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25)

作品数:158 被引量:1,606H指数:23
相关作者:盖钧镒赵团结洪德林张天真万建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2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9篇大豆
  • 28篇基因
  • 26篇性状
  • 21篇QTL
  • 20篇粳稻
  • 16篇水稻
  • 16篇小麦
  • 10篇生大豆
  • 10篇棉花
  • 10篇分子标记
  • 10篇QTL定位
  • 9篇野生
  • 9篇野生大豆
  • 9篇杂交
  • 9篇栽培
  • 9篇栽培大豆
  • 9篇穗期
  • 9篇陆地棉
  • 9篇ZUCC
  • 7篇配合力

机构

  • 14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遗...
  • 7篇江苏徐淮地区...
  • 6篇滨州职业学院
  • 5篇河南工业大学
  • 4篇黑龙江大学
  • 4篇济宁学院
  • 4篇石河子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九江学院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浙江省农业科...
  • 2篇黄山学院
  • 2篇济宁职业技术...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6篇盖钧镒
  • 32篇赵团结
  • 25篇洪德林
  • 21篇张天真
  • 15篇万建民
  • 15篇郭旺珍
  • 13篇江玲
  • 12篇江建华
  • 11篇王秀娥
  • 11篇翟虎渠
  • 9篇王海燕
  • 9篇郭媛
  • 8篇陈佩度
  • 7篇亓增军
  • 7篇陈受宜
  • 6篇王春娥
  • 6篇邢光南
  • 6篇刘顺湖
  • 6篇喻德跃
  • 6篇张军

传媒

  • 45篇作物学报
  • 16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中国水稻科学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大豆科学
  • 9篇Journa...
  • 8篇科学通报
  • 5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The Cr...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Journa...
  • 2篇遗传
  • 2篇棉花学报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Agricu...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植物学报
  • 2篇Journa...
  • 2篇江苏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15篇2011
  • 42篇2010
  • 44篇2009
  • 43篇2008
1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34
2008年
1923—2005年中国育成1300个大豆品种,其中东北育成682个品种。选用大豆基因组64个SSR标记分析东北169份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变异,探讨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互补性,及该地区育成品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分时期亚群随着时间推移旧的等位变异在消失而新的等位变异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多于消失的旧等位变异。分省亚群(黑龙江、吉林、辽宁)间都存在较多互补等位变异数,最多的在黑龙江与辽宁亚群间。分时期亚群间、分省亚群间分别拥有各自特有或特缺的等位变异。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分省亚群、分时期亚群分类与SSR标记遗传距离聚类间有显著相关,省份分群、时期分群都有其相应的遗传基础。东北大豆育成品种可能源自两个血缘群体,分别占Ⅰ、Ⅱ类群的绝大部分,和Ⅲ、Ⅳ类群中较大比例;黑龙江品种兼有两方面血缘,吉林、辽宁品种则侧重在同一种血缘,前者遗传基础较后两者广;东北各分时期亚群均有2种血缘。研究结果启示在新品种选育中应加强东北3省间大豆育成品种种质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相互渗透,从而拓宽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张军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育成品种群体遗传结构
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GhSAMS、GhNLP的克隆、鉴定与定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克隆陆地棉纤维伸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做初步功能验证。【方法】以陆地棉李氏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1自交后代野生型li1li1和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1开花后4d的胚珠纤维复合体为探针,通过基因芯片筛选优质材料7235棉纤维伸长、次生壁加厚不同发育时期混合cDNA文库,分离出两个在两种材料中差异表达的cDNA序列。【结果】测序结果表明,两个cDNA均为完整的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GhSAMS(GenBank登录号:EF643509),GhNLP(GenBank登录号:EF643508)。RT-PCR分析表明:开花后4d,GhSAMS、GhNLP在陆地棉李氏野生型li1li1纤维中的表达量低于无纤维突变Li1li1。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陆地棉基因组中都存在少数拷贝。利用本实验室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海岛棉海7124培育的140个BC1作图群体,将GhSAMS和GhNLP分别定位在染色体14(D2)和19(D5)上。【结论】克隆了两个棉纤维伸长发育相关基因GhSAMS和GhNLP,推测其高表达阻止纤维伸长生长,为进一步分析功能和用于分子育种打下基础。
张燕洁朱一超郭旺珍张天真
关键词:陆地棉基因芯片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
The Distribution of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in the Lower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is Determined by Its Photoperiod-sensitivity and Heading Date Genotypes被引量:4
2009年
There are generally four recognized classes of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grown in the lower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classes is latitude-dependent. Variation for heading date (HD) among 29 japonica rice cultivars grown in the lower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and belonging to the four classes was characterized, and their sensitivity to variations in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was analyzed. All of the cultivars were sensitive to both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A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D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photoperiod sensitivity (PS). The PS of the four classes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the medium maturing middle (MMM) types, through the late maturing middle (LMM) and early maturing late (EML) types to the medium maturing late (MML) types. Crosses with tester lines established that almost all of the cultivars carry the dominant early-heading allele at Ef-1, the photoperiod insensitive allele e2 and the PS alleles E1 or E1^t. Most of the MMM, LMM and MML types carry the insensitive allele e3, while EML types have either E3 or E3^t. At Se-1, MMM and LMM types have Se-1^e, some EML types have Se-1^e and others Se-1^n, while the MML types are mostly Se-fn. The PS of some MMM, LMM and EML types is reduced by the presence of hd2.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rice cultivar classes from high latitude to low latitude regions depended on a gradual increase in PS, which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its HD genotypes.
Xiang-Jin WeiLing JiangJun-Feng XuXi LiuShi-Jia LiuHu-Qu ZhaiJian-Min Wan
关键词:GENOTYPE
两个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英文)
2010年
棉纤维发育突变体是克隆棉纤维发育关键基因和阐明其发育分子机理的优异资源。陆地棉李氏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1)是显性单基因突变体,表现为显性纯合体(Li1Li1)致死,显性杂合时(Li1li1)表型为茎秆扭曲、叶片卷曲和纤维短至6mm,而隐性纯合体(li1li1)则表现为株型和纤维发育都正常。本文对开花后10d的李氏纤维发育正常材料(li1li1)和超短纤维突变体(Li1li1)胚珠纤维混合体进行mRNA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分析,获得2条在李氏纤维发育正常材料中上调表达的差异片段。测序及DNA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差异片段分别与编码谷氨酸脱羧酶和质子焦磷酸酶的基因有较高同源性。通过电子拼接,5′RACE和全长cDNA序列验证,克隆了棉花的谷氨酸脱羧酶(GhGAD)和质子焦磷酸酶(GhVP1)基因全长cDNA,进一步对其功能和染色体定位进行了初步分析。转录水平分析表明,这两个基因在棉花根、茎、叶和纤维中组成性表达,在棉纤维中优势表达。利用本实验室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海岛棉海7124培育的含140个单株的BC1作图群体,将GhGAD和GhVP1分别定位在第12条染色体和第8条染色体。
王磊朱一超蔡彩萍张天真郭旺珍
关键词:棉花纤维突变体DDRT-PCR谷氨酸脱羧酶
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鉴定被引量:11
2011年
杂交粳稻米质整体水平不如常规粳稻也是限制杂交粳稻广泛种植的原因之一。本研究选用115个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分析72个F1组合谷粒长、谷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10个米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了10个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共鉴定出30个SSR标记基因型与亲本10个米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25个与亲本米质性状不良配合力相关,5个与优异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263-175/180和RM444-230/240可以使F1整精米率分别提高3.2%和2.5%。RM3-120/150可以使F1谷粒长缩短2.4%,RM444-180/240可以使F1谷粒宽增加2.1%。RM428-273/294可以使F1植株上的杂交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减少7.0%。有8个标记基因型同时也影响产量性状配合力。RM3-120/150同时可以使F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15.9%和10.9%。RM1211-150/160可使F1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减少0.9%和1.1%,同时使F1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21.8.%和20.4%。RM23-150/160可使F1的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44.1%和45.7%,同时使F1的单株日产量和每穗总粒数分别增加11.2%和11.6%。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亲本米质性状和产量性状配合力的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以及未来杂交粳稻组合配置中的亲本选配。
黄殿成梁奎孙程江建华石明亮戴剑谢辉赵凯铭阮方松马文霞洪德林
关键词:粳稻配合力SSR标记米质
亚洲地区大豆育成品种幼苗期耐淹性鉴定和优选被引量:5
2010年
以亚洲大豆育成品种为对象,评价其幼苗期耐淹性,揭示其遗传变异特点,从而为耐涝育种提供种质基础。采用我国黄淮、南方及亚洲其它15国的350份大豆育成品种,以相对死苗率为主要鉴定指标,结合叶片相对失绿率与相对萎蔫率,在苗期进行大豆耐淹性盆栽鉴定。结果表明:以相对死苗率为主的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鉴定大豆品种的苗期耐涝性。亚洲品种群体存在丰富的耐淹性遗传变异,相对死苗率变幅为4.8%-212.0%。中国黄淮、中国南方、东亚、东南亚和南亚5个区域的品种均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单峰态分布,遗传变异系数均高于21.24%,耐淹性变异丰富,尤其中国黄淮地区覆盖了全群体相对死苗率变幅。各地区均存在耐淹品种,山东、江苏相对较多;从5个区域中依次优选出7、4、1、1、2,共15份耐淹性种质;系谱追踪发现莒选23、南农493—1、黔豆2号的耐淹性可能传递给后代;4份国外耐淹性品种兼具有抗病性可作为亲本拓宽中国耐涝育种的种质基础。
孙慧敏赵团结盖钧镒
关键词:大豆育成品种耐淹性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被引量:9
2010年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品种扬麦15和Alondra's的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检测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情况,研究了农杆菌介导的主要影响因子的转化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两个品种农杆菌侵染的最佳条件不尽相同。扬麦15的最佳优化条件为:先在不添加AS的培养基中预培养,然后在菌液浓度为OD600=0.2、AS浓度为100μmol/L条件下侵染10min,最后在25℃共培养1d;Alondra's则在菌液浓度为OD600=0.5、共培养时间为2d时,表现出最佳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为小麦的遗传转化提供参考。
李明浩陈炜邢莉萍肖进王海燕曹爱忠王秀娥
关键词:小麦农杆菌介导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设置长日高温、长日低温、短日高温和短日低温4组环境,对我国西南地区26份主栽粳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进行了分析。西南地区各粳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表现适中,品种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相关,感光性是影响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长短的主要因素。以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以及2个QTL近等基因系为测验品种分析26份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携带有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1或Ef-1t,多数品种在E1位点都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或感光性比E1稍差的E1t;在Se-1位点,大部分品种携带非感光等位基因Se-1e;另外,有22个品种还携带可部分抑制Se-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揭示了该地区粳稻品种具有不同程度感光性、感温性和适中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基础,为该地区粳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依据。
周振玲魏祥进江玲刘凯徐大勇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感光性感温性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C堡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54个株系,在南京和泗洪两个环境条件下,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到的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位点对表型解释率较小,加性位点和上位性位点均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将生育期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71。将单株有效穗数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生育期性状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4.64。将株高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62;1个生育期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3.89。利用这些适用有利等位变异改良目标性状不会对另外2个性状产生影响。
江建华赵其兵刘强明陈兰陈甫龙乔保健洪德林
关键词:粳稻生育期株高重组自交系
菜用大豆自发雄性不育新突变体NJS-22H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雄性不育性是植物遗传育种和生殖发育研究的重要目标性状,核遗传雄性不育性在主要农作物中均有许多变异类型被发现,并已用于群体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大豆雄性不育研究相对落后,有待加强。本文报道了一个来自菜用大豆品种南农95C-1...
代金英聂智星陈磊赵团结
关键词:大豆核雄性不育细胞学花粉败育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