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X04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X041)
- 作品数:20 被引量:46H指数:5
- 相关作者:邓联合王琴徐强李强王琴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王船山庄学话语的两种形态及其思想旨趣被引量:4
- 2017年
- 王船山的庄学著述有两种。一种是他在晚期先后撰写的两部庄学专书《庄子通》和《庄子解》,前者是直陈己见、融会贯通之作,后者则是传统的注疏体,其中各篇的夹注大多应是船山所为,王敔的增注只是少数;这两部著作的思想旨趣是对庄子进行儒家化的重铸,"引以通君子之道"。另一种是船山在其非庄学专书中写下的随机评说庄子的大量文字,这些庄学碎语的总体特点是情理两端:就"理"而言,散见于其不同类型的理论著作中的相关言论在以辟庄为基调的同时,其间又存在着前后不一、相互牴牾之处;就"情"而言,船山在诗赋等文学作品中屡屡一改其辟庄之儒的苛责态度,不时展现出他对庄子生命哲学的倾心和领受。
- 邓联合
- 关键词:王船山庄子儒家
- “贵身”还是“无身”——《老子》第十三章辩议被引量:8
- 2017年
- 学术界对《老子》第十三章思想要旨的诠释历来争议颇多。现代学者的解读主要有"贵身"说、"无身"说、"无身"以"贵身"说三种。考诸古代老子学史,可发现早期道家经典以及汉魏时期的《老子》诠释著作中对此章的解读就已经发生了严重分歧。详辨此章的文辞结构和叙说理路,可知老子所表达的思想应当是:宠同于辱,两者皆为君王因"有身"(执持私我)而招致的大患,故免患之道在于"无身"(消除私我),"无身"则可清静无为而受天下之重付。
- 邓联合
- 关键词:老子贵身
- 遗民心态与明清之际的庄子定位论被引量:2
- 2017年
- 明清之际,怀有亡国之痛、处于艰难境遇中的遗民知识分子对庄子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共鸣,进而对其作出了不同的思想定位。佛教高僧俍亭净挺判庄子为禅学一支,觉浪道盛则以庄子为"尧孔真孤"。受到道盛的影响,儒家学者中的方以智、钱澄之同样把庄子归入孔门,并试图以易解庄,会通庄儒。而傅山却基于开放的子学视野齐同庄儒,且奉庄子为精神导师。王夫之则一方面断言"庄生非知道者",另一方面却又认为"凡庄生之说,皆可因以通君子之道"。凡此种种庄子定位之说,皆是明遗民知识分子特殊心态的表现形式,其中蕴涵着虚无遁世、个性解放或隐身守道等复杂的思想特质和精神取向。
- 邓联合
- 关键词:明清之际庄子佛教儒家
- 从老子的“史官理性”到庄子的“生存智慧”
- 2013年
- 受到老子用以把握"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的史官理性的影响,庄子提出了以无为用、循虚因顺之主张,但其主张仅只是险难时世中个体迫不得已的避祸存身术,而不像在老子思想中那样,是人主为维护其家国利益所采取的政治谋术。
- 邓联合王琴
- 关键词:老子史官庄子
- 视域融合与视域涵摄:王船山《庄子解》的诠释策略被引量:2
- 2019年
- 在《庄子解》中,为将庄子思想转换为儒家的君子之道,船山构设了"浑天"这一与儒家和庄子思想皆具亲缘性的终极视域。以"浑天"为庄儒思想之共同的宗本,船山首先使二者在形而上的层面上达成了视域融合,以致把庄子归入了儒门。进一步,船山又以"浑天"涵摄庄子之"天"以及被庄子否弃的人伦物理,从而在兼括天人的"浑天"视域下,赋予了庄子之学以践行伦常的理论品格,纠正了其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之弊。
- 邓联合
- 关键词:王船山视域融合
- 重构与逆构:王船山《庄子解》的两个诠释向度
- 2019年
- 构建一个儒家化的庄学体系是船山晚年解庄的根本目的。为此,他在《庄子解》中首先提出在庄学与儒学两个方面皆具亲缘性的"浑天"说作为庄子思想之根,进而借此诠释《庄子》文本,化解庄儒分歧。通过分析"浑天"视域下的"寓庸""随成"以及"能移""相天"等重要思想观念,可以发现《庄子解》中并存着两种相反却又相辅相成的诠释向度:一是重构,这表现为船山对庄子之学的儒家化改造;二是逆构,即在重构庄子之学的过程中,庄子的某些思想又反过来得到了他的称许和接纳,并藉此参与到了其庄学体系的构建之中。船山和庄子思想之间的这种双向互参、相互进入的关系昭示我们,包括《庄子》在内,经典文本的生命力常通过其对后世诠释者的思想逆构作用展现出来。
- 邓联合王琴
- 关键词:王船山《庄子》
- “没有观念就没有生命”——牟宗三“民主开出说”重定
- 2015年
-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民主等价值观念是否可欲以及是否可能,是所有思想家必须面对的问题。牟宗三的"民主开出说"对此给出了最具哲学性的说明,但同时也被人们有所误解。他的这一说法意在从思想观念上厘清民主等价值为什么值得追求、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无扞格之处,说到底主要做的是观念的厘清工作,也即"没有观念就没有生命"之义。此说在现代社会民主建构中依然可以发挥政治批判的作用。
- 李强
- 关键词:牟宗三民主政治道德批判性
- 庄生非知道者——王船山庄学思想的另一面相被引量:10
- 2014年
- 王船山晚年所著《庄子通》、《庄子解》积极评价庄子之学,并着力会通儒道,但这并非船山庄学思想的全部面相。因为除此二书,在其他著作中船山还写下了他随机评说庄子的大量言论,将这些言论与其庄学专书结合起来作一综观,可发现一旦脱离《庄子》文本而转到其他语境下,船山对庄子实际是以批评为主的。在他看来,由于庄子只求个体的逍遥而逃避人伦物理,故其学必然产生纵欲放诞之弊,乃至最终同流于利欲小人;而从历史上看,作为老子后学,庄子思想对王道纲常的危害亦甚为深重且绵延不绝。除了指斥庄子其人其学,船山还把批评矛头指向历史现实中士大夫群体所表现出的庄学化的人格特征:惟思一己之自安自适而弃绝其应有的道义担当。相较于此前的宋明道学,船山之辟庄虽于学理上并无根本性的突破,且存在着前后矛盾之处,但却体现出了其历经磨难的醇儒品格和坚贞的遗民心理。
- 邓联合
- 关键词:庄子王船山遗民
- 以《内篇》参观之——王船山对庄子与其后学的分疏被引量:6
- 2017年
- 作为其庄子定位论的重要内容,船山对庄子与其后学的分疏是通过对《庄子》各篇进行文本辨伪和思想澄清来完成的。在他看来,《庄子》全书只有内篇和杂篇之《寓言》《天下》为庄子所作,内七篇意皆连属、别为一宗,是庄子思想的系统表达,《寓言》《天下》二篇则为其书之"序例";除此九篇,其余皆为他人作品。为廓清庄子与后学的差异,船山以"浑天"为终极视域,参照内篇的思想要旨和文本特点,逐一疏解了纯驳相间的外篇和博引泛记的杂篇,并从中剥离出了为老子作训诂者、黄老、形名、乐死、养生等非庄子思想。他对庄子思想的重构,正是以内篇为基础,通过批评外杂篇中那些偏离庄子之旨的作品,同时表彰那些发明庄子真义的作品而实现的。
- 邓联合
- 关键词:王船山庄子后学
- 从“天游”到“游人之樊”——王船山对庄子处世之道的改造
- 2018年
- 为纠正庄子处世之道的逃世主义弊害,王船山在《庄子解》中基于"浑天"的视域,特别拎出《庄子》书中"寓庸"和"随成"两个语词作为关键概念,通过赋予被庄子否弃的人伦物理以天然合理性,推衍出了一种于日用伦常中随在体认"浑天""无游而不逍遥"的处世哲学。而在非常态的涉乱世之术方面,船山主张的"存诸己"所强调的是以心合天,内在地挺立自我生命本体,"存诸人"则是指个体在内养自心之虚和的前提下,既不以己意责求他人,更置外部境遇的吉凶祸福于度外,从而以坚贞的生命姿态傲然立于艰难之世。这种世自昏乱、我自宁定的"两行",彰显了船山以道自守、孤绝无畏的儒家君子人格。
- 邓联合
- 关键词:王船山庄子儒家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