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2JZD020)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林侠杜颖董天策孟雨蒙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国家形象
  • 2篇大众
  • 2篇电影
  • 2篇电影市场
  • 2篇文化
  • 2篇文化逻辑
  • 1篇新媒体
  • 1篇性别话语
  • 1篇性别意识
  • 1篇性征
  • 1篇阳刚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态
  • 1篇语境
  • 1篇政治传播
  • 1篇人性
  • 1篇生态系统
  • 1篇天下观
  • 1篇文化生态
  • 1篇文化生态学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5篇陈林侠
  • 1篇董天策
  • 1篇孟雨蒙
  • 1篇杜颖

传媒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中州学刊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媒体与文化生态的重构被引量:7
2018年
随着网络与新媒体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这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经验事实。然而,要从理论上阐明文化生态的变化,却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本文引入文化生态学的视野与方法,阐明了文化的生态系统内涵,指出新媒体的发展不仅在理论上产生了"文化生态"概念,而且在现实中全面重构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态系统,最后检视了如何研究新媒体重构文化生态的可行路径。
董天策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生态学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媒体环境
“文化天下”与大众叙事媒介构建国家形象的另一种可能被引量:2
2013年
在全球范围内,西方国家基于自身利益的维护、争夺以及扩张,暴露出民族主义的缺陷。近年来,反思民族国家理念、重提"天下理论"的观点悄然兴起,这意味着塑造中国形象的语境发生明显变化。在"天下"从地理意义向政治共同体转换中,民心构成了其合法性的基础,多元共生成为具体形态,道德价值更为之提供了超越的信仰维度。这些都需要电影等大众叙事媒介充分展现,确立起文化意义上的天下形象。
陈林侠
关键词:民族国家天下观民心
大众叙事媒介构建国家形象:从特征、论证到文化逻辑被引量:13
2013年
在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并存的特殊语境中,大众叙事媒介的国家形象是由于叙事信息刺激,产生关于他国的审美想象。大众叙事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建构国家形象,应当有意回避差异性的意识形态内容,注重设置相似的故事语境,减低文化折扣。叙事尤其需要关注广义论证的要求。在假定性叙事中,只有当人物行动、事件组织、故事演进等遵守故事语境所要求的文化逻辑/论证规则时,德里达意义上的"最小空间"才真正地建构起来,并通过隐喻的浓缩、叠加与放大等修辞功能,扩展成国家形象。
陈林侠
关键词:国家形象文化逻辑
韩国电影的艺术形态、国家形象及其文化折扣现象——基于北美电影市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在全球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韩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国家经济产业转型的成功典范。客观地说,韩国电影以极端叙事推进商业化的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文化折扣现象,海外市场远逊于电视剧、音乐等其他大众文化。在全球最大市值、国别电影竞争最为激烈的北美市场,韩国电影具有较强的政治传播意识,过于注重民族主义的表达,试图在当下朝鲜半岛南北对峙的紧张形势中营造有利于自身的公共舆论,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陈林侠杜颖
关键词:韩国电影文化折扣政治传播
华语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及其作为核心的文化逻辑——以北美电影市场为样本被引量:14
2013年
北美电影市场不仅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市场,也是电影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心腹地,成为衡量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数。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这一市场具有如下特征:一、集束性宣传能够制造消费流行的热点,但出现"第一部"效应;二、存在把外语片当作艺术电影欣赏的传统;三、消费心理比较成熟,完全依靠营销噱头难以奏效;四、北美市场对外语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并无特殊限定。华语电影在21世纪初期曾具有优势,但2006年以来竞争力锐减。我们认为,国际竞争力存在着宏观/意义价值、中观/文化逻辑与微观/故事形态三个层次,但伴随主流文化的意义价值同质、趋同化,电影的国际竞争力不再表现以何种意义价值"/是什么",重点应放在中观/文化逻辑和微观/故事形态两个层次,尤其是中观/文化逻辑上。
陈林侠
关键词:华语电影国际竞争力文化逻辑
全球化背景下的性别意识与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构建
2014年
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阳刚性征,这是由国家权力集中于男性群体以及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国家之间利益争夺所决定的。当下中国电影出现明显的性别失衡,在阳刚与阴柔截然两分的性别话语中,很难突破男优女劣的性别模式。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刚柔兼备、性别和谐的国家形象:1.塑造人物形象应在不同的具体情势中,选择所需的性别话语与特征;2.在构建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应出现由阴柔而阳刚的辩证过程;3.注意叙述和叙述对象之间性别意识的呼应;4.需要整体把握不同性征的故事类型;5.需重视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叙事媒介性别特征的变化。
陈林侠孟雨蒙
关键词:国家形象性别话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