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3018)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谢青季姚守拙陈代武蒋雪琴马铭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化学
  • 2篇电化学石英晶...
  • 2篇电极
  • 2篇荧光
  • 2篇石英晶体微天...
  • 2篇皮素
  • 2篇槲皮素
  • 2篇纳米
  • 2篇晶体
  • 2篇壳聚糖
  • 2篇分子
  • 2篇分子间
  • 1篇电沉积
  • 1篇电荷
  • 1篇电荷转移
  • 1篇电荷转移配合...
  • 1篇电化学行为
  • 1篇电氧化
  • 1篇研究金
  • 1篇液膜

机构

  • 7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邵阳医学高等...

作者

  • 7篇谢青季
  • 6篇姚守拙
  • 2篇欧阳丽
  • 2篇陈代武
  • 2篇苏孝礼
  • 2篇马铭
  • 2篇蒋雪琴
  • 1篇张成功
  • 1篇黄钊
  • 1篇曹志军
  • 1篇黄素清
  • 1篇苏育华
  • 1篇谷铁安
  • 1篇葛斌
  • 1篇李玉慧
  • 1篇彭婷婷
  • 1篇张丽

传媒

  • 2篇分析化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壳聚糖-Cu^2+复合物膜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用于葡萄糖传感
2008年
利用壳聚糖(CS)对Cu2+的配位吸附作用,制得壳聚糖-Cu2+复合膜修饰电极,进一步通过Cu2+与蛋白质的配位作用,再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金电极上制得GOD-Cu2+-CS/Au电极。该酶电极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0.03~2.5 mmol.L-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检出限(S/N=3)为1μmol.L-1。以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监测了各修饰过程。
葛斌谢青季姚守拙
关键词:壳聚糖CU^2+葡萄糖氧化酶酶电极
纳米载体促进传递液膜分离提取L-色氨酸、D,L-β-苯丙氨酸和L-蛋氨酸研究
2009年
液膜分离过程是将原料液相中的待提取物质直接输送到接受相中,即提取作用和解吸作用在同一级内连续进行,消除了溶剂萃取法中固有萃取平衡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液膜分离方法具有有机溶剂用量少且可重复使用、简单、高效、选择性好、经济节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张成功欧阳丽苏孝礼谢青季马铭姚守拙
关键词:L-色氨酸苯丙氨酸液膜膜分离过程
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合成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和羧甲基壳聚糖直接包埋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的两步合成法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同步热分析测试技术对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所得磁性纳米粒子呈规则球形,粒径约为10 nm;表面含羧基,且具有很好的顺磁性和稳定性。考察了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对阿霉素的载药量和对阿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对阿霉素展示了较高的载药量(91.8 mg/g),结合了阿霉素的磁性复合物对阿霉素的缓释作用明显,说明制备的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有望作为治疗肿瘤的纳米磁靶向药物输送载体。
李玉慧彭婷婷张丽欧阳丽谢青季苏孝礼马铭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磁性纳米粒子释药性能阿霉素
荧光光谱法研究金纳米粒子和槲皮素及牛血红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08年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PBS,pH 7.2)中有无金纳米粒子(AuNP)共存时槲皮素(Qct)与牛血红蛋白(BHb)的相互作用,评估了共存AuNP对Qct和BHb的荧光猝灭效应及对Qct-BHb作用的影响。测得了不同温度下Qct-BHb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结合摩尔比n,并由所得热力学常数确定了结合的作用力类型。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了Qct-BHb作用的分子间距离r=2.68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232。
陈代武谢青季苏育华姚守拙
关键词:槲皮素牛血红蛋白荧光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
邻联甲苯胺电氧化所致电荷转移配合物的电沉积及共存硫酸软骨素的影响
2008年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B-R缓冲溶液中邻联甲苯胺(o-TD)电氧化生成的电荷转移配合物(CTC)的电沉积及共存硫酸软骨素(CS)的影响.在弱酸性和中性(pH=4.07-6.50)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观察到谐振频率的"V"字型响应,表明o-TD电氧化会产生水溶性差的电荷转移配合物中间体,该CTC可在金电极上沉积和溶出.考察了溶液pH值、电位扫描速率及支持电解质的影响,发现该"V"字型频率响应深度(-Δf0V)与支持电解质有关,-Δf0V大小顺序为0.20mol·L-1NaNO3>0.20mol·L-1NaClO4>0.10mol·L-1Na2SO4.发现共存硫酸软骨素可显著增大-Δf0V,采用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了CTC和CS间的相互作用,并用EQCM法定量测算了CTC与CS间的摩尔结合比(x)及其电极收集效率(η).结果表明,-Δf0V响应随CS浓度增加而增大,在0.75-15.2μmol·L-1CS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50nmol·L-1,藉此建立了CS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具有电极表面可动态更新的特点.
蒋雪琴曹志军谢青季姚守拙
关键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电荷转移配合物
电镀铂/金的金电极上As(Ⅲ)电化学行为的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技术研究了Britton-Robinson(B-R,pH=1.8~11.2)缓冲溶液和H2SO4介质中电镀铂/金的金电极上As(Ⅲ)的循环伏安行为。通过实时监测EQCM频率等参数的变化过程并利用预电沉积As(0)放大电极响应信号,考察了两电极上As(0)的电沉积、As(Ⅲ)和As(Ⅲ)组分的吸附特性以及As组分电化学行为的pH依赖性。主要结论如下:(1)As(0)在两电极表面均可电沉积,但在镀铂金电极上更明显,且足量电沉积的As(0)的电氧化过程出现外/内层As(0)依次氧化的两个电流峰;(2)As(Ⅲ)在镀铂电极上可强烈吸附,且被氧化成As(Ⅲ)时解吸,而镀金电极上As(Ⅲ)和As(Ⅲ)的吸附能力均很弱;(3)在pH=1.8的B-R缓冲溶液和0.1 mol/L H2SO4介质中,镀铂/金电极上As(Ⅲ)的电催化氧化电流趋于最大。通过As(Ⅲ)在镀铂/金电极上的吸附预富集和随后的电催化氧化溶出,提出了高敏检测As(Ⅲ)的线性扫描伏安法,检测灵敏度提高约40倍。
黄素清黄钊谷铁安谢青季姚守拙
关键词: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
槲皮素与酪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共存碳纳米管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采用荧光猝灭和同步荧光法,研究了磷酸缓冲溶液(PBS,pH=7.4)中有无碳纳米管(CNTs)共存时,荧光活性物质槲皮素(Qc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酪蛋白(Cas)的相互作用.推导了方法1(固定蛋白质浓度,改变Qct浓度,测量蛋白质荧光改变)和方法2(固定Qct浓度,改变蛋白质浓度,测量Qct荧光改变)研究分子间作用的一般方程,由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测算了结合常数K和摩尔结合比n,并藉此定量评估了"光内滤所致猝灭"效应的影响.研究了共存CNTs或Qct对BSA或Cas的荧光猝灭效应,及CNTs对Qct-BSA和Qct-Cas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同步荧光法考察了CNTs或Qct对BSA或Cas构象的影响,并测算了CNTs或Qct与蛋白质中酪氨酸(Tyr)或色氨酸(Trp)残基相关的K和n.结果表明,CNTs主要与处于蛋白质分子表面附近的Trp残基作用,而小分子Qct则还可与处于蛋白质分子内部的Tyr残基作用.
陈代武谢青季蒋雪琴姚守拙
关键词:碳纳米管槲皮素酪蛋白同步荧光分子间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