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H05006)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郑祥毅张素惠虞名旭宋胜江徐定银更多>>
- 相关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临床分期为cT1a肾肿瘤术后出现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分期为cT1a的肾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和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212例术前临床分期为cT1a的肾肿瘤患者,分为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组(n=115)和肾脏肿瘤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PN)组(n=97),观察两组术后肾功能的变化。用MDRD法来估计肾小球率过滤。其中CKD定义为肾小球率过滤<60 mL/(min.1.73 m2),持续3个月及以上。结果 RN组共115例患者,PN组共9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2.2(1.5~84)个月,共有80例(37.7%)患者出现了CKD,其中RN组69例(60%),PN组11例(11.3%)。RN组5年未出现CKD的无疾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22.1%,PN组DFS为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共22例,其中14例(63.6%)术后出现CKD,行RN术12例,行PN术2例。糖尿病组5年DFS为14.3%,高于无糖尿病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前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为肾肿瘤患者术后出现CKD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临床分期为cT1a期的,尤其是高龄或伴有糖尿病的肾肿瘤患者,应尽可能行保留肾单位手术以降低术后出现CKD的风险。
- 邬嘉波郑祥毅陈炳
- 关键词:肾肿瘤慢性肾脏病
- 胃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行胃切除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感染危险因素,控制胃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2011年1月-2012年8月208例行胃切除患者临床资料,留取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K-B琼脂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8例行胃切除的患者发生感染112例,感染率53.85%;分离出1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38.71%,革兰阴性菌76株占61.2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85.00%;对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耐药率较低,<12.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6.00%;行胃切除的患者发生感染与其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尿管及使用呼吸机等因素有关。结论医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预防感染,如若胃切除术后感染发生,首先应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
- 宋胜江张素惠郑祥毅虞名旭徐定银
- 关键词:胃切除术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