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2-316)

作品数:10 被引量:392H指数:8
相关作者:陈治谏廖晓勇蒋莉刘邵权肖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三峡库区
  • 5篇生态
  • 5篇库区
  • 3篇生态足迹
  • 2篇生态农业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业
  • 2篇小流域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三峡库区消落...
  • 1篇山地
  • 1篇山地生态系统
  • 1篇生态承载力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经济系统
  • 1篇生态农业产业...
  • 1篇生态农业模式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效益
  • 1篇生态足迹法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0篇陈治谏
  • 7篇廖晓勇
  • 5篇蒋莉
  • 3篇刘邵权
  • 3篇肖莉
  • 2篇沈兴菊
  • 2篇陈国阶
  • 2篇李豪
  • 1篇李德清
  • 1篇王海明
  • 1篇吴鹏飞
  • 1篇郭娜
  • 1篇杨德伟
  • 1篇涂建军
  • 1篇倪华勇
  • 1篇刘坤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能值分析的四川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估被引量:50
2006年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998~2003年生态经济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能值投入率、能值利用强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其它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曲线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波动在3.35~1.97之间,曲线的走势与能值/货币比率、人口承载力基本一致。表明四川省经济的发展在人口资源的压力下,仍处于依靠本地资源的欠发达不稳定阶段;②四川省1998~2003年的净能值产出率和能值投入率呈现相异的发展走势,表明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活动的竞争力逐渐降低,而环境资源负载程度、能值使用强度逐渐增强,经济活动加剧;③1998~2003年四川省人均能值使用量总体稳定的上升趋势和电力等高能质能值的缓慢增长趋势,体现了四川省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但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杨德伟陈治谏倪华勇蒋莉廖晓勇
关键词: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可持续性
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足迹法分析——以重庆市万州区五桥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3
2005年
以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为例,将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运用于小流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数据获取方式,保守地估算了该区居民的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并与其他国家(地区)作比较,分析了该区的资源利用效益。结果表明,五桥河流域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020 7 hm2.人-1,而生态承载力仅为0.465 2 hm2.人-1,生态赤字达到-0.555 5 hm2.人-1;生态足迹需求及亏缺主要源于林地和草地类产品的消费;五桥河流域生态足迹赤字已经高于全球水平(-0.4 hm2.人-1),资源利用效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该区发展呈相对不可持续状态。
肖莉蒋莉陈治谏廖晓勇李豪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以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为例被引量:36
2005年
人口的膨胀和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使得人类向自然界获取越来越多的资源,同时向环境源源不断地输入废弃物,已经严重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和环境容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植被消亡、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变暖等情况已经严重到难以遏制的地步,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地讨论了中国各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大小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足迹的大小是各省(区市)的大中型企业个数、全社会固定生产投资等众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总人口和GDP是生态足迹大小的主要影响因子,其因子载荷量分别达到了0.940和0.913。值得一提的是非农业人口与生态足迹的相关系数超过了农业人口,这说明由于消费模式和生活水平等的差异,非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大于农业人口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足迹影响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期为生态足迹在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上提供新的思路。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郭娜
关键词:生态足迹环境容量废弃物可持续发展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70
2005年
为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内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土壤孔度、渗透率变化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由大到小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这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类耕作活动、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密切相关。林地受人为扰动少,因而土壤肥力高;柑橘园、旱地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大,但因柑橘园经济产出效益较高,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应较高,使得柑橘园土壤肥力高于旱地土壤。
廖晓勇陈治谏刘邵权王海明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构建途径被引量:7
2006年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立足于三峡库区这一特定区域,分析了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说明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与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保证该模式稳定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措施,以协调库区人地关系,使山地生态农业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肖莉陈治谏廖晓勇蒋莉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农业科技创新
三峡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优化调控被引量:15
2003年
三峡库区山地生态系统优化调控,最基本和核心的问题是协调人地关系,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为此,以水土流失控制和农林复合系统建设为主线,以坡改梯、中低产田土改造,发展果园、茶园和桑园,植树造林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等为对策要点,建立了以模糊最优化技术为基础的多目标决策模型,给出了高目标、中高目标、中低目标、低目标的优化调控方案,并对调控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推荐较满意的中低目标方案和低目标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陈治谏刘邵权廖晓勇陈国阶
关键词:三峡库区山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农林复合系统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整理利用——以重庆市开县为例被引量:92
2002年
三峡工程建成后随水库年度运行将在库区两岸形成垂直落差30m的永久性消落带,最大出露面积达11000hm2,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土地整理,合理利用消落区内土地资源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而且对于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也有积极意义。重庆市开县消落带土地面积达4250hm2,利用潜力巨大,且其开发利用模式极具代表性。在总结国内水库消落带利用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开县实际,提出4种消落带土地整理利用模式,即工程防护模式、季节性农耕模式、生物工程模式、水产养殖模式。
涂建军陈治谏陈国阶李德清
关键词:消落带土地整理三峡库区
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生态足迹调查分析被引量:38
2005年
人均消费产品的数量是计算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关键和基础的一步。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运用自下而上法收集资料,计算小尺度生态足迹。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为:人均生态足迹0 892hm2,男、女生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0 976hm2和0 788hm2。这些数据与全国或者西部的人均生态足迹相比明显偏低,但总生态足迹为4119 3hm2,是校园面积的73 7倍。因此,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学生的生态足迹,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蒋莉陈治谏沈兴菊
关键词:生态足迹校区问卷调查自然资源小尺度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生态经济效益评价被引量:62
2003年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是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坡地改良利用途径,是山丘区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努力方向。2年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篱农业技术可减小坡地坡度3°,增加土壤有机质10.39%,减少土壤侵蚀量96.74%,减少地表径流量75.82%,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为1.58,是山丘区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农业技术体系。
陈治谏廖晓勇刘邵权
关键词:生态效益
山区微小流域新型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以三峡库区重庆万州陈家沟小流域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针对三峡库区小流域特有生态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情况,立足于多年田间定位观测和模式运营跟踪,以微小流域为单元设计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适合库区农业发展的坡地与低山平坝地果草收与种养(FPH—PB)复合生态农业模式,并从供需层面设计模式运行机制。与库区传统CK模式和广泛耕作的单纯果园模式对比,FPH—PB模式达到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在水土流失减小效应上,该模式可有效控制地表径流产流量并降低土壤侵蚀,最终减少入江泥沙含量;模式宏观运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进行技术开发和指导,面向以公司企业为媒介的加工增殖环节及直接消费层面,以实时的科技和市场信号注入农产品产供销过程中,实现库区农业产业化进程。
肖莉陈治谏李豪吴鹏飞刘坤廖晓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