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97)
- 作品数:10 被引量:167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晓健陈超李勇朱晓辉张晓慧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 咸潮对城镇供水水质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4
- 2008年
- 为应对咸潮对沿海城镇供水的危害,分析了咸潮的成因与危害,研究了咸潮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市政供水的影响,并根据咸潮期的水质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对策。可为沿海流域水厂工艺的设计、咸潮时的工艺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 李勇陈超张晓健戴吉胜许欢
- 关键词:城镇供水水质氯化物溴化物
- 我国饮用水中嗅味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79
- 2009年
- 综述了我国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及其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我国面临的饮用水中嗅味问题的现状、水中嗅味来源及饮用水中嗅味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技术及工艺.旨在阐明除了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外,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也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致嗅物质.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于2006年首次在东莞饮用水中发现,后被证明也是2007年太湖饮用水危机中的主要致嗅物质.Geosmin和2-MIB的吸附效果好于氧化,而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易于被氧化去除,不易被吸附去除.需要尽快开展我国饮用水中致嗅物质组成特性及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形成应对不同水源、不同季节、不同致嗅物质嗅味的饮用水处理工艺.
- 李勇张晓健陈超
- 关键词:饮用水嗅味硫醇硫醚2-甲基异莰醇
-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O3-GAC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O2和H2O而去除。大于10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000-10000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后续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增加臭氧投加量,大于30000的有机物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大于30000的有机物易被活性炭降解,但会使小于1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考虑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 李勇陈超张晓健戴吉胜许欢张晓慧朱晓辉
- 关键词:饮用水臭氧活性炭臭氧投加量
- 东江水中典型致嗅物质的调查被引量:22
- 2008年
- 为去除由于运河排洪造成的东江饮用水中的嗅味,利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中试装置,分别对东江水、运河水、装置进水和出水取样,进行吹扫捕集–GC-MS谱图分析,通过水样的臭阈值和吹扫捕集-GC-MS谱图对比,确定了东江夏季排洪时的致嗅物质,并分析了该江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东江水中致嗅物质来源于市内运河,其组成随季节不同变化较大,除了土嗅素和2-甲基异莰醇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外,以1-丙烯基-1-硫醇为主的硫醇、硫醚类厌氧分解产物是其夏季饮用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
- 李勇陈超张晓健张晓慧朱晓辉戴吉胜许欢
- 关键词:嗅味致嗅物质硫醇硫醚
- 基于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选择被引量:8
- 2008年
- 为应对市内运河排洪造成的出水有机物超标问题,建立了臭氧/活性炭中试装置,采用滤膜法测试了运河水、现有水厂各工艺段及臭氧/活性炭出水中有机物的分子质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对现有水处理工艺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原水受到工业污染,其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并且亲水性强而易被氧化,造成混凝沉淀的去除效果不好,而运河水中的溶解性小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也不易被混凝沉淀去除,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臭氧和活性炭联用提高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原因在于,臭氧能有效地氧化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有利于活性炭的吸附、降解去除。
- 李勇张晓健陈超戴吉胜许欢张晓慧朱晓辉
- 关键词:饮用水排洪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
- 饮用水中典型致嗅物质去除技术研究被引量:30
- 2008年
- 为去除某市饮用水中的嗅味,根据该市饮用水水源中致嗅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氧化、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对其中典型致嗅物质的去除效果及工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硫醇硫醚类物质可以用氧化法有效去除,对土嗅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采用氧化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均有效,但吸附法的效果更好;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μg/L,不含有其他类型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高锰酸钾氧化工艺去除;当原水中geosmin、2-MIB等微生物代谢产物类致嗅物质浓度<30 ng/L,不含有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时,可以采用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工艺去除;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20μg/L,geosmin、2-MIB浓度>30 ng/L时,需要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当原水中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浓度>150μg/L,或者土嗅素、2-MIB的浓度>100 ng/L时,需要根据致嗅物质组成特点,选择预KMnO4氧化或者粉末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去除.
- 李勇陈超张晓健刘尧张晓慧朱晓辉戴吉胜许欢
- 关键词:饮用水嗅味乙硫醇2-甲基异莰醇
- 水中嗅味评价与致嗅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3
- 2008年
- 随着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颁布实施和2007年5月太湖水危机事件的暴发,水中嗅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通常情况下,水中致嗅物质的嗅阈值浓度(OTC)极低并且致嗅物质组成非常复杂,因而对水中致嗅物质的定量分析比较困难。从感官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水中嗅味评价及致嗅物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各自的测试方法和机理,并分析了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李勇张晓健陈超
- 关键词:饮用水嗅味致嗅物质
- 水中微量含硫类致嗅物质的色谱分析测试技术被引量:9
- 2009年
- 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是我国饮用水中重要的嗅味物质组成部分,不仅嗅阈值很低,而且具有毒性。水中微量含硫类致嗅物质的分析测试技术是开展各项相关研究的基础,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水中常见含硫类致嗅物质的嗅味特征、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测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及主要分析测试方法。气相色谱技术是测试该类物质的实用技术,本文从检测器的选择、色谱柱的选择和预富集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并展望了水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
- 李勇张晓健陈超
- 关键词:致嗅物质硫醇硫醚
- 臭氧活性炭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硫醇类物质是南方某江排洪时饮用水中嗅味的主要致嗅物质。以乙硫醇为典型致嗅物质,研究了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对乙硫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臭氧氧化是去除乙硫醇的关键工艺,活性炭发挥的作用有限;去除乙硫醇嗅味的适宜臭氧接触时间是15min,当水质变化不大时,完全氧化水中乙硫醇所需要的有效臭氧投加量(m g/L)为乙硫醇初始浓度(μg/L)的0.04倍。当进水乙硫醇浓度大于100μg/L时,需要增加适宜的预氧化处理,与臭氧活性炭联用才能有效去除水中硫醇类致嗅物质产生的嗅味。
- 李勇张晓健陈超张晓慧朱晓辉戴吉胜许欢
- 关键词:嗅味乙硫醇臭氧-活性炭
- 去除D江异嗅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选择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为去除C市D江饮用水中的异嗅,研究了强化混凝/KMnO4预氧化、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水中异嗅和CODMn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是去除异嗅的关键工艺。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及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异嗅和CODMn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需要根据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和有机物特性进行选择。但当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与土嗅素和2-MIB并存时,强化混凝组合工艺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嗅味。当进水嗅阈值<35、CODMn<8mg/L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以完全去除D江水中的嗅味,并且对CODMn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在水质再恶化时需联合使用强化预处理等工艺方能达标。
- 李勇张晓健陈超张晓慧朱晓辉戴吉胜
- 关键词:饮用水嗅味CODMN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