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21)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安明喆余自若阎贵平贾方方郑帅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混凝土
  • 9篇活性粉末
  • 9篇活性粉末混凝...
  • 9篇粉末混凝土
  • 3篇RPC
  • 2篇活率
  • 2篇存活
  • 2篇存活率
  • 1篇断裂韧度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压强度
  • 1篇验算
  • 1篇应力
  • 1篇应力水平
  • 1篇韧度
  • 1篇剩余抗压强度
  • 1篇剩余寿命
  • 1篇剩余寿命预测
  • 1篇桥梁
  • 1篇黏结

机构

  • 9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华锐风电科技...

作者

  • 9篇余自若
  • 9篇安明喆
  • 3篇阎贵平
  • 2篇贾方方
  • 1篇张鸿儒
  • 1篇孙美丽
  • 1篇郑帅泉
  • 1篇耍荆荆
  • 1篇张桦

传媒

  • 2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混凝土
  • 1篇铁道学报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Journa...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tigue Properties of RPC under Cyclic Loads of Single-stage and Multi-level Amplitude被引量:3
2010年
Fatigue properties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of single-stage and multi-level amplitude in cycles were studied. The tests reveal the fatigue life, the strain and residual life of the RPC sampl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under cyclic loads of single amplitude, the S-N curve of RPC and the evolution rule of macro-damage of RPC were presented,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latency stage, stable development stage and instability development stage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the fatigue crack. Accordingly, the development of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presents the similar three-stage-model, and the proportion of each stage is 15%, 75%, and 10%. According to test results, the fatigue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is 0.564. We brought forward an empirical formula to predict the life of RPC via total longitudinal strain and got the evolving rule for the residual strength of the RPC.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 results under cyclic loads of multi-level amplitude shows that the strain under this loading pattern experiences three stages.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for the residual strain was obtained. The irreversible damage and non-linear evolution of RPC was describ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idual plastic strain.
安明喆
关键词:FATIGUE
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后剩余抗压强度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研究经受疲劳荷载作用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剩余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对3组共24个RPC圆柱体试件,进行疲劳试验研究。通过静载试验建立RPC抗压强度和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推算出各疲劳试件的初始抗压强度;在此基础上,对RPC试件进行轴压单级和两级疲劳加载试验,并实测试件在疲劳荷载作用一定次数后的剩余抗压强度。实测结果表明:RPC在单级疲劳后剩余抗压强度的衰减率随循环寿命比的增大而减小,而衰减速率则随着循环寿命比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实测值得到RPC单级和两级疲劳加载后剩余抗压强度衰减率与循环寿命比之间关系的拟合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余自若安明喆郑帅泉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
多级等幅疲劳加载下RPC的损伤累积及剩余寿命预测
2010年
为了进行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RPC)结构的疲劳寿命分析,对轴向循环压缩荷载作用下RPC的损伤累积行为进行了试验,利用残余塑性应变定义了RPC的疲劳损伤,给出了损伤演化方程.基于等效损伤准则,导出了反映RPC非线性损伤累积的力学模型,利用模型进行了RPC的剩余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理论损伤累积模型能较好地预测RPC的剩余疲劳寿命.
余自若安明喆孙美丽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剩余寿命
考虑存活率的RPC损伤-残余应变曲线
2010年
在轴心受压疲劳试验的基础上,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疲劳残余塑性应变进行了Weibull分布检验,以残余塑性应变的变化定义了疲劳损伤,建立了能描述RPC疲劳损伤与残余应变概率关系的曲线。可以直接通过该曲线得到不同存活率下RPC的损伤起始残余应变和破坏极限残余应变,并能通过测量得到的残余应变值判断结构所处的损伤状态。本文的研究为评估RPC结构的可靠度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安明喆余自若贾方方张桦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存活率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强度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针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强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24个尺寸为70mm×70mm×210mm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施加轴向压疲劳荷载,获得了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比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统计分布规律服从两参数Weibull分布,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方程,确定了方程中的参数,研究结果可用以预测一定存活率要求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
余自若安明喆阎贵平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应力水平存活率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通过等幅单向压缩荷载作用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试验,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特性。研究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破坏表现为形成单一临界疲劳主裂纹的破坏形态;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宏观疲劳损伤过程按宏观疲劳裂纹演变模式分为裂纹潜伏、裂纹稳定扩展和失稳破坏3个阶段,且各阶段分别占疲劳总寿命的15%,75%和10%,相应的纵向变形发展也呈此3阶段规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寿命服从两参数Weibull分布,疲劳极限强度可取为其静极限轴心抗压强度的57%;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变形模量的衰减可分为平稳缓慢衰减和急剧不稳定衰减2个阶段,其比例分别为90%和10%;疲劳变形模量的极限值可以取作初始变形模量的0.5倍。
余自若安明喆阎贵平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损伤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探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机理,建立疲劳损伤模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棱柱体试件施加轴向等幅脉动荷载,观测4种不同应力水平下试件的破坏模式和宏观裂纹的演变过程,测量了加载过程中的纵向应变.研究表明,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损伤可分为内部损伤成核、损伤稳定发展和损伤失稳发展3个阶段,且只有当荷载循环次数超过一定阈值时才会发生宏观疲劳损伤.文中还采用累积残余塑性应变定义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损伤,根据试验数据得到了疲劳损伤曲线;利用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疲劳损伤演化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模型表达合理,形式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余自若安明喆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断裂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活性粉末混凝土缺口梁断裂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荷载作用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裂纹产生以及裂纹扩展直到破坏的机理,给出了描述活性粉末混凝土断裂特征的稳定断裂韧度和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两个基本参数。
余自若安明喆阎贵平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断裂韧度
受力方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钢筋黏结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拔出和梁式两种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变形钢筋与活性粉末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性能.研究表明:两种受力方式下的试件均有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钢筋拔出与活性粉末混凝土劈裂共同发生、钢筋拔出3种破坏形式;钢筋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都可分为4个阶段,但不同受力方式下每阶段特征略有差异;两种受力方式下,黏结强度都随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钢纤维掺量由0%增加到2.0%时,拔出试验的黏结强度增长28.25%,而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增幅达到58.61%;当活性粉末混凝土中不掺加钢纤维时,梁式试验的黏结强度要小于拔出试验,但掺加钢纤维后,要大于拔出试验.
贾方方安明喆余自若张鸿儒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梁式试验黏结强度
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的疲劳可靠性验算被引量:3
2012年
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疲劳试验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铁路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验算中混凝土相关疲劳可靠性设计参数取值。编制程序计算多种跨度简支梁在客运专线疲劳列车作用下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给出不同跨度简支梁中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效重复应力换算系数。对32m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指标进行分析,给出建议的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疲劳设计目标可靠指标和设计验算表达式。
余自若耍荆荆安明喆
关键词:客运专线活性粉末混凝土可靠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