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90331)

作品数:14 被引量:594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冲杨仁发刘纯彬郑文君黄琼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兰州商学院兰州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生产性服务业
  • 5篇服务业
  • 4篇农村
  • 3篇制造业
  • 3篇农村居民
  • 3篇村居
  • 2篇中国生产性服...
  • 2篇生命周期
  • 2篇生命周期假说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收入差距
  • 2篇居民消费
  • 2篇假说
  • 2篇不确定性
  • 1篇地区工资
  • 1篇地区工资差距
  • 1篇动态面板
  • 1篇行业面板数据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5篇南开大学
  • 5篇兰州商学院
  • 2篇兰州财经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作者

  • 6篇陈冲
  • 5篇杨仁发
  • 4篇刘纯彬
  • 1篇黄琼
  • 1篇郑文君

传媒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经济与管理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调研世界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 1篇改革
  • 1篇管理世界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及其“锯齿状”消费路径被引量:2
2013年
农村地区特定的社会现状决定了西方消费理论很难找到能够完全解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中国解"。由于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并不平滑,而是具有明显的"短视性""阶段性"和"谨慎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共同作用致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路径呈现出"锯齿状"。这一消费路径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为进一步制定行之有效的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陈冲
关键词:农村居民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被引量:92
2011年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环节上活动的相互渗透、延伸和重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反映。价值链高度相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基础动力,技术创新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内在动因,规制放松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外在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的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中,以及结构性地融合到制造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中。根据价值链之间作用方式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分解和整合的方式和过程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融合模式。
杨仁发刘纯彬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价值链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消费效应分析——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被引量:23
2013年
基于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本文首先通过动态规划建立了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产生直接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利用1996—2011年我国29个省级辖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居民的老龄化水平与其消费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老龄化水平对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还不凸显,但是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影响。另外,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决策谨慎、习惯稳定,因而短期内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居民消费率可能呈下降趋势。
陈冲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命周期假说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困境与应对战略选择被引量:4
2013年
生产性服务业现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从总量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例以及占服务业的比例还很低,并且增长速度缓慢;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上,细分行业发展不均衡,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困境的深层原因,并进一步提高应对战略选择。
黄琼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我国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及其“锯齿状”消费路径被引量:1
2013年
农村地区的社会现状决定西方消费理论很难找到能够完全解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中国解"。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并不平滑,而是具有明显的"短视性"、"阶段性"和"谨慎性"特征,这些特征共同作用致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路径呈现出"锯齿状"。这一消费路径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为进一步制定行之有效的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提供了新视角。
陈冲
关键词:不确定性
服务外包的出口效应——基于制造业生产率差异的门限回归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从中国作为服务发包方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国内服务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不同影响,并考虑制造业行业生产率差异引起的系数变化。采用中国2000-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服务外包,通过面板OLS回归和门限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服务外包明显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国内服务外包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出口;生产率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其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大于生产率较高的行业。最后从结论出发,针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白瑜婷
关键词:国际服务外包门限回归
基于消费需求最大化视角下的最优居民收入差距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利用我国城乡和地区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数据,估算出1985-2013年在满足消费需求最大化条件下最优的城乡和地区(以东西部地区为例)收入差距。研究结果表明:从最优收入差距来看,我国城乡和和东西部地区居民的最优收入差距均低于其实际收入差距路径,证实我国城乡和地区的实际收入差距不利于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从实际收入差距来看,城乡实际收入差距远大于地区实际收入差距,说明造成我国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之间;从实际收入差距与最优收入差距的偏离度来看,城乡的偏离程度要大于地区的偏离程度,反映了城乡收入差距对于总消费需求的影响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实施重点和力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陈冲
关键词:收入差距边际消费倾向
转移性收入对省际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以2000~2008年全国31个省级辖区农民的人均转移性收入为样本,分析出转移性收入对省际间农民的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原因主要源于农业的特殊地位,为保证粮食安全,支农、惠农政策往往偏好于农业大省,使得农业大省的各种补贴收入大于其他省份,同时各省的地方财政收入也是影响差距的主要原因。建议转变惠农政策实施重点,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性补贴。
郑文君陈冲
关键词:转移性收入收入差距基尼系数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被引量:62
2013年
基于2004-2010年我国2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政府规模、制造业集中度、对外开放程度等指标,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实证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化程度对我国整体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且在五个细分行业中,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工业化也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西部以及五个细分行业,服务效率均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效率的提升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融合程度对全国及东部、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弱,在五个细分行业中,产业融合程度的促进作用也较弱或不显著;从全国层面来看,政府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而细分行业中的金融业、租赁、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发展也与政府规模正相关;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与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刘纯彬杨仁发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一个动态演化分析视角被引量:7
2012年
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运用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和时变参数模型估计方法,就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探寻。首先,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却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负向抑制作用。时变参数模型的估计结果则进一步发现: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整体上呈现弱化趋势,当前的正向作用机制比较微弱;而农村金融中介效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经历了一个先减弱后增强的"倒V"型变化过程。
陈冲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增长时变参数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