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64008)

作品数:14 被引量:132H指数:8
相关作者:王观石罗嗣海胡世丽桂勇王小玲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矿业工程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离子型稀土
  • 7篇稀土矿
  • 7篇离子型稀土矿
  • 7篇浸矿
  • 6篇地浸
  • 6篇原地浸矿
  • 3篇孔径
  • 3篇孔径分布
  • 2篇单孔
  • 2篇入渗
  • 2篇入渗模型
  • 2篇渗流
  • 2篇渗透性
  • 2篇水特征曲线
  • 2篇土-水特征曲...
  • 2篇吸力
  • 2篇孔隙
  • 2篇滑坡
  • 2篇基质吸力
  • 1篇地质

机构

  • 13篇江西理工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罗嗣海
  • 11篇王观石
  • 8篇胡世丽
  • 4篇桂勇
  • 2篇邓通发
  • 2篇龙平
  • 2篇王小玲
  • 1篇袁磊
  • 1篇赖远明
  • 1篇黄群群
  • 1篇邓旭
  • 1篇杨阳

传媒

  • 4篇有色金属科学...
  • 2篇中国矿业
  • 1篇稀土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矿冶工程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现代矿业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单孔注液强度计算模型被引量:12
2015年
把潜水非完整孔分解为潜水完整孔与承压非完整孔,建立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单孔注液强度计算模型,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渗流指数和渗透系数,比较达西渗流和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注液强度与现场实测注液强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潜水非完整注液孔主要以潜水完整孔的形式向矿体注液,同时承压非完整孔的注液强度也是不可忽略的,基于现场实测的单孔注液强度计算得到承压非完整孔液面升高高度约为潜水非完整孔液面升高高度的1/7,承压非完整孔长度约为潜水非完整孔长度的1/4;注液孔周的渗流过程与达西渗流存在较大误差,当注液孔中液面升高高度为0.4~1.0 m时,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计算注液强度与实测注液强度误差小于15%,满足工程要求。
王观石邓旭胡世丽洪本根罗嗣海
关键词:原地浸矿非达西渗流
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9
2013年
为研究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对浸矿前后的稀土矿样做直接剪切试验,根据库仑定律求出稀土矿的抗剪强度指标,结合颗粒筛分试验,分析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颗粒粒径和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矿发生的离子交换反应改变了离子型稀土矿颗粒的成分、粒径和级配,进而改变了稀土矿区的强度等力学性质;浸矿使稀土矿黏聚力降低50%左右,内摩擦角约增加15%,级配变差.本文的研究将为稀土开采中的边坡稳定和浸矿后尾矿的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罗嗣海袁磊王观石胡世丽王小玲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浸矿
颗粒运移对离子型稀土矿体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结合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某一离子型稀土矿工程实际,研究在常水头渗流过程中浸矿液渗流规律和颗粒运移对矿体结构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两种不同浸矿方式对矿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种浸矿方式在32d注清水浸矿阶段,矿体颗粒级配发生明显变化,说明矿体结构和渗透性的改变主要由于颗粒运移引起,改注19d3%的硫酸铵溶液阶段,矿体颗粒级配变化不明显;第二种浸矿方式直接用3%的硫酸铵溶液浸矿35d,颗粒运移和离子交换反应同时发生,大大缩短了浸矿时间,但所需硫酸铵用量大。因此,对不同矿体及不同的生产要求应根据工程实际采用不同的浸矿方式。
王观石王小玲胡世丽洪本根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渗透性
离子型稀土浸矿过程中渗透性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1
2014年
离子型稀土矿体的渗透性对浸矿工艺和浸矿引起边坡稳定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此,采用室内柱浸试验研究渗流过程离子型稀土渗透性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原矿和筛分样的渗透系数变化,探讨了浸矿过程渗透系数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在清水渗流过程中,微颗粒迁移引起渗流稳定时间增长、渗流变化幅度增大,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大,流场稳定时间减小、流量变化幅度增加;浸矿过程中,离子吸附和离子交换使渗透系数减小,微颗粒迁移引起渗透系数增加,两种相反的作用同时存在,当水力梯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引起渗透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离子吸附和离子交换,当水力梯度大于某一临界值时,引起渗透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微颗粒迁移,水力梯度增大,微颗粒迁移对渗透系数的变化影响增大;由于原矿级配良好,粒径大小相差悬殊,导致原矿比筛分样流场稳定时间更长.
罗嗣海黄群群王观石胡世丽洪本根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
离子型稀土矿体强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为研究离子型稀土矿体的抗剪强度特性,基于GDS非饱和三轴试验系统,对江西龙南地区典型的离子型稀土重塑矿体开展饱和三轴剪切试验和控制吸力的非饱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发现:离子型稀土饱和矿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呈弱软化型,稀土矿物颗粒的黏聚力对抗剪强度贡献较小,矿体的抗剪强度主要由矿物颗粒之间的摩阻力承担;非饱和矿体的抗剪强度对基质吸力的变化较为敏感,随着基质吸力增大,吸附强度呈非线性增加,应力-应变关系由硬化型逐渐转变为弱软化型,非饱和矿体的的抗剪强度有所提高,而基质吸力的内摩擦角φ~b呈非线性减小,表明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矿体抗剪强度的贡献是有限的;利用乘幂函数对基质吸力与吸附强度的关系进行拟合,据此提出适合龙南类型离子型稀土非饱和矿体的抗剪强度公式和有效应力表达式。
王洪丁王观石邱高磊罗嗣海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基质吸力三轴试验应力-应变关系
离子型稀土矿土壤有效孔径及其分布参数的测试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掌握离子型稀土矿体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于分析浸矿效率和开采周期具有重要意义。假设离子型稀土矿土壤孔径服从对数正太分布,运用毛细管模型建立溶液在土壤中穿透曲线的计算公式,提出土壤有效孔径及其分布参数的测试方法,试验测试了赣南某离子型稀土矿体的原矿重塑样和筛分样重塑样的有效孔径。测试结果表明,当矿样孔隙度为44.4%时,相对于粒径范围0.075-0.09mm的筛分样重塑样,原矿重塑样的平均有效孔径和有效孔隙度大,分别为1.14倍和1.90倍,但两者的孔径分布参数基本相同。
胡世丽洪本根王观石罗嗣海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矿孔径分布有效孔隙度
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坡积土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基于多孔介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和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采用极限平衡法与降雨渗流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大庆—广州高速公路江西里仁—龙南段某典型高路堑边坡,利用岩土仿真软件GeoStudio建立模型,研究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坡积土路堑边坡失稳破环的形态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进行,边坡中地下水位从坡脚处开始抬升,边坡坡脚处容易产生"小弧"滑动破坏;土体体积含水量的增加使得基质吸力下降,从而降低土体强度和边坡的安全系数,且基质吸力与安全系数的下降幅度基本同步;降雨强度对边坡的安全系数有较大影响,小雨阶段,安全系数降幅较缓,而暴雨阶段,安全系数降幅加剧,降幅达24.4%;在强降雨条件下,滑面基质吸力大部分丧失,失稳边坡发生了从整体失稳向局部失稳、从深层失稳向浅层失稳的转变,即强降雨是浅层滑坡的主要外在因素。
邓通发桂勇罗嗣海周军平
关键词:边坡滑坡渗流基质吸力
赣南典型离子型稀土矿层入渗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选择原地浸矿过程中表层滑坡频发矿区,现场测试2个矿块的稀土矿层入渗过程,采用4种常用入渗模型拟合入渗过程.结果表明:整个入渗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0-45 min为入渗率急剧变化阶段,45-125 min为入渗率缓慢变化阶段和125 min之后逐渐达到稳渗阶段;用Kostiakov模型拟合的效果好于其他3种模型,矿块1初始入渗率平均为0.113 cm/min,稳定入渗率为0.063 cm/min,矿块2初始入渗率平均为0.162 cm/min,稳定入渗率为0.101 cm/min;入渗率随砂砾含量增大而增大,随黏粒含量增大而减小,与矿层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试验矿区渗透系数随深度增加快速减小,注液强度过大而远超渗透系数时,造成表层矿层溶液无法及时下渗,边坡安全系数减小,易引发表层滑坡.
杨阳罗嗣海吕先华桂勇王观石
关键词:入渗模型原地浸矿
提高福建某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回收率的措施被引量:5
2016年
为提高福建某非典型出露式稀土矿床原地浸矿回收率,并有效控制地质灾害,从合理布置注液工程和收液工程这2个关键环节着手研究、确定了主要工程措施。即根据单位面积资源赋存量的大小,将生产矿块分成4个区域,按均衡注液的要求布置注液孔,综合考虑矿体品位的空间分布、潜水位位置、收液工程与矿体下表面的距离等因素,采用主、副、支巷道组成的密闭网格状集液系统,母液回收率达93.01%,稀土资源回收率达85.56%,相对前期提高了8.0个百分点。
郭阶庆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资源回收率地质灾害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注液孔周含水率分布的计算模型被引量:8
2018年
考虑注液孔内积水产生的压力水头在土体中的传递,建立了积水条件下的一维垂直入渗的基本方程;将实测的饱和导水率等效为孔底一维入渗的饱和导水率,采用积水条件一维垂直入渗的基本方程计算注液孔孔底中心垂向的含水率分布;假设入渗过程中形成的湿润锋簇上的含水率增量相等,根据累积注液量等于湿润体内的水分增加量,确定湿润锋簇中各湿润锋的位置,结合注液孔孔底中心垂向的含水率分布,确定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在龙南足洞某稀土矿山选择一场地较平整的矿块进行单孔注液试验,在注液孔周布置4个测点,采用FDS-100水分传感器记录测点位置在入渗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含水率,与模型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4个测点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相关系数基本在0.900以上,模型的计算误差均在10%以下,满足工程误差要求,说明此方法能较为准确的计算出注液孔内水分入渗过程及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
王观石王观石赖远明龙平胡世丽桂勇
关键词: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入渗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