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11097)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郝青云张蕾武秋莉陈永春齐风华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预科
  • 3篇民族
  • 3篇教学
  • 2篇预科学生
  • 2篇民族预科
  • 2篇民族预科学生
  • 2篇汉语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教学模式
  • 1篇语言
  • 1篇语言文学
  • 1篇预科阶段
  • 1篇预科生
  • 1篇院校
  • 1篇双语
  • 1篇双语专业
  • 1篇文教
  • 1篇文学
  • 1篇民族院校

机构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4篇郝青云
  • 2篇张蕾
  • 1篇齐风华
  • 1篇陈永春
  • 1篇武秋莉

传媒

  • 5篇民族高等教育...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少民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策略——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三少民族"预科生在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在对"三少民族"预科生进行教学和培养过程中,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在充分研究"三少民族"预科生升本后的学习状况及发展需求,制定更适合预科学生的培养方案,并在课程教学中,关注"三少民族"预科生的特点,关照他们的学习状态,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水平,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的素质,应建立适合"三少民族"预科生特点的汉语教学模式。创新"三少民族"预科生预科阶段的汉语教学,即改革《阅读与写作》与《基础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建立能够使他们向本科教学过渡的培养模式。
武秋莉郝青云
关键词:预科生汉语教学教学策略
关于民族院校双语专业《大学汉语文》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大学汉语文》是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该课程自开设以来,通过蒙古学学院多名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和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围绕《大学汉语文》课程现阶段丞需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设想,以期提高高校蒙汉双语教学质量。
齐风华郝青云
关键词:教学效果
内蒙古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蒙授)专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被引量:1
2014年
汉语言文学(蒙授)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自1988年率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开设该专业以来,经过26年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文化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开创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该专业以民族地区培养蒙汉兼通的双语人才为特色,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层蒙古族中学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汉语教师,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诸多少数民族人才,发展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提高了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加强了蒙汉之间的文化交流。
陈永春郝青云
从本科教育反观民族预科生的培养方式被引量:1
2013年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置的在其步入大学之前的准备教育,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从本科教育反观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方式不难发现,在教学内容、教材选取和学生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教学内容上,应对民族预科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教材方面,应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适当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和德育内容,针对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进行层次管理,使教材更具适用性。学生管理方面,应进行特色化管理和民族融通化管理,防止学生边缘化和自我边缘化。
郝青云张蕾
关键词:本科教育民族预科学生
民族预科学生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是享受国家民族政策照顾降分录取的准大学生,汉语水平相对较差,入学之初会产生失落感、自卑、逆反和封闭心理,针对这些现象语文教学应进行相应的变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尽量选派本民族教师进行授课,做好师生间的沟通。在教材编选方面,选录时代性较强的文章,增加古典文学的比例。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授课过程中引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第二课堂,运用综合性测评方法,全面、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
张蕾
关键词:预科学生语文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