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54-3)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彭汉伟王顺兰郭朱明曾宗渊张诠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汕头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哨位淋巴结
  • 1篇舌癌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机构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篇张诠
  • 1篇曾宗渊
  • 1篇郭朱明
  • 1篇王顺兰
  • 1篇彭汉伟

传媒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舌癌cN0患者哨位淋巴结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索舌癌哨位淋巴结(sentinel node,SN)检测的理想方法,比较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A组)和术中γ探头检测法(B组),对临床N0(clinically N0,cN0)舌癌患者各20例进行SN检测,以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检查及随访中淋巴结复发与否为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检测SN的有效性;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结果:A组SN检出率为100%(20/20),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5%(5/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为95%(19/20),假阴性1例,阴性预测值均为94%(15/16)。B组SN检出率为95%(19/20),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5%(3/20),SN活检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为84%(16/19),假阴性3例,假阴性率为16%(3/19)。2组SN检出率、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癌SN检测方法中,术中γ探头检测法并不优于术前核素扫描+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后者简便易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彭汉伟郭朱明曾宗渊张诠王顺兰
关键词:舌癌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