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20060709)

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20060709)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2
相关作者:余勤宣晓波盛丽先王艳连俊兰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损伤
  • 2篇缺氧
  • 2篇缺氧缺血性
  • 2篇缺氧缺血性脑
  • 2篇脑损伤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水迷宫
  • 1篇缺血性脑病
  • 1篇缺氧缺血性脑...
  • 1篇缺氧缺血性脑...
  • 1篇中药
  • 1篇中药干预
  • 1篇脑病
  • 1篇干预作用
  • 1篇MORRIS...

机构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作者

  • 3篇余勤
  • 2篇盛丽先
  • 2篇宣晓波
  • 1篇林洁
  • 1篇郭莹
  • 1篇连俊兰
  • 1篇王艳
  • 1篇李佩佩
  • 1篇来丽丽
  • 1篇董勤

传媒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幼年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探讨建立幼年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的可靠方法。方法结扎幼年wistar大鼠(1月龄左右)左颈总动脉两端,置于8%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 h,观察大鼠行为;经心脏灌流4%多聚甲醛固定取脑,观察脑部外观变化,采用HE染色及光镜技术观察其脑组织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幼鼠行为表现符合经典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的行为改变;缺氧缺血后3 h左侧大脑出现轻度脑损伤,24 h病变明显,4 d出现胶质细胞增生,18 d神经元大量坏死、丢失,多部位形成胶质瘢痕。病理变化与幼儿HIE相似。结论本方法建立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快速、可靠,可用于实验研究。
连俊兰余勤王艳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
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及其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在体内体外分化成神经细胞的潜能,使其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首选种子细胞。近年来,中药对间质干细胞的干预作用正渐受关注,研究证实中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均能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为中药在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领域开辟新的途径。
宣晓波余勤盛丽先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缺血性脑损伤中药干预
黄芪联合间质干细胞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造模后3天治疗组脑局部注射经BrdU标记的rMSCs[(2.5~5)×105cell],或同时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2mL/100g),对照组则仅注射黄芪注射液或脑局部注射PBS液。造模后24天(即移植后21天)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另取脑组织作HE染色和双标免疫组化。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中,rMSCs移植加黄芪组在各时间点的平均潜伏期均低于rMSCs移植组,除第1、6天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穿越平台次数高于rMSCs移植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E染色rMSCs移植加黄芪组较rMSCs移植组脑组织修复更明显。双标免疫组化显示rMSCs移植加黄芪组中GFAP、NSE阳性细胞数目均较rMSCs移植组显著增多(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在体内诱导r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同时具有协同rMSCs修复损伤脑组织,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余勤宣晓波盛丽先董勤李佩佩林洁郭莹来丽丽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缺氧缺血性脑损伤MORRIS水迷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