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375021)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童爱军周艳梅徐文国童春媛姜勇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 2,6-二氨基吡啶衍生物作为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2,6-二氨基吡啶(DAPD)衍生物都有较强的荧光。除DMHND(2,4-二甲基-7-羟-基1,8-萘啶)外,2,4-二甲基-7-胺基-1,8-萘啶(DMAND)和2,4-二甲基-7-丙烯酰胺基-1,8-萘啶(DMAAN)在加入过渡金属离子后,荧光强度增强,发射光谱红移,可以作为过渡金属离子的荧光探针。根据Irving-Williams顺序,以过渡金属中络合能力较强的Cu2+为代表,求算了DMAND和DMAAN与Cu2+的结合比,通过非线性拟合计算了结合常数,比较了它们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强弱,DMAND较DMAAN为更灵敏的过渡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 周艳梅童爱军
- 关键词:荧光探针过渡金属离子
- 吸光分子识别功能试剂锌原卟啉与组胺的结合模式研究
- 2004年
- 市售试剂锌原卟啉具有可提供配位结合位点的中心金属原子、可提供氢键和电荷结合位点的两个羧酸基 ,卟吩环独特的吸光及发光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分子识别功能试剂 .本文以紫外光谱研究了锌原卟啉在水溶液中对组胺的分子识别 ;通过1 H核磁共振及其NOE测定方式对锌原卟啉分子中各质子的核磁共振位移进行了归属 ,研究了氘代DMSO中主客体的结合模式 .通过分子轨道理论计算验证了卟吩环外两个羧酸基与组胺氨基形成的两对氢键。
- 童爱军童春媛杨庆怡加藤雄一西泽精一寺前纪夫
- 关键词:锌原卟啉组胺核磁共振紫外光谱分子轨道理论主客体化学
- 反乌头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分子识别功能被引量:14
- 2004年
- 以乙腈为分散剂 ,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反乌头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合成反应条件对聚合物形貌的影响 ,发现聚合前主客体氢键络合物和功能单体氢键低聚体是控制微球形成及其粒径大小的关键因素。通过振荡吸附法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进行了评价 ,发现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的识别选择性优于块状印迹聚合物和非印迹聚合物。
- 姜勇童爱军
- 关键词:乙腈分散剂沉淀聚合法分子识别
- 新型钯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研究了市售荧光试剂N-1-萘基乙二胺(NPED)作为荧光探针测定钯的新方法.在pH 4.0的溶液中, N-1-萘基乙二胺与钯发生反应形成络合物,使NPED荧光猝灭,猝灭程度与钯的浓度在 5×10^-7~6×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3.8×10^-7 mol/L;由NPED在不同酸度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变化,测定了其共轭酸的酸离解常数pKa1和pKa2,探讨了猝灭机理;有常见金属离子及共存贵金属离子Pt^4+不干扰测定.实验用的荧光试剂价廉易得,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选择性好,已用于钯催化剂及环境水样中钯含量测定.
- 周艳梅徐文国童爱军
- 关键词:钯荧光猝灭
- 新型荧光功能单体2,4-二甲基-7-丙烯酰胺基-1,8-萘啶的合成及其光谱特性被引量:4
- 2006年
- 设计合成了可与DNA碱基通过氢键选择性结合的新型荧光功能单体2,4-二甲基-7-丙烯酰胺基-1,8-萘啶(DMAAN)。其反应原理是,2,6-二胺基吡啶与乙酰丙酮在磷酸介质中反应生成中间产物2,4-二甲基-7-胺基-1,8-萘啶(DMAN)。DMAN与丙烯酰氯在三乙胺存在下,于氯仿溶剂中反应即可得到熔点为239~241℃的产物。采用^1H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对中间产物DMAN和目标化合物DMAAN进行了光谱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其荧光光谱特性。
- 周艳梅徐文国童爱军童春媛
- 关键词:分子印迹