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7050)
- 作品数:29 被引量:109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文东杨琴刘荟刘国旗张银婷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高效脱氮除磷新型人工湿地基质开发与性能评价被引量:6
- 2014年
- 采用化学混凝污泥制备具有高效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人工湿地基质,并对该基质的比表面积、强度、溶出特性和吸附性能等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新型人工湿地基质比表面积大,且以1.9-61.0nm的中微孔为主。控制粘土与高岭土的质量比为0.7、烧结温度为700℃时,可保证基质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静态吸附实验和人工湿地长期运行实验结果均表明,新型陶粒基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类污染物有着良好的去除能力,尤其是磷元素,其去除率可稳定在95%以上。
- 王文东张银婷王洪平周礼川蒋云龙杨琴
- 关键词:基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
- 转盘转速对生物净化沉淀池除污效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将生物转盘和平流式沉淀池相结合,开发出对水中致浊物质、有机物、氨氮和TP具有同步去除性能的一体式生物净化沉淀池,考察了转盘转速对其除污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的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条件下,随着转盘转速的增加,有机物和NH3-N去除率均先上升后下降,并分别在转速为5.0和4.0 r/min时达到最大;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相对稳定,当转速<7.0r/min时,TP去除率基本稳定在52.7%~56.2%之间。高转速条件下,系统对有机物、氨氮和TP的去除能力下降,这可能与过快的旋转引起沉淀区沉泥的扰动有关;另外,增加转盘转速也不利于系统中悬浮物质的沉降,控制转速在7.0 r/min以下,浊度去除率可稳定在75.5%~77.1%之间。
- 白居蓉郑杰马翠刘荟王文东
- 关键词:生物转盘沉淀池微污染水体转速
- 基于铝盐混凝污泥的新型LCFM吸附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利用自来水厂铝盐混凝污泥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一种新型轻质陶粒滤料(LCFM),评价了LCFM在静态吸附及动态过滤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静态吸附温度为(25.0±1.0)℃、p H=7,t_(吸附)=24 h条件下,LCFM对氨氮、总磷和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在过滤系统中控制进水p H=7.0~8.0,过滤周期约10 h时,系统对氨氮、总磷和COD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80%、95%和70%。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显示,LCFM中的孔道以中微孔为主,集中分布在60.0 nm左右,比表面积为71.47 m^2/g,同时,LCFM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在吸附过程中与污染物可能存在的交换反应或沉淀反应(x PO_4^(3-)+3M^(x+)=M_3(PO_4)_x)强化了LCFM对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 王文东张银婷周礼川蒋云龙王洪平丁真真
- 瓜环与四苯基卟啉锌的功能组装
- 2015年
- 采用紫外G可见吸收光谱(UVGVis)、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技术探讨了瓜环Q[7,8]与具有光动力疗效的光敏剂四苯基卟啉锌(ZnTPP)分子之间的组装作用.结果表明,Q[7,8]与ZnTPP均形成以1∶1为主的组装物;溶液pH 值在5.0-11.0范围内,组装体较稳定;主G客体间的相互作用都能够自发进行,组装过程是放热反应,以熵驱动为主;与ZnTGPP相比,组装体的荧光量子产率并没有明显下降;ZnTPP与Q[7,8]组装后,溶解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 杨琴李平义胡力云李晓莉姜英
- 关键词:瓜环四苯基卟啉锌荧光量子产率溶解度
- 一体式生物净化-沉淀池对微污染水体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性能被引量:11
- 2016年
- 本文针对现有饮用水净化工艺对溶解性组分的去除能力有限,以及沉淀单元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的问题,将生物转盘与平流沉淀池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一种生物净化-沉淀工艺,以提升系统对原水中浊度、有机物和氮磷的同步去除性能.结果表明,生物转盘的设置并未干扰沉淀池原有的浊度去除功能.当进水有机负荷为0.46 g·(m2·d)-1时,生物沉淀池对有机组分、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1.4%、95.0%、21.1%和86.0%.进一步研究发现,反硝化和除磷过程对水相中的有限碳源存在竞争关系.进水有机负荷的上升,有助于除磷过程的进行,同时沉淀出水中残留的有机组分和氨氮含量几乎不受影响,表明工艺具有一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在微污染水体的强化净化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王文东刘荟马翠韩雨常妮妮
- 关键词:生物转盘沉淀池微污染硝化反硝化
- 紫外辐射对小球藻混凝效果作用途径探讨被引量:4
- 2016年
- 针对藻类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难以被有效去除的现状,采用紫外辐射对藻类混凝过程进行强化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紫外照射时间的增加,混凝后对藻细胞和浊度的去除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照射50 min时达到最大值.PAC(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5 mg·L^(-1)时,照射样的除藻率和去浊率达到最大,分别比空白样高20.1%和18%左右.pH值在6~9范围内,紫外辐射强化混凝效果的变化较小.溶液pH=8、紫外照射50 min,混凝后的除藻率和去浊率分别达到了93.5%和90.6%.此时,藻细胞Zeta电位最大,同时释放出藻黏液,有利于混凝沉降.而当紫外照射超过60 min后,出现细胞膜破裂,胞内有机物渗出,使得溶液中的有机物浓度急剧上升,Zeta电位开始下降,不利于后续混凝的进行.
- 王文东张轲许洪斌刘国旗
- 关键词:紫外线混凝绿藻
- 新型污泥基吸附材料制备及其氨氮去除性能评价被引量:11
- 2016年
- 采用高温焙烧法制备了一种以给水厂终端铝盐混凝污泥为原料的新型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其对氨氮的吸附性能,实验中主要考察了不同初始p H、接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吸附剂对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吸附过程在6 h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吸附剂对氨氮的吸附;热力学参数表明陶粒吸附剂对NH_4^+-N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ΔG~θ<0、ΔH~θ>0),且由平均吸附能得到该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因此,混凝污泥处理氨氮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王文东刘荟张银婷杨生炯
- 关键词:氨氮高温焙烧
- O_3-颗粒活性炭联用去除对二甲基异莰醇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以二甲基异茨醇(2-MIB)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臭氧-颗粒活性炭(O_3-GAC)联用工艺对水源水体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和过滤等传统水质净化单元对2-MIB的去除能力有限,累积去除率在25%左右;而相同进水2-MIB含量条件下,O_3氧化和GAC吸附对2-MIB的去除率分别为50%和80%。随着水温的增加,GAC的吸附容量略有降低。GAC对2-MIB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ΔG~<0,ΔH~<0),符合准2级反应动力学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特征。
- 王文东范银萍刘国旗刘荟
- 关键词:饮用水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反应动力学
- 紫外辐射对腐殖酸溶液理化性质及其混凝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6年
- 为探明紫外辐射对腐殖酸溶液在后续混凝过程的促进原理,系统考察了紫外辐射对腐殖酸溶液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以及这些理化性质上的变化对腐殖酸混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紫外辐射处理后,除Zeta电位外,腐殖酸溶液的p H、色度和黏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黏度对腐殖酸溶液的混凝效果影响相对较弱.酸性条件下,腐殖酸溶液的混凝性能明显增加.Zeta电位的增加使得胶体之间更易聚集沉淀.此外,除了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3~30×10~3和小于1×10~3的腐殖酸所占比例增加外,低分子量腐殖酸所占比重也无明显改变,这可能是紫外辐射后腐殖酸溶液混凝性能不降反增的重要原因.
- 王文东张轲范庆海郑丹
- 关键词:紫外辐射腐殖酸混凝理化性
- 金属酞菁的微波合成研究进展
- 2011年
- 微波合成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因具有效率高、节省能源、产品纯度高、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以金属酞菁的存在形式分类,分别从金属酞菁单体、金属酞菁聚合体、改性金属酞菁及金属酞菁复合材料4方面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金属酞菁微波合成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对比,展望了微波合成的发展前景。
- 杨琴杨永利李丹
- 关键词:金属酞菁微波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