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40030)

作品数:20 被引量:77H指数:5
相关作者:胡望水李松泽谭欣雨李相明张骜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教育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储层
  • 5篇油藏
  • 5篇油田
  • 4篇油层
  • 4篇成岩作用
  • 3篇微相
  • 3篇及物性
  • 3篇扶余油层
  • 3篇扶余油田
  • 3篇沉积微相
  • 3篇储层特征
  • 2篇岩相
  • 2篇页岩
  • 2篇页岩油
  • 2篇油气
  • 2篇致密砂岩
  • 2篇砂岩
  • 2篇盆地
  • 2篇气田
  • 2篇区块

机构

  • 15篇长江大学
  • 6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油田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吉林油田红岗...
  • 1篇公司采油三厂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6篇胡望水
  • 6篇李松泽
  • 3篇李相明
  • 3篇谭欣雨
  • 2篇张骜
  • 2篇陈佩佩
  • 2篇吕恒宇
  • 1篇张亚兵
  • 1篇王中鹏
  • 1篇胡志鹏
  • 1篇梁官忠
  • 1篇林飞
  • 1篇李春颖
  • 1篇秦梦华
  • 1篇刘杨
  • 1篇曹春
  • 1篇刘浩
  • 1篇熊运斌
  • 1篇汤济广
  • 1篇肖杭州

传媒

  • 7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能源与环保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井区太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为分析太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岩心观察和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太二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太二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及岩屑质石英砂岩,颗粒分选性较好,但磨圆度较差;储层物性表现为特低孔—超低孔、特低渗—超低渗的特征,孔、渗相关性较好;孔隙类型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次生粒内溶孔为辅,发育Ⅰ、Ⅱ、Ⅲ、Ⅳ四类孔隙结构类型;沉积作用是该区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之一,其中障壁砂坝物性最好,其次为砂坪和潮汐三角洲砂体;太二段经历了4种成岩作用类型,溶解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好,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为破坏性成岩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
吕恒宇胡望水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储层特征成岩作用
文南低品位区块致密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2015年
为弄清文南区块沙三中亚段三砂组(Es中33)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在了解区域沉积背景,进行野外露头、岩心和录井岩屑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和测试等方法,对该区储层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岩屑质长石砂岩;孔喉网络宏观上主要靠粒间溶孔沟通,微观上主要靠微喉道和片状喉道;储层平均孔渗为10.84%、7.36 m D,表现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储层成因类型主要为三角洲沉积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滩坝砂体;储集空间主要受各类成岩作用改造,本区压实作用中等偏强,胶结作用范围大、类型多、程度强,导致原生孔隙大幅减少,孔渗变差;虽然溶蚀作用有利次生孔隙形成,但溶蚀程度较弱,对储层改造作用有限,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
贾云超李松泽胡望水
关键词: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致密砂岩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长6油组致密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大量的岩心、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三个方面对长6油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针对储层超低-特低孔、超低-特低渗的特点,从沉积相和成岩作用两方面对致密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好;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隙和粒间溶孔,孔隙结构以微喉道和片状喉道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为最有效储层;压实和胶结作用均导致储层物性变差,溶解和交代作用有利次生孔隙形成;但程度较弱,对储层改造作用有限。
李松泽胡望水彭安钰谭欣雨
关键词:储层特征主控因素致密成岩作用
低渗裂缝性油藏封堵体系的优选及性能评价被引量:5
2015年
低渗裂缝性油藏由于压裂裂缝及天然微裂缝的存在,油井大量出水,已无法正常生产,为了避免水驱过程中注入水沿老缝水窜至油井,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和原油采收率,提出老缝超细水泥封堵技术。在超细水泥浆水灰比优化的基础上,对封堵体系中的缓凝剂、降失水剂以及消泡剂加量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加入纤维,评价了纤维水泥石的力学形变性能。结果表明,超细水泥的最佳水灰比为0.7,优选出的超细水泥封堵剂的最佳配方为:800目超细水泥+0.4%缓凝剂+0.5%降失水剂+0.5%消泡剂。由于改性纤维的增塑和增韧的双重功效,使得水泥石具有很好的力学形变性能,15d抗压强度高达48.9MPa,完全能满足矿场封堵强度的要求。该体系在低渗裂缝性油藏中的油井老缝封堵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林飞李春颖徐摩
关键词:超细水泥缓蚀剂降失水剂消泡剂
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分析
2017年
目前国内外对于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理论还不成熟。在详细调研国内外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渤南洼陷地质资料,从宏观方面分析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宏观非均质性包括平面(TOC、Ro)、垂向(裂缝),主要受区域性的构造演化、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气候变化影响。综合研究认为,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较强。
叶爽清胡望水吴可可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成岩相控建模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三角洲相储层砂体相变快、非均质性强,其物性受到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而常规的单相(沉积相)控随机建模难以精确表征储层物性的三维分布。以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为例,通过岩芯观察、薄片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储层进行沉积相和成岩相精细研究,建立研究区沉积微相和成岩相平面展布图。并以成岩相作为约束条件储层三维属性模型。模型分析表明,采用成岩相控建立的储层属性模型精度较高,较好表征了三角洲相储层内部物性的非均质性,为后续剩余油分布研究和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熊平胡望水肖杭州张亚兵陈顺顺
关键词:成岩相沉积相红岗油田
冀中坳陷榆科地区东三段沉积微相与产能
2017年
沉积微相与产能以及二者关系的研究对指导榆科地区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通过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榆科地区物源方向来自西北和西南;同时通过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测井相和地震相等多种相标志共同确定榆科地区东三段沉积期发育非典型曲流河沉积相,发育河床、堤岸和河漫三个亚相,边滩、河床滞留沉积、决口扇、溢岸砂和泛滥平原五种微相类型。沉积环境控制发育的储层结构类型,是影响储层产能的关键因素。物质供应充分、沉积水动力较强、水流稳定、砂体发育的区域,产能相对较高。
梁官忠陈佩佩胡望水江舟
关键词:沉积微相产能相标志
扶余油田储层裂缝特征及其与注水开发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扶余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油藏中裂缝的发育和分布直接影响着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在岩心裂缝观察、分析裂缝特征基础上,通过井间示踪剂测试、电位法测试等裂缝动态监测方法,应用人工裂缝与天然裂缝藕合关系对该油藏裂缝特征进行分析,预测了人工裂缝走向,为油田开发井网部署提供指导。
张耀升胡望水王建一刘杨
关键词:扶余油田注水效果
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复杂致密油藏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结合油田实际地质情况,在沉积储层特征、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北地区扶余油层为典型的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化严重。导致其油藏特征复杂的根本原因为:1源下多期成藏,各期原油在黏度、密度、组分上均有差异;2砂体在空间上的复杂叠置、接触关系造成的侧向差异输导;3断裂活动期的纵向输导体系造成圈闭类型、规模、油气充注丰度及分布上的差异。基于此,提出"源内倒灌—纵向断裂输导—构造有利部位聚集"的成藏模式,并指出以密集断裂带作为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断层组合两侧构造高点或砂体尖灭部位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可做为下一步油藏预测与开发的重点目标区。
李松泽胡望水陈佩佩谭欣雨
关键词:油藏特征成藏模式致密储层扶余油层
超低渗致密储层成岩相特征及其对产能控制作用——以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油藏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岩心观察,以及综合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在对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孔渗条件,将该区目的层段成岩相划分为四类;再结合各类成岩相电测响应特征,建立成岩相测井识别标准,完成各单井成岩相识别;在此基础上对井间成岩相的空间展布状态进行预测,并对各类成岩相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储层划分为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实成岩相四种成岩相类型。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物性最好,横向延展性和连通性好;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河口坝微相中,物性次之;致密压实成岩相主要发育在分流间湾微相和前三角洲泥微相,物性最差,连片发育,为本区最发育的成岩相类型。体现优质成岩相主要发育在优势沉积微相中,成岩相对孔渗具有控制作用。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中试油日产和单位产能最高,是最有利于油气富集、开采的优势相带,为下一步重点开发的区域;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实成岩相虽然分布范围广,但整体产能较低,分析认为主要由于这两类相带物性较差,在生产开发中应采取酸化、压裂等方式进行储层改造来提高产能。
桂红李松泽胡望水熊运斌彭安钰
关键词:成岩相储层产能成岩作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