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09Z2009)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周奇志魏焦禄蔡定均朱丽谢川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对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大鼠视交叉上核内PK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从视交叉上核信号输出的角度揭示电针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运用正常光-暗周期导引大鼠转轮活动与其同步后,采用定时提前8 h光照方法复制超前性光-暗周期转以后节律紊乱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在ZT4电针刺"内关""足三里"穴对各组大鼠SCN内PK2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造模后,各组动物转轮活动峰相位均前移,平均转移量在241.37~256.25 min之间,且各组之间平均转移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动物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ZT4针刺后组内动物SCN内PK2蛋白表达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捆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机制可能为通过上调SCN内PK2蛋白的表达量来恢复SCN时间信号的强度,以促进外周组织与SCN时间信号的同步化,从而参与调节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并电针通过上调PK2的表达来影响SCN神经元活动,在整体上影响生物钟信息的整合和设定,促使机体与正常光暗周期再同步。
- 陶渊刘见南蔡定均赵继岚周奇志魏焦禄
- 关键词:节律紊乱再同步电针
-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响。结果:在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金黄地鼠的活动均向前漂移。不同批次不同组动物的平均漂移幅度在156.14-586.00min之间。在ZT16(24:00)、ZT0(8:00)针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针刺组再同步所用天数虽小于自然恢复组,但是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ZT4(12:00)、ZT8(16:00)、ZT12(4:00)3个时相点针刺有明显促进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再同步的作用,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ZT20针刺后,针刺组重导引所用天数略长于自然恢复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有肯定的促进节律再同步的作用;针刺导引节律再同步的作用具有依时相性。
- 蔡定均魏焦禄赵纪岚谢川刘旭光朱丽周奇志
- 关键词:针刺昼夜节律紊乱再同步轮班工作
- 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目的观察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使其轮转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自然恢复组8只...
- 朱丽蔡定均彭晓华周奇志谢川魏焦禄
- 关键词:电针轮班工作超敏C反应蛋白
- 文献传递
- 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研究
-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
- 蔡定均魏焦禄赵纪岚谢川刘旭光朱丽周奇志
- 关键词:针刺昼夜节律紊乱再同步轮班工作
- 文献传递
- 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金黄地鼠驯化,使其轮转活动与光暗同步一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24只,模型组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自然恢复组8只和针刺组8只。空白组采用正常光照,于第10天采取血清;模型组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于第11天取样;针刺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电针针刺"百会"、"长强"15 min,每天一次,连续3天,处理完即取样;自然恢复组于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于ZT4(12:00)用自制固定器固定15 min,与针刺组同步进行,处理完即取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动物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的hs-CRP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和针刺组的hs-CRP较模型组均降低,但自然恢复组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自然恢复组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具有降低模拟轮班工作金黄地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
- 朱丽蔡定均彭晓华周奇志谢川魏焦禄
- 关键词:电针轮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