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7B09)

作品数:25 被引量:404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阜邹国元赵鹏陈玉成杨志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氮素
  • 5篇硝态氮
  • 5篇秸秆
  • 4篇土壤硝态氮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3篇氮肥
  • 3篇冬小麦
  • 3篇玉米
  • 3篇施肥
  • 3篇小麦
  • 3篇化学氮肥
  • 3篇保护地
  • 2篇氮利用
  • 2篇氮素利用
  • 2篇氮素利用效率
  • 2篇氮素平衡
  • 2篇杀虫
  • 2篇土壤硝态氮残...

机构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北京市农林科...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重庆市农业资...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陈阜
  • 7篇邹国元
  • 4篇赵鹏
  • 3篇张淑彬
  • 3篇任天志
  • 3篇蔡万涛
  • 3篇王立刚
  • 3篇王迎春
  • 2篇左强
  • 2篇陈昢圳
  • 2篇王甲辰
  • 2篇李少朋
  • 2篇淮贺举
  • 2篇杨志敏
  • 2篇陈玉成
  • 1篇刘淑英
  • 1篇曹坳程
  • 1篇李凤敏
  • 1篇崔希龙
  • 1篇张海林

传媒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环境科技
  • 1篇北京农业(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活污泥对白菜供磷和土壤磷状况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好气培养和盆栽试验以探明污泥磷的肥效,降低污泥施用导致的土壤磷累积引起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单施污泥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白菜吸磷量均显著低于施用磷酸一铵和鸡粪处理;施用污泥后有利于增加白菜生长后期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Olsen-P含量。在白菜等产量条件下,单施污泥处理土壤中Olsen-P残留量显著高于污泥与化肥混施处理;在P2O5施用量为90-270 kg/hm^2时,污泥堆肥磷的肥效为磷酸一铵的25%左右。
翟丽梅张继宗刘宏斌邹国元崔希龙桂萌张素梅
关键词:生活污泥白菜有效性
中国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构建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该文根据中国农区水体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的概念及其构建原则,设计了由基础数据层、专业服务层和决策应用层构成的预警框架体系,并对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出了中国农区水体监测网络及其预警指标体系。该研究可为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的真正建立和国家水资源安全提供依据和保障。
王立刚王迎春邱建军白可喻
关键词:环境质量预警体系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丛枝菌根是土壤里的一类真菌和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抑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发生,而植物寄生线虫也会反过来影响丛枝菌根的侵染和产孢;并指出了丛枝菌根真菌在不同接种时间、不同接种势、是否土著、以及土壤环境中的磷水平均会对植物寄生线虫产生不同影响。深入研究这些相互关系,有助于正确理解菌根抗线虫病的作用,从而为其用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王鹏邹国元张淑彬刘淑英王平
关键词:丛枝菌根根结线虫抗性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被引量:38
2010年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生长后期,10~3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秸秆未还田的处理,秸秆还田有利于冬小麦对土壤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秸秆还田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的分布,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冬小麦生长前期和成熟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生产管理中应减少氮肥施用;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应增加氮肥施用。
赵鹏陈阜李莉
关键词:秸秆还田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土壤铵态氮土壤脲酶
不同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酶活性比较试验被引量:4
2010年
以滤纸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溶液作为培养基,对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这3种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培养及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拟康宁木霉和绿色木霉的滤纸失重率分别达到37%、33%,是黄绿木霉的6~7倍,且他们的CMC酶活性也显著>黄绿木霉。表明不同的菌株对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能力差异很大,且CMC酶活性高的菌种滤纸分解能力也比较明显,以拟康宁木霉与绿色木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
张淑彬王幼珊邹国元
关键词:纤维素分解菌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被引量:57
2009年
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氮肥合理使用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氮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在北京市通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50、100、200和300kg.hm-2)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氮平衡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在施氮量为200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为9006.4kg.hm-2,不同氮肥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在19.7%~25.8%之间,在100kg.hm-2时的利用效率最高,达到25.8%。(2)作物吸氮量随输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盈余主要以土壤残留为主,表观损失在氮盈余中的比例虽小,但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更加明显。(3)硝态氮在180cm土层中的累积量随氮素输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300kg.hm-2时达到最高值,为195kg.hm-2,在施氮水平为100kg.hm-2时作物生长的需要就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而在高施氮水平下(200和300kg.hm-2)时土壤中的硝态氮出现富集现象,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威胁。
淮贺举张海林蔡万涛陈阜
关键词: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硝态氮氮平衡
重要有机氯杀虫杀菌剂的生物降解
2009年
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有机氯农药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修复由它们造成的环境问题已迫在眉睫。目前,滴滴涕(1,1,1-tr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ane,DDT)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集中在降解菌株分离及代谢途径研究,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HCH)微生物降解的分子基础已研究得比较清楚,以此为依据,本文概述了五氯硝基苯(pentachloronitrobenzene,PCNB)的生物降解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在分子水平研究其生物降解的重要性。
董倩洋王金胜许雷
关键词:DDTHCH生物降解
水污染人工湿地工程治理与安全回灌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水污染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人工湿地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实施的一项全新的治理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维持技术等优点,尤其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能源短缺、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应用。目前,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选择和配置是影响人工湿地实施效果的瓶颈和关键所在。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染水体,并将净化的水体用于安全回灌,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农业和城市周边的用水紧张问题。
李少朋王立刚王迎春任天志陈昢圳
关键词:水污染人工湿地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入,其中粪便承载系数显示抑制作用,而耕地面积和人均收入则促进面源污染的加重,且它们均以直接作用的形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可分为压力-响应较大型、压力大而响应小型、压力小而响应大型和压力-响应较小型等。
杨志敏陈玉成魏世强赵中金王莉玮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长期调控施肥对京郊保护地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矿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研究5年连续调控施肥保护地的土壤无机氮含量状况,结合田间原位培养的方法研究其表层土壤矿化特征,以了解不同调控施肥的土壤供氮能力,为京郊保护地氮素调控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结果表明,不施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在作物生育期内,土壤表层无机氮处于耗竭状态;其它处理无机氮含量呈逐渐增长趋势,接近收获时又有所下降,表现为习惯施氮处理>1.5倍推荐施氮处理>推荐施氮处理>0.5倍推荐施氮处理,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各处理矿化速率的差异在追肥后开始显现明显效果;至收获时,单施有机肥、推荐施氮和1.5倍推荐施氮处理累积矿化量分别达81.5、86.3和97.7 kg/hm2,已接近推荐施氮量(100 kg/hm2),习惯施氮处理达164.7 kg/hm2,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82%~438%。可见,5年调控施肥对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有积极作用,但土壤矿化量仍然非常高,可见,忽略土壤氮矿化量,将影响氮肥用量推荐和作物氮素平衡。
孙健张云贵刘青丽夏昊李志宏
关键词:保护地无机氮矿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