯了其发展历程及经营特点,并与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做了比较,认为我国应在借鉴国家公园优秀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管理定位、立法和政策指令、景区与旅游开发及社区参与旅游等方面的内容。
王丽
关键词: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
旅游空间生产及社区居民体验研究——江南水乡周庄古镇案例被引量:75
2012年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资本维、生产维、权力维、阶层维、生活维和社会维6个维度切入,对周庄古镇旅游开发使其原有空间所根植的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空间生产效率取决于开发模式,实践主导更应关注社会效能;(2)旅游空间生产问题存在生存论思考,空间的调适需凸显人文关怀;(3)旅游空间优化关键是提高空间质量,包容性发展应成为未来诉求。文章提出以提升空间质量为核心的包容性发展方向:(1)强化旅游空间生产中居民社会经济保障措施;(2)增进旅游空间生产的社会凝聚能力;(3)提升旅游空间生产的社会包容容量;(4)优化旅游空间生产的居民权能获取层次。当旅游者的凝视和空间生产者的实践使空间原有物质属性更加倾向社会属性时,空间叙事便应该成为旅游空间研究的新方式,把空间生产理论应用于旅游研究中将使旅游研究范式发生改变,丰富现有研究理论,拓展传统研究视角,为社会转型背景下周庄古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郭文王丽黄震方
关键词:周庄古镇
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实证研究被引量:28
2012年
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瑟思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型,定量测度了游客对南京夫子庙景观偏好的游后感知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分析,游客对夫子庙的时间感知差异随参观时间的流逝不断升华,逐渐由浅层次的一般性体验上升至深层次的高峰性体验,进而演化成整体感知中最核心的体验要素;从内容分析,游后感知呈现出与空间感知分异相对应的儒学文化→商业文化→雅士文化依次递减的特征;总体而言,游客对夫子庙游后感知差异存在光环区、亚光环区和灰度区三个区段。(2)旅游开发使夫子庙儒学文化受到其它文化干扰,商业文化存在"泛商业化现象",雅士文化存在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属于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如何传承应引起重视。
周玮黄震方郭文吴丽敏赵志霞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
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权能发展研究——基于对云南傣族园和雨崩社区两种典型案例的调查被引量:31
2011年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形式对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和香格里拉雨崩社区两种不同开发模式下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的经济、政治、心理、社会、制度和信息权能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不同开发模式的介入导致了权能建设的先后次序,也是居民认可总体呈现"高认可高趋向"、"中认可高反差"和"低认可低趋向"三个层次的直接原因;(2)社区旅游权能的实际效果存在结构性差异,旅游经济权能促进其他权能建设的推动力度有待增强;(3)社区旅游开发与社区整体发展是一个协同系统,权能建设的最终实现有待模式的适度调适。基于此,文章认为寻找合理的开发方式是促进旅游权能与社区整体权能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在体制机制、集约化开发、利益分配、建设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把权能建设通过社会合力引入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之中,将为探索在社区参与中如何实现有效的社会重构提供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突破口,对推动旅游社区转型升级和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郭文黄震方
关键词:社区参与
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研究进展及近今趋势被引量:143
2012年
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是乡村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系统梳理了国外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动态,将其研究历程划分为:萌芽起步、初步发展、拓展变革、转型重构四个阶段。对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内容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主要集中在聚落布局、聚落形态与分类、聚落景观、聚落用地、聚落生态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近今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发现乡村聚落的人文社会化和乡村重构的研究趋势。以期能对国内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红波张小林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被引量:83
2014年
"空间的生产"是近年来新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城市空间研究最重要的理论进展。通过对"空间的生产"理论内涵及逻辑体系的解析,认为"空间的生产"是资本、权力和利益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空间重新塑造,并以其作为底板、介质或产物,形成空间的社会化结构和社会的空间性关系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内外部环境影响下,资本逻辑和权力推动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空间生产的异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深度理解空间资本化的双重逻辑,警觉资本逻辑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另类牵引,新型城镇化空间实践的价值取向应平衡"资本"与"人本"的关系,在实践和研究中明确空间生产效能"以人为本"的需求面向。
郭文
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对游客感知价值维度的影响及效应分析——以南京中山陵为例被引量:60
2012年
基于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视角,选取南京中山陵作为研究个案,运用SPSS18.0和AMOS18.0分析软件,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分析模型。研究显示:游客对免费开放中山陵存在五维感知价值,且呈现出感知价格→休闲价值→环境价值→服务价值→文化价值逐步递减的分异特征;由此探究游客感知价值维度分异的作用机制,衍生出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效应分析,其中公益福利效应和休闲游憩效应呈现积极的正向发展态势,而生态环境效应、景区服务效应与文化内生效应的发挥则相对滞后。在倡导"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休闲的大众旅游时代,免费开放城市公园在增强城市开放空间优质属性和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其与城市旅游的耦合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
周玮黄震方殷红卫吴丽敏曹芳东
关键词:城市公园免费开放游客感知价值
基于场域理论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多维空间生产研究——以江南水乡周庄古镇为例被引量:98
2013年
本文以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和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为视角,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为基础,对周庄古镇从"一元同心并置结构"到"多元同心嵌套结构"转变过程中的多维空间生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场域形成之前的空间属于"内源性自生式本体空间",以"物理属性"为主;旅游场域形成后的空间属于"外源性嵌入式构建空间",倾向于"社会属性";旅游开发使物质空间景观化、文化空间多元化和社会空间复杂化,空间的分异和碎化趋向表明古镇社区正由"差序格局"转向"团体格局",进而表现为一种混合性"属地格局"。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主要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怀旧情结、空间生产背后的政治力量博弈和空间生产中社区精英示范效应三种原因所致。本文指出在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古镇空间不是空洞的空间,空间的生产方向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这对理解古镇旅游空间场域的形成、生产及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导向。
郭文黄震方
关键词:文化遗产地旅游场域
基于AHP的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洪蓝镇为例
2012年
文章采用AHP法,对江苏省洪蓝镇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价值的权重最大,其次为旅游景区环境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建议。
张荣天郭文李红波
关键词:AHP法旅游资源评价
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空间生产与认同研究——以无锡惠山古镇为例被引量:74
2015年
旅游开发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地无锡惠山古镇经历着"地方传统"和"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基于文献信息分析法,对空间生产、认同及其在古镇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采用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话语分析法以及影视人类学摄影法对古镇物理、社会和文化多维空间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多元主体认同倾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场空间转变过程中,古镇物理空间出现资本的空间化形态,社会空间呈现非共同体化、联接业缘化、流动性增强、主体泛化下功能和交往的社会性,文化空间出现混合文化嵌套并存结构。针对多维空间的生产,居民、社会精英和部分游客表现出人本主义认同倾向,侧重主观性构建内生认同;空间开发主导者、开发商和另一部分游客出现结构主义认同倾向,侧重从一种再生产视角观察问题,强调以过程和建构为主。在对社区居民调研中发现,居民对旅游开发表达出"不要无感增长,需要有感发展"的认同倾向,根本上反映了旅游开发成果能否反馈于居民并能共同分享的问题,值得引起关注。认同从根本上说是关涉文化的,而文化总是表现出流变性,如何使生产出来的文化既开放又多元,既让居民和游客无感疑惑,又不心生迷惘,需要保持古镇先进文化的独立性、传承性和生产的方向性,积极营造"第三空间"之上的文化平衡。
郭文王丽
关键词:文化安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