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6)
- 作品数:130 被引量:562H指数:13
- 相关作者:张飞朱凯王艳秋葛占宇张志鹏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中国酿造高粱品质遗传改良研究进展被引量:29
- 2019年
- 为了进一步提高酿造高粱遗传改良水平以及酿造高粱在优化种植结构中的作用。笔者综述了1980s以来高粱酿造品质遗传改良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进展。发现酿造高粱虽然在籽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单宁含量的遗传研究,品种改良以及籽粒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与基因效应等方面有广泛的研究,但酿造高粱品质与酿酒品质的相关性研究不深入,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品种短缺,一些区域仍然使用农家品种,产量水平低而不稳,严重影响了酿造高粱产业的发展。认为酿造高粱育种应进一步加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酿造高粱品种选育,大幅度提高高粱生产水平;强化与酿造企业的合作,深入开展高粱品质和酿造品质的关联研究,揭示其内在本质,通过酿造高粱的遗传改良,支撑并引领高粱产业的发展。
- 张福耀平俊爱赵威军
- 关键词:高粱遗传育种
- 浅谈山西省高粱产业发展趋势及对策被引量:7
- 2019年
- 高粱在中国栽培较广,尤其在山西的地形气候下种植更为适合。山西是高粱生产种植的中心地带,在支持新品种的选育、信息交流以及支撑酿造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着重阐述目前高粱产业在山西省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对策。
- 李燕詹鹏杰平俊爱
- 关键词:高粱产业
- 早熟矮秆高粱亲本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筛选出早熟矮秆性状优良的高粱亲本,科学评价自选不育系和恢复系在育种应用的价值。本试验以5个高粱自选不育系和5个自选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配制25个杂交组合,并对其株高、穗长、柄伸长、生育期、产量、穗粒重和千粒重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03A是产量、柄伸长和穗粒重性状表现优良的不育系,2055A是能够缩短生育期、降株高和提高千粒重较好的不育系;0-01是产量和穗粒重表现优良的恢复系。穗长、株高、柄伸长、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均大于60%,表明这4个性状加性遗传的作用较突出;而产量、穗粒重和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均小于60%,但其广义遗传力均高于70%,说明这3个性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遗传共同作用明显,受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
- 段有厚卢峰邹剑秋
- 关键词:高粱配合力遗传力
- 高粱-花生条带状种植群体光合物质生产效应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合理的作物群体空间配置可更为科学的利用温光资源,实现群体增产增效。试验开展了高粱和花生不同配比条带状种植技术研究,并对群体内高粱和花生的器官物质分配、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产量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群体内高粱和花生器官物质分配差异显著,高粱4+花生4模式更有利于高粱物质的积累,且花生降幅相对较小;群体生长40 d以后不同栽培模式间叶绿素差异开始显现,高粱4+花生4模式下高粱和花生叶绿素含量协调效果最佳,群体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更强,光能利用效率更高,进而可促进较高产量的形成;4种栽培模式下净利润高粱4+花生4>高粱8+花生4>高粱清种>花生清种,高粱4+花生4模式可比清种高粱增加净利润7.41%,是一种具有开发应用潜力的栽培技术模式。
- 邹询王艳秋王佳旭段有厚张飞
- 关键词:高粱花生
- 高产、优质、多抗、食用型高粱杂交种辽杂2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 2014年
- 辽杂29号(001/ R)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00年以自选不育系001A 和自选恢复系 R 组而成。2004~2006年连续3年在所内进行了产量和抗性鉴定,高产、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农艺性状好,高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生育期120~125 d,为优质食用型高粱杂交种。2007~2008年连续2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并完成试验程序。200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粱[2009]66号)。适宜在朝阳、锦州、铁岭、阜新、海城、葫芦岛、沈阳等地种植。
- 石永顺柯福来李志华朱凯
- 关键词:选育
- 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青贮玉米绿色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22年
- 本文总结了雁门关畜牧生态区青贮玉米绿色生产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选地整地、播种、肥水管理、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收获、青贮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以期实现畜牧业快速发展。
- 楚建强平俊爱张福耀牛皓王玉斌王瑞王瑞
- 关键词: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 粟米功能组分改善糖脂代谢研究进展
- 2022年
- 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以粟米为基础的日常饮食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粟米中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多酚等能够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主要通过抑制相关酶活性,调节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等改善糖代谢;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等改善脂代谢。本文综述粟米调节糖脂代谢的功能组分和相关分子机制,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粟米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提供参考。
- 王晗陈博睿侯殿志赵卿宇薛勇沈群
- 关键词:粟米糖脂代谢
- 不同类型饲草高粱产量、农艺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通过饲草高粱新组合在山西榆次、山阴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饲草高粱产量性状、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表现,探讨它们之间的量化关系,从而对各参试组合从产量和品质全方位进行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试验采用NCⅡ完全双列杂交区组设计,利用6个饲草高粱不育系(P1组)和3个饲草高粱恢复系(P2组)及其组配的18个杂种F1为材料,测量P1、P2组及F1鲜质量、干质量等18个性状,进行饲草高粱不同类型亲本的遗传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7个饲草高粱试验组合,在山西榆次、山阴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性状以第1次刈割后干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农艺性状中第1次刈割时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小;品质性状中总可消化养分的变异系数最小,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93.00%,各性状的变异信息已被基本反映出来。聚类分析表明,27个参试组合聚为5大类。
- 吕鑫平俊爱李慧明牛皓王玉斌王瑞王瑞詹鹏杰
- 关键词:饲草高粱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聚类分析
- 不同种植环境和密度对机械化栽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环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有机旱作农业和高粱机械化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以高粱品种晋杂108号、汾酒粱1号、晋杂3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环境,即旱地、瘠薄地、水肥地,裂区为种植密度,设15万、18万、21万、24万、27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不同环境条件下高粱12个农艺性状指标和产量的变化规律,旨在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栽培高粱合理种植密度及最佳种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环境对高粱主要性状指标和产量影响明显,相比水肥地种植环境,在瘠薄地和旱地种植环境下高粱株高降低,千粒质量减少,产量下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其产量降低,而穗柄长随密度增加而增长,其中,正常水肥地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108号产量达到最高(7 143.7 kg/hm^2),瘠薄地处理条件下汾酒粱1号在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条件下产量最高(1 177.2 kg/hm^2),旱地环境在密度为15万株/hm2条件下,晋杂34号产量表现优异(799.5 kg/hm^2)。说明种植环境和种植密度均会影响高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适宜的种植环境下,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是提升机械化栽培高粱产量的关键。
- 詹鹏杰平俊爱楚建强李燕
- 关键词:种植环境高粱农艺性状
- 不同糯性高粱光合物质积累特点及源库关系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试验选取当前生产上较有代表性的非糯、半糯和糯高粱杂交种为试材,对光合物质积累、干物质积累、运输和分配等方面的特征特点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Photo)表现为非糯>半糯>糯;糯和半糯高粱干物质积累潜力较大,较非糯高粱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干物质平均积累速率表现为非糯>半糯>糯,非糯高粱比半糯和糯的平均值分别高出3.85%和6.93%;茎鞘物质转化率非糯比半糯和糯分别高出56.33%和169.06%;非糯、半糯和糯高粱灌浆速率均呈"慢-快-慢"的"S"曲线变化,符合罗蒂斯蒂方程;非糯高粱灌浆速率较快,灌浆时期更为集中;干物质在茎秆中的比率半糯>非糯>糯;在籽粒中的比率糯>半糯>非糯,糯高粱收获指数较高,较半糯和非糯高粱可将更多的有机物转移至籽粒。
- 王艳秋邹剑秋张飞张志鹏朱凯
- 关键词:糯性高粱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