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1BA509B05)

作品数:33 被引量:352H指数:12
相关作者:陈捷王桂清高增贵庄敬华崔金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聊城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4篇玉米
  • 14篇病菌
  • 12篇玉米灰斑病
  • 12篇玉米灰斑病菌
  • 12篇灰斑
  • 12篇灰斑病
  • 12篇灰斑病菌
  • 12篇斑病
  • 10篇基因
  • 8篇木霉
  • 7篇棉田
  • 7篇抗性
  • 6篇木霉菌
  • 6篇抗虫
  • 6篇抗虫棉
  • 5篇双价基因
  • 5篇转基因
  • 5篇转双价基因
  • 5篇基因抗虫棉
  • 4篇转双价基因棉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聊城大学
  • 12篇沈阳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扬州大学
  • 2篇湖北省农业科...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扬州环境资源...

作者

  • 22篇陈捷
  • 12篇王桂清
  • 11篇高增贵
  • 10篇庄敬华
  • 8篇刘限
  • 7篇崔金杰
  • 6篇王春义
  • 6篇雒珺瑜
  • 5篇李树红
  • 4篇黄艳青
  • 3篇李春花
  • 3篇黄东林
  • 3篇徐韶
  • 2篇刘汉勤
  • 2篇吴孔明
  • 2篇柏立新
  • 2篇彭军
  • 2篇万鹏
  • 2篇吴金萍
  • 2篇马艳

传媒

  • 4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玉米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植物保护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棉花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2篇2006
  • 16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种化学杀菌剂对木霉菌及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
<正>近年来,应用拮抗木霉菌防治作物土传性病害已有很多报道,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防效很不稳定。目前,防治作物土传病害仍采用低毒化学杀菌剂进行种子和土壤处理及灌根等措施。因此,木霉菌作为生防菌旌用时如何与化学农药协调应用是...
庄敬华高增贵黄艳青徐韶刘限陈捷
文献传递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寄主鉴定方法被引量:8
2005年
玉米灰斑病现已严重威胁中国北方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苗期鉴定、成株期鉴定、温室鉴定和田间鉴定等方法,利用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对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用于玉米灰斑病的抗性鉴定,两者鉴定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利用成株期进行鉴定比较好,因为接种比较容易;利用自交系或品种均可进行抗性鉴定,从效果上看,利用自交系较好,因为利用成株期自交系鉴定法,不同自交系-菌株组合间病级差异较明显,变异系数为47.32%,能有效地区分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分化的程度,但是由于成株期品种鉴定法与成株期自交系鉴定法比较,变异系数差异很小,所以成株期品种鉴定法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辅助方法。
王桂清陈捷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
不同发酵条件对木霉产孢类型的影响被引量:37
2005年
木霉T2 3固体发酵以产生分生孢子为主。液体发酵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条件来生产不同类型的孢子。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马铃薯蔗糖培养液等可作为生产厚垣孢子的培养基 ;木霉T2 3的孢子类型和产孢速度受温度影响。在适于木霉生长的温度范围内 ,2 4℃以下产生厚垣孢子 ,最大产孢量为 1 0 6× 1 0 8个 /ml。 2 8℃以上形成分生孢子 ;30℃时产孢量最大 ,为 1 99×1 0 8个 /ml,温度越高产孢速度越快。初始pH值低易产生厚垣孢子 ,pH值高易产生分生孢子。适当降低液体发酵的供氧量 。
庄敬华高增贵刘限陈捷杨宇黄艳青
关键词:发酵条件木霉厚垣孢子分生孢子
新型农药对抗虫棉田棉蚜防治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对8种防治棉蚜的新型农药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莫比朗、吡虫啉对棉蚜防效较好.施药后1~10d的防效分别为90.9%~98.7%和90.9%~94.6%,其中莫比朗的防治效果最好,不但活性高,见效快,且持效期长,有效控制期达15d以上;好年冬、丙溴磷和高渗吡虫啉也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氧乐果、氯氰菊酯防效较差.
马艳潘登明彭军
关键词:棉蚜药剂
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采集寄主棉株的不同器官,饲喂一、二、三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初孵幼虫,测定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3个转基因棉品种对幼虫存活综合指数的影响,并与对照品种泗棉3号进行比较,以明确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中棉所41、鲁棉研15、科棉1号饲喂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与泗棉3号相比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高的抗性,但在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寄主器官和不同饲喂天数间存在着时空动态差异。经幼虫死亡率方差分析、幼虫校正死亡率比较和幼虫存活综合指数测定,其抗性时空动态的总体趋势:3个转基因棉品种的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一代、二代、三代,中棉所41二代与一代抗性相近,三代抗性下降幅度大;鲁棉研15和科棉1号二代抗性递减速度较快,三代与二代抗性相近;中棉所41抗性略高于鲁棉研15,两者抗性明显高于科棉1号。
黄东林史晓利邹敏王凤张金华柏立新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抗虫性
转基因抗虫棉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研究了种植转基因抗虫棉不同年限的棉田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棉田每克干土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平均为11 162万个,其中细菌数为9 370万个,占总数83.95%,在总菌数中占绝对的优势,说明细菌是棉田土壤微生物的主体;放线菌次之,占14.44%;真菌最少,占1.62%。不同类型棉田在棉花生长的3个不同时期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分别在种植4年转基因棉花的棉田达到高峰值;但细菌数量变化较大,大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真菌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放线菌数量大体上呈一直下降趋势。可见,种植转基因棉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且种植时间的长短对其有不同的影响。
崔金杰雒珺瑜李树红王春义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
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亲缘关系的血清学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利用血清学反应,可以对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利用菌丝研磨物的上清液作为抗原可成功制备抗血清,虽然效价不很高,但足以用来研究病菌间的亲缘关系。从血清学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蛋白质水平上,玉米灰斑病菌存在普遍的相似性,说明玉米灰斑病菌具有广泛的同源性,是一种普遍分布的地区间相似的病原菌。研究表明,玉米灰斑病菌不同菌株的血清学反应不同,主要表现在沉淀线的条数和颜色深浅上,说明玉米灰斑病菌在血清学上存在多样性。
王桂清陈捷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血清学对流免疫电泳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室内应用中棉所45、中棉所41两种转双价基因棉品种与对照品种中棉所23的顶端展开的第4张叶片,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考察对幼虫、蛹、成虫的影响,编制并分析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上述两种转双价基因棉对斜纹夜蛾的抗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转双价基因棉除中棉所41饲喂斜纹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极显著高于中棉所23外,其他龄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及幼虫成蛾率均无显著差异;除中棉所41饲喂的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历期显著长于中棉所23、5龄幼虫显著短于中棉所23,两种转双价基因棉饲喂的4龄幼虫历期显著短于中棉所23、蛹重显著轻于中棉所23外,其他龄期幼虫、蛹期、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平均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中棉所23饲喂斜纹夜蛾的净增长率(R0)分别为186.8721、236.7585、264.2246;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45.6706、43.2262、46.8908;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145、0.1265、0.1189;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213、1.1348、1.1263;种群加倍时间(DT)分别为6.0537、5.4794、5.8297;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237.70、315.24、319.28。综合分析中棉所45、中棉所41对斜纹夜蛾抗性不明显。
黄东林刘汉勤蒋思霞
关键词:斜纹夜蛾转双价基因棉抗虫性实验种群生命表
内生细菌与木霉复合处理诱导甜瓜对枯萎病的抗性被引量:26
2005年
在对甜瓜枯萎病温室防效试验的研究中发现,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6菌株与绿色木霉T23菌株复合处理的相对防效达82.22%,比B6和T23的单独处理分别提高32.8%和146.7%。分析比较了B6和T23单独和复合处理甜瓜幼苗后,甜瓜根部防御反应相关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内生细菌B6和木霉T23复合接种,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比单独接种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这种变化在挑战接种甜瓜枯萎病菌之后更加明显。
徐韶庄敬华高增贵黄艳青朱有勇陈捷
关键词:内生细菌木霉甜瓜枯萎病诱导抗性防御酶系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首次成功筛选出9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即沈137,78599-1,Mo17,478,C8605-2,E28,598,Va35,K12,作为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8个主栽品种,即沈试29,沈试31,铁单9,掖单13,丹413,丹玉18,沈农87,东单54,作为辅助鉴别寄主,从而确定了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采用田间成株期鉴定,高粱粒灌心法进行接种,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将采自北方玉米主产区的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划分成5个致病类型。研究表明,我国玉米灰斑病菌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性分化,通过病级评价可将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分成5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I为强致病类型,致病类型IV为弱致病类型,Ⅱ,Ⅲ2组致病类型介于两者之间,而致病类型V属于不确定类型。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灰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桂清陈捷
关键词: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鉴别寄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